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计算设置学新平法
基础次梁的计算学习
基础次梁钢筋的计算主要是底部和顶部的贯通纵筋、底部非贯通纵筋、侧面纵向构造钢筋和箍筋的计算,算法主要来源于
一、算量基本方法:
(一)、底部和顶部贯通纵筋: 04G101-3。
1、端部外伸时底部和顶部贯通纵筋:
端部外伸时上部第一排纵筋和下部最底排纵筋伸至边缘弯折,弯折长度为
85页和93页。在软件中是通过基础次梁节点设置第一项“基础次梁外伸构造”来设置 12*d ;底部非底排纵筋伸至边缘即可;计算规则来源于平法
,一共有四种方式可供选择。 16G101-3 第
端部等裁面外伸构造 图001
範E计茸:弼[1阳10仁筠朗丄翊阳匕 頂誣姬与底部盘国加訓麦惜默认怪廛为150 ;廣韜E财EMi哺至崔fc
&R.
取消 2、端部无外伸时底部和顶部贯通纵筋:
3第93页。在软件中是通过基础次梁节点设置第一项“基础次梁外伸构造”来设置,有三种方式可以选择。
端部无外伸构造〔一》
S 1 £ J 、"性 *
L '■ ■ ■ ■ ■ ■
1
■ ■ 1*. ■ * ■ ..................... n
1、..1 —
直証貫遴与京音博城館
Uittt
就计按檢.蓿吋OtLlMh
端部无外伸构遗(二)
图003 端部外伸时上部第一排纵筋和下部最底排纵筋伸至边缘即可,弯折长度为 12*d ;底部非底排纵筋伸至边缘弯折 15d ;计算规则来源于平法 16G101-
选挥节点构i宣圏
规范茸法:^iE16G 101-3^8553 ”曲次舉纵向髓筋与箍筋构塗 亍爲 上豳追跆固氏煙>bb/3且艺12七;下都報
1W心座冃折・水平段长度默认为bb・bh「制题默认为1丹・ 歐消
3、基础次梁顶部有高差时纵筋的计算:
下部纵筋连续通过支座;上部纵筋锚入支座,长度为
第三项“基础次梁顶有高差构造”来设置。软件中有三种方式可以选择。
梁顶有高差钢筋构造
图005max (12*d , bb/2 );计算规则来源于平法 16G101-3第87页。在软件中是通过基础次梁节点设置
上咅飙筋伸入max(倔心bb/2) 下却纵筋崖箕通过支座 上咅飙筋伸入t ①怜bb/2)
下部纵筋崖箕通过支座
bb
wLazcd^l,bh/2) 11 ii il-fi iir mx(12*dJb/2) ■
-44- 占
J> 1 $ L JL-
F点
规乏尊法:^160101-3^87^.高梁上謊1A®伸至疋迫弯折.穹折辰度默认內L5*d : Q上部畝筋伸入支屋内长度 规范辩:^l&G101-3^87^.高舉上部引筋畤至疋边寻折.穹折氏度默认詞L5*d ; 曄上韵煽伸入支屋内长度 ±bb/2且直!■・
ibb/2 目 2la. 4、基础次梁底部有高差时纵筋的计算:
上部纵筋锚入支座,长度为 max( 12*d , bb/2 );下部最底排纵筋伸入相邻梁内锚固,伸入长度为 la ;非底排纵筋伸入支座内锚固,伸入长度为
la ;计算规则来源于平法 04G101-3第37页。在软件中是通过基础次梁节点设置第四项“基础次梁底有高差构造”来设置,在节点设置中输入放坡角度,底
部钢筋计算时会按照角度计算斜长。
梁底有高吴哪构造
图007
上部纵.筋^Amax(12* d ' bb/2) 下部最底排筋诵入高鍔梁內 非底排筋呻至对边 底筋伸入相邻跨内曲
规花计算:耒険強山丄-溝餌氐「绥眞下部专厨申入瓮翟梁内按度勲认为b「亀養梁T®痕{申入儲粟内任度默认 为la节点二 I- 5、基础次梁支座两端宽度或者纵筋数量不同构造:
此节点来源于16G101-3第87页。规范规定,当支座两端宽度不同时,上下部宽出的钢筋直锚。
賈出鄧位肉底部各裙価強
支座两边梁宽不同钢筋构造 -——我‘叫图009 L'_ 一 迪圣节点构進图 X 6、 跨内上部变截面构造:
软件给出两种算法均是常规算法。两种节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修改。
7、 跨内下部变截面构造:
软件给出两种算法均是传统算法,高跨的下部钢筋刚入 Lae,低跨的下部钢筋有两种构造,可以选择和修改
