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书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书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书第一篇工程概述一、工程范围及设计内容1.工程范围扶沟县城南片区花园路新建工程位于抹沟县城南,为城市主干路。

本次设计花园路北起南环路,南止白亭路,设计全长2174.698m,道路规划红线宽为40m,设计行车速度为40Km/h。

2.设计内容按设计合同中要求,本次设计应达到建设部下发的《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及施工图设计深度要求。

本次道路工程设计主要包括:道路平面线形、纵断面、横断面、路面结构层、无障碍设计等。

3.设计总原则(1)设计符合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和强制性条文。

(2)为车辆提供安全、快速、舒适的行车条件,完善交通设施,同时具备良好的景观,体现道路的性质与功能。

(3)工程具备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4)便于实施,缩短工期。

(5)高起点、高标准的进行设计,最终达到“人、车、路、环境”四者完美结合,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二、道路性质与技术标准1.设计依据:(1)扶沟县住房与城乡建设局提供的l:1000现状带状地形图;(2)《扶沟县城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一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3)《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4)《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7)《城市道路和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JTG 50—2001):(8)《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 50289—98);(9)《扶沟县城南片区花园路、洧水路新建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河南省豫建设计院(10) 其它有关国家、地方法律、法规。

2.设计标准(1)道路工程平面设计标准本次设计花园路纵贯南北,为扶沟县城市道路主干道道路,设计行车速度为40km/h,规划标准横断面宽为40米。

花园路与南环路、立雪路、大程路、洧水路、大扶路、雕亭路、龙门路、白亭路等道路相交,各交叉口均采用平交口。

其中,东环路为现状道路,洧水路计划近期施工,白亭路东侧正在施工中,花园路施工时应与之平顺衔接,并协调处理施工中与现状道路的衔接施工;其余道路均为规划道路,本次设计花园路施工时,与规划道路交叉口预留、平面直线通过的形式,今后规划道路建设时一并实施。

(2)纵断面设计标准花园路所在区域地处黄、淮冲积平原区,沿线地势较平坦,地面标高为53—58m。

道路纵断面设计原则上根据现状标高、沿线相交路口标高及起终点路面标高等,综合考虑填挖方工程量、排水工程及己修建的机动车道路面高程等因素后,设计道路纵坡。

第二篇道路工程设计一、线形设计—般原则1、在尽量满足规划要求的前提下,力求线形直捷、连续、顺适,并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2、根据现状、规划和设计规范要求,确定标准横断面。

3、保证路面横向排水需要,并且不影响行车安全。

4、保证路面在衔接处高程顺畅,不影响竖向设计整体性。

与平面、纵断面协调保证景观的连续效果,并与总体规划相协调。

5、便于施工放样,便于市政管线布设。

二、道路设计技术标准1、道路等级:Ⅲ级城市主干道;2、设计车速V=40km/h;3、道路设计宽度:40m;4、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15年;5、路面结构:沥青混凝土路面;6、路基设计标准荷载:BZZ一100。

三、路基路面设计1、设计参数’路面结构设计按路面设计弯沉值为强度指标计算。

机动车道路面设计回弹弯沉值:32(mm/100),非机动车道路面设计回弹弯沉值:53(mm/100)。

土基设计弯沉值:310(mm/100)2、路面基层参数选取本次设计机动车道基层材料:15cm厚12%石灰稳定土+32Cm厚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非机动车道基层材料:20cm厚12%石灰稳定土+20cm厚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

3、横断面设计花园路红线宽度为40m,三幅路断面型式,标准横断面为40m=3.5m 人行道(新建)+3m非机动车道(新建)+5m绿化带(新建)+17m动车道(新建)+5m绿化带(新建)+3m非机动车道(新建)+3.5m人行道(新建)。

机动车道及非机动车道以2.0%的单向横坡,路拱采用直线接抛物线形式。

人行道以%的单向横坡坡向机动车道(详见标准横断面图)。

4、道路结构设计机动车道总厚度为55cm,路面结构:3.5cm厚沥青混凝土(AC一13C)+4.5cm厚沥青混凝土(AC-16C)+32cm厚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水泥:粉煤灰:碎石=4:12:84,分两层施工)+15cm厚12%石灰土。

非机动车道总厚度为45cm,路面结构采用:5cm厚沥青混凝土(AC 一13C)+20cm厚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水泥:粉煤灰:碎石=4:12:84,分两层施工)+20cm厚12%石灰土。

人行道总厚度39cm,路面结构采用:6cm厚人行道步砖+3cm厚1:6干拌灰砂+15cm厚Cl5无砂大孔混凝土+15cm厚12%石灰稳定土。

5、结构材料说明(1)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结构层分两层碾压,压实厚度每层均为16cm,按路面平行线摊铺碾压,保证摊铺厚度不小于设计厚度。

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压实度应达到98%以上。

基层材料中水泥采用优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中SiO2、A12O3和Fe203的总质量应大于70%,烧失量不应大于20%,比表面积宜大于2500c㎡/g。

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中碎石采用级配碎石,沥青混凝土集料级配范围符合《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中表骨架密实型级配的要求,配合比设计最终依据工地试验室试验数据为主。

