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画面构图

画面构图


三、静态构图
3、方向与平衡 任何物体,都有一定的方向性。拍摄时应在物体的前 方留有较多的空白,使之有前进的余地。如拍摄人物,就 应该在人物的视线前方多留有空白,背后少留些,否则就 会有 “ 面壁 ” 的感觉。物体运动的前方应多留有空白, 这样就会有较大的伸展余地。一些静止的物体,如:带嘴 的茶壶、椅子、房屋,甚至一只倾斜的台灯、伸展的树枝, 都有方向,在前方应多留些空白,画面才能取得平衡。
二、摄像构图的特点
摄像构图与摄影构图、绘画构图等没有太大的差异,同属 于二维平面造型。因此摄影、绘画的许多构图原理也同样 适用于摄像构图。但摄像构图又有自身的特点。 1、固定画框 电视的画框是固定的4:3或16:9,它不可能象照片 那样可以竖起照相机拍摄竖画面,也不能象绘画那样随意 框定边框线,这就给摄像构图带来一定的局限与难度。但 是它可以发挥自身的长处,利用运动镜头的效果积累来表 现被摄对象,如:运用横摇来表现广阔、恢弘的场面,用 垂直摇来表现高大耸立的建筑物等。 2、一次性构图 电视画面的构图必须在拍摄现场进行,而且是一次性 完成。它不能象照片那样在放大时进行剪裁,也不能象绘 画那样可对草稿进行反复推敲、修改。因此,它对构图能 力和熟练程度要求更高。
三、静态构图
8、线条的处理 线条是画面构成的重要形式因素,也是物体外形轮廓 的主要标志。拍摄时,应根据所取画面的主要线条,加以 提炼安排,为表达主题服务。一般来说,以水平横线为主 的画面,显得宁静而宽广;垂直的竖线条则表示挺拔与耸 立;斜线条使画面活拨生动;锯齿形线条则充满着冲突和 危机感;曲线能显得柔和蜿蜒之美;螺旋形线条引导人的 视线旋转向内;圆形线条则具有周而复始的循环往复之感; 多而重复的线条又可产生节奏感。在实际拍摄中,如果画 面中有引导观众视线的线条,应将线条引向画面中心,而 不是引向画外。
三、静态构图
4、形体与疏密 根据镜头成像的透视规律,画面中的物体往往近处显得大些,远 处显得小些。把一个单一的物体安排在画面的正中,画面会显得单调、 呆板;如果将主体稍稍移向一侧,再将远处的另一景物摄入画面,画 面就会显得生动活拨。如:拍摄两人站立一侧,另外一人单立一侧的 布局就比三人平分秋色显得生动活拨。 中国画论有 “ 疏可走马,密不透风 ” 一说,意思是画面安排 要疏密有致。在一般情况下,疏处物体应独特生动,它往往成为引人 注意的主体;密处物体应形状多变,才可避免壅塞繁复的感觉。
一、画面的组成元素
3、前景: 是画面中主体前的景物,也是画面中距离视线 最近的景物。 什么作为前景一般没有限制,只要与主题内容或画面 主体能够相互衬托,彼此呼应即可。凡与主题或主体无关 的前景都应排除在画面之外;另外前景可虚、可实,虚则 前景模糊,可突出主体,点明主题,实则可衬托主体,点 缀画面。如何选择前景,要根据作者的创作意图来定。 4、背景: 是指位于被摄主体后面的景物。 其作用是,用来衬托主体、突出主体、向观众交代主 体所处的环境及氛围,丰富主体的内涵。在拍摄时要注意 背景要简洁,要选择富有特征的背景来说明主体,以便观 众更好的理解主题。
画面构图
摄像构图是在拍摄中,出于内容表达的需 要,把人、景、物等被摄对象按一定的规 律安排在电视画面中,以取得最佳布局的 方法。它是表现拍摄内容的重要形式。完 美、和谐、统一的画面,能够给人以美的 享受,而杂乱无章的画面只会冲淡观众的 兴致,减弱画面的主题表达力。
一、画面的组成元素
