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评价报告-废纸造纸厂
5.评价等级——大气
1)等级:本次评价大气评价等级为三级;
2)范围:按评价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HJ/T 2.2-93)关于大气环境评价范围确定的原则要求, 以及本工程特点,因此大气环境评价范围为:以锅炉房烟 囱为中心,边长为4×4 km的正方形区域,面积约16km2。
5.评价等级——地表水
(2)分析建设项目对评价区域内主要环境要素的影响;
(3)分析建设项目拟采取的污染防治对策的合理性与可靠 性,提出污染物达标排放和满足总量控制要求的建议;
(4)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论证厂址选择的合理性,为管理部 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从而促进工业建设与区域环境保 护持续协调发展。
7.影响因子识别
❖ 通过对厂址区域环境现状调查和造纸的工程特征分析,筛选并确定 如下主要评价因子:
3)本项目占地约3亩,新建厂房500平方米,总投资约100万元。
4)分贝增加值越增加3分贝,判定为三级。
❖ 评价标准:厂址区域声环境执行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中的2类标准。
6.评价内容与评价重点
(1)按照清洁生产要求分析建设项目的生产工艺过程,核 实主要污染源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4.环保目标(敏感点确定)
4.环境保护目标
1)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COD符合总量控制要求。 2)锅炉烟气经处理后达标排放,SO2和烟尘符合总量控制要求。 3)厂界噪声达标。
5.评价等级
1、地表水环境评价等级 建设项目废水排放量为 189.5 m3/d,纳污水体为新安江,属大型河 流,排水水质复杂程度中等,因此地表水环境评价等级确定为三级。
2.地点、内容及总图布置
建设内容及总图布置: 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制浆车间、纸机厂房、配电房、沉砂池、锅炉房、
办公楼、浆池、水泵房。 公用工程: ⑴供水:建设项目生产和生活用水来自小溪沟、自备水井或引自新安江。 ⑵供热:建设项目拟新上一台燃煤高温蒸汽锅炉,锅炉型号为LSG0.3-0.09/180-
AⅡ型,额定蒸发量为0.3t/h,额定工作压力0.09MPa,出口蒸汽温度 180℃,燃烧方式为双层反烧。燃煤从淮南采购,该煤种含硫约0.7%, 灰份20%,年消耗量约103吨,烟囱高度20m,出口直径0.35m。烟气 采用配套旋风除尘。 ⑶供电:建设项目供电采用100KV/A供电系统,变压器采用S9-630变压器,高 压柜采用HxGN-12环网柜、低压配电柜采用GGD系列固式开关柜。 ⑷交通运输:在杭徽高速旁,运输条件良好。
3.环境现状评价——地表水
监测结果:
注:1、2、3、4分别为小溪沟、小溪沟入新安江口上游200米、 下游200米和1000米断面
3.环境现状评价——大气
◆采样点布设 根据评价区域主导风,结合环境功能区布点为原则,在建 设项目拟建厂址处设置1个采样点进行监测。
◆预测内容-SO2和TSP
3.环境现状评价——噪声
• ⑽ 江西省第八届人大常委会(95)第八号公告颁布的《 江西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
• ⑾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下发的计价 格[2002]125号文件《国家计委、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 规范环境影响咨询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
• ⑿《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 2.4~1995、19~1997);
3.主要原辅材料及能源消耗
4.建设条件——原料分析
脱墨剂成分:
(l)废报纸脱墨剂: 水玻璃 5% 失水山梨醇硬脂酸脂聚氧乙烯醚
烷基苯磺酸钠 3%~4%
0.5%~1%
(2)印刷废纸脱墨剂: 脱墨剂组成为环氧乙烷、氧化丙烯、C6~C22的烷基胺混合物( 摩尔比为l~ 5:0.5~15:1)40%~100%,非离子表面活性剂0%~40%,消泡剂0%~30%。
本评价水质现状监测共设四个断面:分别设在小溪沟、小溪沟入新安江口 上游200米、下游200米和1000米,小溪沟取样断面设一条取样垂线,新安江 取样断面分别在离北岸10m、20m、40m处各设一条取样垂线 (2)监测项目
PH、CODCr和BOD5等三项。 (3)采样技术要求
执行GB12997-91《水质采样方法设计规定》、GB12998-91《水质采样技术 指导》和GB12999-91《水质采样、样品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
1.自然环境情况
➢地理位置及交通情况: ➢ 建设项目位于***市歙县南源口乡鲍川村。紧临杭徽高速,交通方 便。南濒新安江。
➢地形地貌: ➢建设项目所在地原为堆放弃渣的荒地,现被征用。地势平坦。
➢气象、水文: ➢在歙县境内,以新安江命名的干流段,自本县浦口,流经南源口、 坑口、漳潭、深渡、小川、三港、溪口至街口入浙江。县境内长 54.6公里,流域面积2585平方公里,江面宽90—180米,坡降0.1‰, 多年平均流量236立方米/秒,年径流总量74.55亿立方米