(2)石灰稳定土(石灰:土=12:88)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0.8Mpa,压实度应达到95%以上;l2%石灰土底基层中石灰质量应符合GBl594规定的IIl级以上消石灰或生石灰的技术指标;石灰土集料,最大粒径不得大于53mm。

混合料需拌和均匀,有机质含量大于和等于10%或硫酸盐含量大于或等于0.8%的土不宜用石灰稳定。

(3)沥青混凝土面层:沥青要求采用A H.一70,热拌沥青混合料马歇尔实验技术指标应满足有关技术规范规定。

侧石的线性直顺度要求达到≤20mm(20m长度)。

路面抗滑标准为:竣工验收时的摆式仪测定值F0≥45,构造深度TD≥0.50mm,石料磨光值PSV大于36。

6、桥涵工程(1)根据建设方提供的地形图及道路两侧水文情况,本次道路设计在K0+处设置一座简支梁桥,圆管涵如有需要时可依据现场实际情况设置。

第三篇施工说明第一章施工技术重点说明一、道路路基和路面基层施工要点花园路施工前应复核本道路高程及控制点坐标,各施工段要进行联测。

施工前必须复核花园路高程系统,确认高程差在允许范围后方可施工。

1、路基.(1)路基必须根据设计断面分层填筑压实,其分层填筑厚度必须与压实机具功能相适应,一般每层压实厚度不应超过20厘米,经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上一层施工。

地面横坡如大于l:5时,应挖成宽度不小于2.Om的台阶,台阶表面做向内倾的3%的横坡。

路基填方边坡坡率1:1.5,挖方边坡率l:1,沿线所经杂填土、耕地土、淤泥及淤泥质土等全部清除。

(2)路基施工过程中严禁路基浸水,应做好路基排水措施。

(3)路基施工技术要求:(4)填方高度超过lm时,为保证路基安全,要求两侧各加宽50cm 宽土路肩,压实度要求同路基。

2、基层基层应均匀摊铺压实,摊铺前应根据试验或有关经验确定松铺厚度,当基层标高不符合设计要求时,要根据有关规范进行处理,严禁随意修补。

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要求:7天抗压强度(MPa) ≥压实度(%) ≥98集料压碎值(%) ≤30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材料及集料的级配范围应满足《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的规定。

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要求使用厂拌设计进行拌和,要求配料配合比准确,拌和均匀,水泥含量宜高于设计用量的0.5%以上。

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养生时间不小于7天,洒布透层沥青前应控制车辆出入造成表面破坏。

道路基层施工应严格执行《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3、路面’沥青路面施工时,沥青及碎石等材料须进行质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沥青路面铺筑前,应仔细检查道路基层准备情况,出现松散时应清理,并防止污染。

沥青路面施工严格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l0一2004)。

4、人行道路缘石应安放平整、顺直,所有人行道过街处设置无障碍设施,人行道砖可根据建设方意见确定基颜色和形状。

树池采用l200mm×l200mm的预制混凝土构件,树池间距7m,遇路口(包括规划路口)间距可适当调整。

二、施工注意事项1、施工前做好管线迁移和其他拆迁工作,提前预埋相关管线(如:电力、热力、天燃气、雨水、污水等)的过路管,避免路面路基修筑好后重新开挖,造成资源浪费。

2、施工前应查明地下原有隐蔽工程,施工单位应及时与建设单位联系,协调产权单位共同商定解决办法,确保现有管线的安全。

施工中如遇管线冲突,请按规划管位进行调整。

3、施工时注意和现有相交路口平顺衔接。

4、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在碾压后即喷洒透层油并施工下封层。

封层、粘层及沥青混合料的指标见《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l0一2004)。

5、部分现未发现的地下构筑物的拆迁工程量在施工时核定计算。

6、施工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验收标准进行,遇特殊情况请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解决。

7、未尽事宜应严格按照国家现行的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施工及验收规范和技术标准执行。

第二章施工保证措施本工程道路施工将历经各种季节气候,特别是雨季、夏季和冬季,不可避免地给施工质量或多或少带来一些影响,特别是对路面沥青混凝土及路基密实度等的影响,因而施工项目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施工技术措施,将季节性的影响减少到最小程度,以提高整个工程施工质量。

一、夏季施工措施’1、高温季节施工应注意操作环境、安全通道,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并在施工场地分设茶水棚,确保施工人员身体健康及安全。

2、配备足够蓬布,薄膜等遮雨材料,做好防雷阵雨措施。

二、雨期施工措施1、雨季施工时,现场周围做好排水,现场排水系统应贯通,并派专人进行疏通,保证排水沟畅通。

2、道路出入口做泛水,防止地面水流入,保证施工道路不积水,潮汛季节随时收听气象预报,配备足够的抽水设备及防台防汛的应急材料。

3、做好防雷、防电、防漏工作,保证施工正常进行。

4、沥青路面施工遇雨应及时通知拌和厂停止供料,已出厂和已铺好的沥青混合料,应立即快铺快压,抢工铺筑完毕,如沥青混合料施工遇雨,除己铺筑的做齐施工缝抢压外,其余不得继续铺筑。

三、冬季施工措施1、当室外日平均温度连续5天稳定低于5度时即需按冬季施工措施进行施工。

进入冬季后,应与气象台、站保持联系,及时收听天气预报,防止寒流突然袭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