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隧道施工安全管理(张作民)

隧道施工安全管理(张作民)

10
二.加强隧道工程现场安全管理(4)
7.编制隧道施工应急救援预案且组织逃生演练。项目部须指定 专人编制应急救援预案,预案必须明确应急响应负责人、通 讯方式、逃生方式、救援机械材料、救援车辆、附近医院电 话和地址。项目部每季按照预案进行实战演练,实战演练要 覆盖隧道全体作业人员。
8.保持隧道施工现场环境和文明。隧道洞口要标示隧道名称, 场地要进行合理布置。电线路的敷设、材料机具的堆放要整 齐有序;要设置排水沟,及时清除积水。
25
五.加强隧道围岩量测(2)
5.当拱顶下沉、水平收敛速率达5mm/d或位移累计达 1OOmm时,应暂停掘进,并及时分析原因,采取处理 措施。
6.当采用接触量测时,测点挂钩应做成闭合三角形, 保证牢固不变形。
隧道现场监控量测项目及量测方法(见附件)
26
27
六.加强隧道施工现场的检查
28
织现场应急预案的启动和现场应急抢险工作。
31
七.隧道施工安全终端责任制(不局限于)
(一)要素配置、技术方案(项目总工) 1.负责组织设计图纸的审核和优化工作。 2.负责组织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并按规定逐级上报审批。 3.负责项目危险源的提出、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 4.负责组织施工方案细化、技术交底、安全交底工作,对关键岗位作业人员
或做应急措施时预报; 4.预报可能出现突然涌水地点、涌水量大小、地下水泥砂
含量及对施工的影响; 5.软岩出现内鼓、片帮掉块地段,预报其对施工的影响程
度;
16
三.加强隧道地质超前预报(2) 6.岩体突然开裂或原有裂隙逐渐加宽时,预报其危害
程度; 7.在位移量测中发现围岩变形速率加快时,预报对围
22
四.加强隧道作业程序的控制(5)
(四)二次衬砌 18.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铁路隧道的二次衬砌应及时
施作,二次衬砌距掌子面的距离:Ⅳ级围岩不得大 于90m,Ⅴ 、Ⅵ级围岩不得大于70m。
23
五.加强隧道围岩量测
围岩量测
围岩量测
24
五.加强隧道围岩量测
1.隧道监控量测应按现行《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 程》(TB10121-2007)的规定建立等级管理、信息反 馈和报告制度。
32
七.加强隧道施工安全终端责任制(不局限于) (二)隧道开挖工序施工安全终端责任 开挖方法要求(现场工程技术人员) 1.按照设计或批复的施工方案开挖,禁止冒进。 2.复杂地质隧道必须采取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岩溶隧道、瓦斯隧道
必须进行超前钻探,探明前方地质情况后方可进行开挖。 3.隧道必须根据设计要求和围岩级别确定开挖方法,未经建设方同
3
一.加强隧道施工规范和规章学习 二.加强隧道工程现场安全管理 三.加强隧道地质超前预报 四.加强隧道作业程序的控制 五.加强隧道围岩量测 六.加强隧道施工现场的检查 七.加强隧道施工安全终端责任制
4
一、加强隧道施工规范和规章学习
5
一.加强隧道施工规范和规章学习 承担隧道施工的项目部要组织管理层有关人员和隧
意不得自行更改。 4.软弱围岩隧道Ⅳ、Ⅴ、Ⅵ级地段采用台阶法施工时,上台阶每循环
开挖支护进尺Ⅴ、Ⅵ级围岩不应大于1榀钢架间距,Ⅳ级围岩不得大 于2榀钢架间距。 5.边墙每循环开挖支护进尺不得大于2榀。 6.仰拱开挖前必须完成钢架锁脚锚杆,每循坏开挖进尺不得大于3m。 7.隧道开挖后初期支护应及时施作并封闭成环,Ⅳ 、Ⅴ、Ⅵ级围岩封 闭位置距离掌子面不得大于35m。
方案的变更提请原审批单位(人)审批后方可实施。 4.负责外部劳务队伍的选择,协同主管部门负责外部劳务队伍
的录用和管理,确保关键岗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 5.组织项目进行危险源的确认、应急预案的编制和申报审批,负
责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及抢险器材的配备。 6.组织项目安全管理工作的考核、奖罚工作。 7.保障安全生产所需的投入,落实安全经费。 8.组织关键岗位作业人员的岗前培训工作,确保特种工持证上岗。 9.对现场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按规定的程序和时间及时上报,组
9
二、加强隧道工程现场安全管理(3)
4.组织全员安全技术交底。项目技术人员要将分部分项 工程安全专项方案整理成交底资料,向全体作业人员 交底。交底要履行签认手续。
5.建立标准化的炸药库。要按照当地公安部门的要求设 置炸药库房。库房建立人员进出登记、领退料登记制 度和严格实行禁火措施。
6.建立健全进洞登记制度。隧道作业人员和管理层人员 进出隧道实行登记制度,可在隧道口设置人员进出登 记牌,人员进洞后做上记号,出洞后销号。登记制度 覆盖外来检查人员。
8
二.加强隧道工程现场安全管理(2)
2.编制隧道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方案。项目技术人员除 要按照规定除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外,还要编制分部 分项工程安全专项方案。安全专项方案(必要时) 经专家论证、有关部门审批后方能实施。