1、主体: 是指画面要表现的主要对象,是主题 思想的直接体现者,也是画面结构的中心。 在进行构图时,应首先明确主体,其次要处 理好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突出主体。 2、陪体: 对主体起陪衬作用,是对主体的补充 和说明。 从画面构图上来看,陪体能够增加画面的纵 深感,也能够使画面均衡,并能够起到美化画面 的作用。陪体有时可以是前景,或背景。
三、静态构图
7、主体与陪体 如果画面中,既有主体又有其它物体,就应该处理好 主、陪体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应把主体放在画面的视 觉中心位置,而陪体则处于次要的位置上。在拍摄人物时, 主体人物应朝向镜头,形象要完整;陪体人物可侧面表现, 形象也不必完整,有的陪体还可以虚化处理。 选择陪体要恰当,它能够起到阐发主题思想、表明主 体身份、引导观众思维、理解画面内涵的作用。切忌陪体 不可喧宾夺主。
四、动态构图
( 1)表现主体动作 以动作为主的画面,边框范围应考 虑动作的幅度,一般应将动作完整的摄入画面。如全身运 动,就应该考虑手臂上举时的空间范围;拍摄胸部以上的 活动,中景景别也要防止拍摄中途部分肢体或头部越出画 框。 ( 2)主体在场景内移动 固定拍摄移动物体,应了解主 体移动的路线,提炼主线条,并以此来选择画面的构图, 使景物排列有序。如果以中景表现两个人物边走边交谈, 也要考虑移动后的主陪体位置,并依此选择拍摄机位 。
三、静态构图
( 2)L形构图 这种构图需要找出成为竖线结构的物体和呈水平线的物体,把画 面划分成不同的空间,只要在这个空间里加入一些景物,就能使画面 产生无限情趣。在远景画面里这条横线可以是地平线;作为近景时可 是一张桌面。 ( 3)S形构图 这种构图具有流动感,显得柔和、舒展,给人以快意。在取景时, 如果画面上的景物很多,只有能找到一条S形曲线,变能够使杂乱的 画面得到统一,整个画面就会显得十分活跃。一条河流或一条道路, 它的蜿蜒曲折部分都可成为画面上的S形主线。 ( 4)C形构图 截取S形的一部分,画面就成了C形图形。这种构图能使人感到 轻松舒适。在画面上如果主体人物沿着线条运动,就会十分引人注目。
三、静态构图
电视画面虽然以表现活动物体为主,但仍然须以静态构图法则为基 础。静态构图是动态构图的主要依据,也是电视画面构图的基本功。 1、视觉中心 一幅画面的有些地方,因受视觉习惯和画面形式的影响,往往成 为视觉趣味点,也就是观赏者的视觉中心。把主体安排在这些点上, 会相对的显得突出,成为画面的结构中心。视觉中心的位置并非就在 画面的正中,而往往偏于一侧。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并非只有被摄主体才能安排在视觉中心,有 时在构图中,作为画面结构关键因素的某些物体也可以放在视觉中心, 但它们并不一定是被摄主体。如:拍摄远景画面,众多的景物都是要 表现的内容,这时就需要找到一个在形态上比较特异、色彩影调比较 鲜明的物体作为画面的结构中心,以此来统率画面。这个处在结构中 心的景物可以是群峰中的一个比较险峻突兀的山头,也可是远山环抱 中的古塔、独立挺拔的碑石等等,将它们放在画面的视觉中心位置, 尽管它不比其它景物更为重要,但在画面结构中的统率作用却十分明 显。
三、静态构图
5、对称与平衡 对称式构图的特征,是画面左右两侧的物体在形状、 数量、大小以及影调都基本对应,而且中间有一条中心轴。 这种构图十分稳定,显得庄重、严肃,但过于呆板、拘谨。 一些严肃庄重的主题,可选用这种构图法;但多数主题可 采用重心偏离画面正中点的非对称式构图,以打破呆板与 静止,在变化中求平衡。画面的上下部常采用上部轻、下 部重的方法,轻者用淡色调、重者用浓色调。
四、动态构图
