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气污染——雾霾
摘要:大气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不可少的环境要素之一。
然而人口的增多,人类活动频繁,自然因素影响使大气污染严重,保护大气环境是我们刻不容缓义务。
今年全国媒体都在谈论着雾霾以及雾霾的危害,可见我们的大气已被污染的很严重了,本文就雾霾浅谈其形成原因以防止办法。
关键词:大气污染、雾霾、成因、防止措施
正文:
地球表面覆盖着多种气体组成的大气,称为大气层。
一般是将随地球旋转的大气层称为大气圈。
由于大气圈中空气质量的分布不均匀,通常将从地球表面到1000-1400千米的气层称为大气圈的厚度。
什么是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环境污染的现象。
按污染的范围,大气污染可分为:局部地区大气污染,区域性大气污染,广域性大气污染和全球性大气污染。
燃料的燃烧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石油工业和化工工业大规模的发展也增加了空气中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在农业方面,由于各种农药的喷洒而造成的大气污染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什么是雾霾
雾和霾是不同的概念。
其中雾是指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
雾的存在会降低空气透明度,使能见度恶化,如果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00米以内,就将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或凝华)物的天气现象称为雾(Fog);而将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在1000-10000米的这种现象称为轻雾或霭(Mist)。
形成雾时大气湿度应该是饱和的(如有大量凝结核存在时,相对湿度不一定达到100%就可能出现饱和)。
而霾是指也称灰霾(烟霞)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也能使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如果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0米时,将这种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称为霾(Haze)或灰霾(Dust-haze),香港天文台称烟霞(Haze)
雾霾就是大气污染的其中一种。
当前造成霾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随着人类活动向大气排放的污染物增加,各种污染物进入大气中,通过微物理和化学作用,包括吸湿增长,形成了气溶胶,最终使大气能见度降低。
形成雾霾的成因:
①自然因素:由于我国中东部地区、四川盆地冷空气势力较弱;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等地区风力较小;大气层结稳定;一些地区有降水和地面水汽蒸发的影响,使得近地面空气的相对湿度越来越大;在这种稳定的天气形势下,空气中的污染物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都不容易向外扩散,使得污染物在大气的浅层积聚,从而导致污染的状况越来越严重。
②人为因素:一是由于大气污染物排放负荷巨大。
2010年,我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都超过2200万吨,位居世界第一,工业烟粉尘排放量为1446.1万吨,均远超出环境承载能力。
并且冬季取暖北方大部分地区燃煤量大幅增加,导致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急剧上升。
二是复合型大气污染日益突出。
受大气环流及
大气化学的双重作用,城市间大气污染相互影响明显,相邻城市间污染传输影响极为突出。
三是汽车尾气污染问题更加突出。
大中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大中城市空气污染开始呈现煤烟型和汽车尾气复合型污染的特点。
以上几个方面共同促成了雾霾天气的形成,对城区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市民出行以及健康问题都因此而受到困扰。
雾霾的影响
雾霾对公路、铁路、航空、航运、供电系统、农作物生长等均产生重要不良影响。
雾、霾会造成空气质量下降,影响生态环境,给人体健康带来较大危害。
雾霾天气时,空气中往往会带有细菌和病毒,易导致传染病扩散和多种疾病发生。
使城市中空气污染物不易扩散,加重了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物质的毒性,危害人体健康。
尤其冬季遇雾、霾天气时,若空气污染严重可能形成烟尘或黑色烟雾等毒雾,严重威胁人的生命和健康。
解决方法
一、对于政府,首先要加强环保立法,完善法律制度是解决包括雾霾在内的大气污染的根本途径。
可以修改《环境保护法》及《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相关环保法律。
第二治理汽车拥堵,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治堵需要治本。
要控制全国人口的扩张,人口规模也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控制人口扩张的办法是产业配比选择要符合国家发展的定位,不应盲目追求经济总量的排名位次而扩张产业,必须改变企业和事业单位空间布局过趋向于权力集中的地方。
第三要注重城市改造,打通建筑群之间的循环通道,使城市微循环系统畅通,以减少废气排放,间接减少了雾霾对人们的影响。
二、对工业部门:第一国家一定要加大对工业部门的监管力度,在保证经济高效快速发展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使用,或加大对燃料燃烧废气的加工和处理,降低化石燃料占一次能源的比重,增加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
第二我国工业大多分布在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
因此,必须优化钢铁工业布局,减少华北地区的钢铁产能,从而降低化石燃料的燃烧和使用,减少空气中氮氧化物的含量,以减轻雾霾对城市和人体的影响。
自我防护
1、雾霾天气少开窗
雾霾天气不主张早晚开窗通风,最好等太阳出来再开窗通风。
2、外出戴口罩
如果外出可以戴上口罩,这样可以有效防止粉尘颗粒进入体内。
口罩以棉质口罩最好,因为一些人对无纺布过敏,而棉质口罩一般人都不过敏,而且易清洗。
外出归来,应立即清洗面部及裸露的肌肤。
3、多喝桐桔梗茶
桐桔梗茶有清火滤肺尘功能,可以有效的协助人体排出体内积聚的PM2.5颗粒物及其他有害物质。
4、适量补充维生素D
冬季雾多、日照少,由于紫外线照射不足,人体内维生素D生成不足,有些人还会产生精神懒散、情绪低落等现象,必要时可补充一些维生素D。
5、饮食清淡多喝水
雾天的饮食宜选择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多饮水,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刺激性食物,多吃些梨、枇杷、橙子、橘子等清肺化痰食品。
6、易引发心血管疾病
雾霾天气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杀手”,尤其是有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老人,专家指出,之所以说雾天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危险天”,是因为起雾时气压低,空气中的含氧量有所下降,人们很容易感到胸闷,早晨潮湿寒冷的雾气还会造成冷刺激,很容易导致血管痉挛、血压波动、心脏负荷加重等。
同时,雾中的一些病原体会导致头痛,甚至诱发高血压、脑溢血等疾病。
因此,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尤其是年老体弱者,不宜在雾天出门,更不宜在雾天晨练,以免发生危险。
7、深层清洁
人体表面的皮肤直接与外界空气接触,很容易受到雾霾天气的伤害。
通过大量的排汗散热,肌肤毛细血管充分扩张,血液循环加快,可将积淤于体内的过多脂肪废物和乳酸等迅速排出体外,有效防止雾霾的颗粒以及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生成的细小物质粘附到肌肤深处。
两会热议雾霾治理办法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包景岭建议,在修改《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的基础上,还要建立一些更具体的法规,如专门针对PM2.5等常规污染物以及恶臭、扰民污染物的治理予以明确规定。
他还建议建立一个生态道德、生态文化、生态环境教育机制,倡议公众在空气严重污染的情况下,不开车,不增加新的污染源。
治理雾霾以及治理其他的大气污染并不是一个人的事情,首先主要是政府向全社会宣传,要全社会的成员真正认识到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及生存环境的巨大危害,而作为社会个体的我们,要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要从自己的身边做起,保护自己周边的环境,防止被污染的大气对自己造成伤害,保护大气,爱惜生命,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