3.建立、落实隧道施工安全责任制。项目部要建立、 落实纵向(从项目经理到操作人员)和横向(各管 理人员、各操作工种)安全生产责任制,形成事事 有人做、责任有人担的格局,把安全生产责任传递 到掌子面。
隧道施工安全管理
中铁二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安质处
1
隧道施工预防变形和坍方,确保安全的核心是 抓住软弱围岩隧道工程特点,落实好“三超前、 四到位、一强化”施工技术关键环节。
●三超前:超前预报、超前加固、超前支护 ●四到位:工法选择到位、支护措施到位、
快速封闭到位、衬砌跟进到位 ●一强化:强化量测
2
隧道安全生产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认识问题,思想决定 行为,只有认识到家,才能行动到位。要想从根本上 改变隧道安全生产被动局面,就必须从提高认识入手 ,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铁道部卢春房副部长提出的“ 不干违法的事、不干违章的事、不用低素质的人员、 不吝啬安全投入、不存侥幸心理、不当老好人”的“ 六不”安全生产管理理念,大力推行标准化管理并着 力做好以下工作:
20
四.加强隧道作业程序的控制(3)
(二)隧道开挖 1.隧道Ⅳ、Ⅴ、Ⅵ级围岩地段、隧道浅埋、下穿建筑
物及邻近既有线地段施工开挖应按照《爆破安全规 程》采用控制爆破,或采用非爆破方法。 2.软弱围岩隧道Ⅳ、Ⅴ、Ⅵ级地段采用台阶法施工时, 应符合以下规定: (1)上台阶每循环开挖支护进尺Ⅴ、Ⅵ级围岩不应大于
6
二.加强隧道工程现场安全管理
7
二.加强隧道工程现场安全管理
隧道工程施工现场除必须满足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 理的要求外,还应突出以下隧道施工安全专项管理:
1.组织隧道分部分项工程危险源辨识。项目经理或项目 总工要组织相关人员对隧道分部分项工程危险源进行 辨识、梳理,建立危险源管理制度,采取书面交底和 现场标牌告示的方式,将危险的危害程度、控制办法 、应急措施通告全体作业人员。
1榀钢架间距,Ⅳ级围岩不得大于2榀钢架间距。 (2)边墙每循环开挖支护进尺不得大于2榀。 (3)仰拱开挖前必须完成钢架锁脚锚杆,每循坏开挖进
尺不得大于3m。 (4)隧道开挖后初期支护应及时施作并封闭成环,Ⅳ 、
Ⅴ、Ⅵ级围岩封闭位置距离掌子面不得大于35m。
21
四.加强隧道作业程序的控制(4)
道作业人员认真学习隧道施工规范、隧道施工技术 安全规则和铁道部《关于加强铁路隧道工程安全工 作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明确软弱围岩及不 良地质铁路隧道设计施工有关技术规定的通知》, 认真研读设计文件,深刻领会设计意图。通过规范 和规章的学习,使项目部全体人员掌握所承担的隧 道的地质条件、围岩类型及其分布、危险部位及过 程、施工中需采取的相应措施等情况。学习之后, 项目部要组织考试,考试不合格者要进行补考,补 考仍不合格者不得上岗。
隧道施工要遵循“光面爆破奠基础,喷锚支护保安 全,围岩量测明情况,通风排烟出效率,铺底仰拱 要先行,衬砌紧跟树形象”的基本原则。隧道作业 程序准确与否,直接影响隧道岩层的稳定性,尤其 是不良地质地段隧道。不良地质地段隧道必须贯彻 “先排水、短开挖、弱爆破、强支护、快衬砌、勤 检查”的防治措施。
19
六.加强隧道施工现场的检查 安全检查的重点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
状态、环境的不利因素。 人的不安全பைடு நூலகம்为包括:作业人员不穿戴或不正确使
用劳动防护物品,搅拌水泥不戴口罩,高处作业不 系安全带,高空乱扔乱抛工具材料等。
物的不安全状态包括:衬砌台车安装不稳固、临边
未设围护;电线路乱拉乱接、未实行“三级用电二 级保护”;风钻、电钻等工具质量、性能存在缺陷 。
开挖面地质素描、岩体结构面调查、隧道涌水观测)和施 工地质探测(导坑探测、钻探、物理探测)的结果及时提 出预报: 1.对照设计资料,预报地质条件的变化情况及对施工的影
响程度; 2.可能出现坍方、滑动影响施工时,预报其部位、形式、
规模、发展趋势,并提出处理措施; 3.隧道将要穿过不稳定岩层、较大断层,需改变施工方法
四.加强隧道作业程序的控制(2)
(一)洞口工程 1.隧道洞口应严格执行“早进晚出”原则。加强洞口段
超 前支护和边仰坡防护设计,埋深较浅的隧道洞口段应 采用明洞或半明半暗法进洞。
2.隧道洞口边仰坡工程应自上而下逐级开挖支护,及时 完成洞口边仰坡加固、防护及防排水工程。
3.隧道洞口应按设计完成超前支护后,方可开始正洞的 施工。洞口段应及时形成封闭结构,严禁采用长台阶 施工。
岩稳定性的影响程度; 8.浅埋隧道地面出现下沉或裂隙时,预报其对隧道稳定
和施工的影响程度; 9.及时预报洞口可能出现滑坡、坠石; 10.预报由于施工不当,可能造成围岩失稳及其改进措
施; 11.预报隧道附近或穿过含瓦斯地段的煤(岩)层影响
程度。
17
四.加强隧道作业程序的控制
18
四.加强隧道作业程序的控制
29
七.隧道施工安全终端责任制(不局限于,按工程特点制定落实到人)
30
七.隧道施工安全终端责任制 (一)要素配置、技术方案 (项目经理) 1.负责建立健全项目管理组织机构和责任体系,依法配置安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