8底部非贯通纵筋:
基础次梁底部非贯通纵筋伸入跨内的长度为自柱中线向跨内延伸至 L0/3位置,且不小于1.2L0+hb+0.5hc,hb为基础次梁截面高度,he为支座宽,
对于中间跨非贯通筋,L0取柱中线两边较大一跨的中心跨度值。计算规则来源于平法 16G101-3第85页。
9、 侧面构造钢筋:
侧面构造钢筋以大写字母 G打头注写,且对称布置,如 G8B16表示梁两侧共配置 8根构造纵筋,每侧 4根;侧面构造钢筋锚入支座内 15*d即可;
10、 箍筋:
基础次梁跨内的箍筋计算同框架梁,与框架梁不同的是,在基础次梁属性 /其他属性中有箍筋是否贯通布置一项,默认为是,表示基础次梁在节点
区默认也要布置箍筋,节点区内箍筋按梁端部箍筋设置;因此,端支座内箍筋根数计算公式为 N=ceil(支座宽-bhc+起步-s加密)/s加密+1,中间支座箍
筋根数计算公式为 N=ceil(支座宽+2*起步-2*s加密)/s加密+1 ;选择否时,在节点区不布置箍筋。
二、软件计算设置:
1、基础次梁下部非通长筋伸入跨内的长度 :
来源:16G101-3第85页。
说明:基础次梁底部非贯通纵筋伸入跨内的长度为自柱中线向跨内延伸至 L0/3位置,且不小于 1.2L0+hb+0.5hc,hb为基础主梁截面高度, hc为支座 宽,对于中间跨非贯通筋, L0取柱中线两边较大一跨的中心跨度值。
影响范围:下部非通长筋的长度;
2、 箍筋弯钩角度:
说明:提供135°、90°、180。三种选择;
影响范围:基础次梁箍筋的长度;
箍筋135度的弯钩= 平直段(10d或75mm勺大值)+1.9d
箍筋90度的弯钩=平直段(10d或75mm勺大值)+0.5d
箍筋180度的弯钩= 平直段(10d或75mnm勺大值)+3.25d
直筋180度的弯钩= 平直段(10d或75mnm勺大值)+2*6.25D
3、 附加(反扣)吊筋锚固长度 :
来源:16G101-3第79页
说明:锚固长度默认为20*d,可以根据设计情况修改此项默认值;
影响范围:吊筋的长度;
4、 纵筋搭接接头错开百分率(不考虑架立筋) :
来源:00G101第25页(选择0时);16G101-1第60页
说明:指在同一截面上的搭接接头的面积百分率;提供 0、W 25% 50% 100%四种选择;
影响范围:纵筋的长度;不同的接头率决定不同的搭接长度修正系数;钢筋搭接长度 =修正系数*锚固长度;接头率越大,修正系数越大,需要的搭接
长度越长; 5、 附加(反扣)吊筋弯折角度 :
来源:04G101-3 第 35 页;16G101-1 第 60 页;
说明:梁高大于800时,弯折角度为60,梁高小于等于800时,弯折角度为45,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编辑弯折角度;
影响范围:吊筋的长度;
6、 次梁两侧共增加箍筋数量 :
来源:16G101-3第79页;
说明:默认为0根,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输入根数,当次梁加筋和箍筋的钢筋信息不同时可以输入根数 +级别+直径的形式,计算时即可按照自己输入
的钢筋信息计算;
影响范围:次梁加筋的根数,次梁加筋的根数、级别和直径;
7、 拉筋配置:
来源:16G101-3第82页;
说明:拉筋默认配置为直径 8mm勺一级钢,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拉筋的间距默认为箍筋间距的两倍,当实际工程中拉筋间距不是箍筋间距
两倍时,可以在基础梁属性中拉筋信息一项自行输入想要的间距信息;
影响范围:拉筋的级别、直径;
&箍筋加密长度:
来源:16G101-1第88页;
说明:一级抗震时,箍筋加密长度为 max(2*h , 500),非一级抗震时,箍筋加密长度为 max (1.5*h,500 );用户可以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自行调整加
密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