废纸造纸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编制内容摘要
Contents
总则
1
2
建设项目概况
工程分析
3
4
现状评价
预测评价
5
6
总则
公共参与
7
8
可行性分析
结论与建议
9
Part 1 Part 2 Part 3 Part 4 Part 5 Part 6 Part 7
1. 评价目的 2.编制依据 3.指导思想 4.环保目标 5.评价等级 6.评价内容 7.影响因子识别
❖ (1)环境空气现状-评价因子:TSP、SO2;预测因子:TSP、SO2。 ❖ (2)水环境-现状评价因子:pH、COD、BOD5 ;预测因子:COD。 ❖ (3)声环境-评价因子确定为设备噪声。 ❖ (4)固废-评价因子确定为各种固体废料。
二、建设项目概况
1.工程概况
项目名称:***造纸厂新建废纸造纸项目。 建设地点:建设项目位于***市歙(she)县南源口乡鲍川村。 建设规模:该项目占地约3亩,新建厂房500平方米,总投资约100万元。 产品方案:建设项目年产各种生活用纸、文化用纸、包装用纸等约1000吨。 人员编制:建设项目人员工作人员为25名。 操作时间:年操作时间按300天计。 土地利用情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原为堆放弃渣的荒地,现被征用。 主要原料:废纸
2、大气环境评价等级 根据工程分析及建设项目所在地地形特征,该公司所排废气主要为 燃煤烟气,主要污染物是SO2、烟尘,PiSO2值为9.6×105<2.5×108, 并且小于2.5×107,因此大气环境评价等级确定为三级从简。
3、噪声评价等级 建设项目厂址位于南源口乡鲍川村,项目产噪设备均采用隔声防噪 措施,保证设备噪声达标,对厂界外环境影响较小,噪声评价等级确 定为为三级。
CONTENTS
总
则
1.评价目的
分析建设项目拟采取的污染防治对策的合理性与可靠 性,提出污染物达标排放和满足总量控制要求的建议;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论证厂址选择的合理性,为管理部 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从而促进工业建设与区域环境保 护持续协调发展。
2.编制依据
• ⑼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颁布的环发[1999]107号《关于执行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
• 收购来的废旧纸经水力碎浆后,通过筛选、碾磨、漂洗、提兑等工序,制成 纸浆,去抄纸工序。
1.工艺流程分析
主要产污环节:
2.物料平衡
3.污染物排放情况
3.污染物排放——废气
3.污染物排放情况——废水(纸浆废水)
主要来自制浆过程的除渣、洗浆、漂洗、浓缩以及抄造过程的净化筛选和 纸机的湿部脱水等工序以及再生新闻纸的脱墨工序。废水中的污染物主要 有4类:①还原性物质,如木质素、无机盐等,以COD为指标;②可生物降 解物质,为半纤维素、树脂酸、低分子糖、醇、有机酸和腐败性物质等, 以BOD为指标;③悬浮物,如细小纤维、无机填料等,以SS为指标;④色素 类:如油墨、染料和木质素等,以色度表示。
地表水评价范围:
影响评价范围为新安江小溪沟入江口上游200m至下游 1500m河段。
评价标准: 小溪沟和新安江执行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中Ⅲ类水域标准。
5.评价等级——噪声
1)本项目为新建项目。
2)评价范围为建设项目厂界外1m处。可能受影响人数为本村村民和彗 星幼儿园约150人。
(2)水环境-现状评价因子:pH、COD、BOD5 ;预测因子: COD。
(3)声环境-评价因子确定为设备噪声。 (4)固废-评价因子确定为各种固体废料。
3.环境现状评价——地表水
本建设项目排水,有两种途径,第一是排入小溪沟,最终进入新安江;第二种 途径是直接
排入新安江。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1)监测断面布设
1、声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 (1)监测点布设
建设项目位于歙县南源口乡鲍川村,北邻老徽杭公路,南依荒山,其余厂 界均为农田。
本次噪声监测布点设在建设项目的拟建厂址处。 (2)测量方法
测量时间安排在昼间15:00和夜间22:00进行,每个监测点昼夜各测一次, 稳态噪音监测1min,周期性噪声一个周期,非周期性非稳定噪声监测整个工 作时间的等效声级。测量方法按GB/T12349-9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测量方法 》中的有关规定执行。测量仪器使用AWA6218噪声自动分析仪,其性能符合 GB3783的要求,并在测量前后进行校准,测量时传声器需加风罩。 (3)评价方法
3.污染物排放情况——废水(白水废水)
我国造纸过程中吨纸耗水量一般在200m3左右,本项目剩余白水排放 量约为212m³/t ,830m3/d。
3.污染物排放情况——废水(生活污水)
本造纸厂共30名员工,其生活用水水质情况如下:
3.污染物排放情况——噪声
3.污染物排放情况——废渣
四、建设项目周围地区 环境现状与评价
以等效连续A声级(Leq)作为评价量,采用超标分析法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