动态构图是电视画面构图的基本特征,它是以静态构图 法则为基础的。在主陪体配置、位置经营以及画面平衡等 问题上,如果如果缺乏静态构图的功底,就无法处理好画 面的动态构图。但是动态构图又不仅仅局限于静态构图的 法则,在处理画面平衡的问题上又有自身的特点。 1、固定画面、活动对象 在固定画面中,画幅与场景不发生变化,但场景内的 人物在活动着。在这种情况下,取景构图应先考虑主体的 运动方式,并据此来确定景别和经营布局。
三、静态构图
6、前景与背景 单一物体作为拍摄对象时,可以将它充满画面,但这样的画面不 宜太多,时间也不宜过长,更多的画面应既有主体又有陪体,尤其是 全景画面,更应该安排好前景、中景、背景物体。一般情况下,前景 应放在画框线附近,垂挂的物体应在上方,花草树丛安排在下沿,这 些前景不仅可美化画面,丰富层次,而且可点明季节、地理位置和点 明被摄者的身份。如:桃花作为前景,拍摄奔跑玩耍的儿童,既点明 了春天和季节的特点,又使画面充满活拨欢愉的气氛和蓬勃的生机。 画面的背景,一般应简洁。有时,背景起到点明环境特点的作用。 不同的景别,对背景的要求也不同。背景不宜太亮,室外拍摄时,应 避免选取过多的天空。室内拍摄也应该尽量避开窗户,必要时可拉上 窗帘。夜间拍摄时,应避开直射镜头的灯光,以防止光圈自动收缩而 使主体发暗。
二、摄像构图的特点
3、动态性构图 摄影和绘画记录的都是一个静止的瞬 间,而电视摄像则记录一个运动过程。因 为电视画面中的主体是运动变化着的,摄 像者在考虑摄像效果时侧重于全过程中画 面布局和安排,而不是选择凝固某个典型 瞬间。所以它要求拍摄者在构图布局时, 对运动过程要有一种预见性和总体把握的 能力。
三、静态构图
2、画面空白 将摄像机对着人物拍摄时,画面不能拍的太满(特写除外),否则会有 壅塞不畅的感觉,而应在画面的上、下部分留出适当的空间。但在头部上方 的空白也不可留的太多,因为人的脸部处在画面正中,会使画面产生重心下 垂的感觉。 适当的留有空白,不仅使画面通畅,视觉舒适,而且还能够给人以想像 的余地。但空白留于画面的一侧时,也应注意视觉感受上的平衡,如果一侧 留的过多,主体偏移,画面就不平衡。出现这种情况,就应该适当的变化角 度,减少画面的空白,或在空白处放上某些小物体,使画面趋于平衡。
四、动态构图
( 4)摇、移镜头的景别选择 摇镜头的画幅处理应注意 不同景别的作用。远景和全景摇,常用于展现场面的恢弘; 近景与特写的摇,常用于形象的积累,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而移镜头常用中景或全景,因为它在强调主体形象积累的 同时,还要展示环境。而特写的移镜头则无法展示空间环 境。 ( 5)摇镜头的运动路线 镜头运动时应根据景物的形体 与线条结构,适当考虑镜头的运行路线。如摇摄在表现两 个物体之间的关系时,应注意在摇摄过程中,画面不能出 现空白镜头。镜头的运动应尽可能的沿着有形或无形的线 条移动,使画面内的景物变化有序,不至于在摇摄过程中 出现空无一物的画面。
四、动态构图
( 2)推、拉镜头中的主体位置 在镜头推(拉)的运动 过程中,应将主体自始至终放在视觉中心的位置上,而不 能将它放到画面的物理中心(正中)。如果在拉的过程中, 主体有所转换,那么在拉的同时还要有摇的成分,以尽快 的完成主体位置的转换。例如:从月亮的特写拉出花前月 下的一对情侣,镜头从月亮拉出后就应逐渐的摇向情侣, 最后以情侣占据视觉中心位置、月亮成为落幅画面中的陪 体。 ( 3)推、拉镜头的景别跨度 镜头推拉必须保持一定的 景别跨度,比如从全景推倒特写,跨度大、变化明显。如 果景别变化太小,推拉的时间短,就会给人产生一个失败 镜头的印象。一般的景别跨度,以变化三个档次为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