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先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法(FirstInFirstOut、FIFO),是企业管理和企业成本核算的方法之一。

是指根据先入库先发出的原则,对于发出的存货以先入库存货的单价计算发出存货成本的方法。

采用这种方法的具体做法是:先按存货的期初余额的单价计算发出的存货的成本,领发完毕后,再按第一批入库的存货的单价计算,依此从前向后类推,计算发出存货和结存货的成本。

后进先出法是存货的计价方法之一。

它是根据后购人的商品先领用或发出的假定计价的,
即首先发生的成本作为期末存货成本:先买进来的后卖出去。

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期末
存货额,在物价波动较大的情况下,与市价偏离较大,不能反映当时存货的实际成本。

但计人销货或生产成本的价格较接近市价,与当期销售收入相配比,较能反映当时损益
水平。

先进先出法的具体应用:
先进先出法是指根据先购进的存货先发出的成本流转假设对存货的发出和结存进行计价的方法。

以先进先出法计价的库存的商品存货则是最后购进的商品存货。

市场经济环境下,各种商品的价格总是有所波动的,在物价上涨过快的前提下,由于物价快速上涨,先购进的存货其成本相对较低,而后购进的存货成本就偏高。

这样发出存货的价值就低于市场价值,产品销售成本偏低,而期末存货成本偏高。

但因商品的售价是按近期市价计算,因而收入较多,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不符合配比原则,以此计算出来的利润就偏高,形成虚增利润,实质为“存货利润”。

因为虚增了利润,就会加重企业所得税负担,以及向投资人分红增加,从而导致企业现金流出量增加。

但是从筹资角度来看,较多的利润、较高的存货价值、较高的流动比率意味着企业财务状况良好,这对博取社会公众对企业的信任,增强投资人的投资信心,而且利润的大小往往是评价一个企业负责人政绩的重要标尺。

不少企业按利润水平的高低来评价企业管理人员的业绩,并根据评价结果来奖励管理人员。

此时,管理人员往往乐于采用先进先出法,因为,这样做会高估任职期间的利润水平,从而多得眼前利益。

一般用于商品流通企业(食品加工,制造企业。

企业为什么更愿意采用先进先出法而不是后进先出法
(1)无论是定期盘存制还是永续盘存制都比较容易应用。

(2)所得的资产负债表上的存货价值比较符合当前的实际情况。

(3)成本流与实际的物流比较一致。

(4)系统性和客观性较好。

(5)不易人为地操纵报表数据。

(6)在物价下跌的情况下,先进先出法计算的发出商品的金额较高,结存商品的金额较低。

反映的利润表中的利润偏低,相应的资产负债表的存货数据也会偏低,比较符合稳健性原则。

所以企业比较偏向先进先出法
后进先出法被取消的原因和理由:
用后进先出法计量存货发出成本则是一种比较荒谬的做法,因为几乎没有企业是按照后进先出的顺序发出存货的。

假设按照后进先出顺序发出存货的实物流转程序存在,那么,只要这个企业不是零库存,它最先购入的存货就会无限期被积压,而这种情况是不理智的,现实中也不会存在。

取消后进先出法的理由,不在于它的计算烦琐或者企业可以利用这种计价方法调节利润,而在于这种方法不符合日常存货发出的实物流转顺序,不能提供与企业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相一致的会计信息
区别:
(一)先进先出法
(1)先进先出法是以先购入的存货先发出,据此确定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

(2)先进先出法以实地盘存制为基础计算的结果与永续盘存制相同。

(3)在先进先出法下,存货成本是按最近购货确定的,期末存货成本比较接近现行的市场价格。

(4)当物价上涨时,先进先出法会高估企业当期利润和库存存货价值;反之,当物价下跌时,会低估企业存货价值和当期利润。

(5)先进先出法的优点是使企业不能随意挑选存货计价以调整当期利润;缺点是工作量比较大。

(二)后进先出法
(1)后进先出法是以较后购入的存货先发出,据此确定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

(2)后进先出法以实地盘存制为基础计算的结果与永续盘存制不同。

(3)后进先出法的优点是在物价持续上涨时期,本期发出存货按照最近收货的单位成本计
算,从而使当期成本升高,利润降低,可以减少通货膨胀对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这也是会计实务中实行稳健原则的方法之一;缺点是计算比较繁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