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HNCORS网络RTK测量技术规定(试行)

HNCORS网络RTK测量技术规定(试行)

5.3网络RTK测量接收机设备的维护除应按照《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和《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型接收机检定规程》的相关条款执行以外,还应遵守以下的规定:
(1)自带电源控制器设备每隔一个月应进行通电检查,避免因电源问题造成系统的损坏;
(2)注意保护电缆、天线接口等易损部件,作业完毕后及时取下放入仪器箱中;
≤2cm
≤4cm
图根
1
2
≥10
≤5cm
碎部点
1
1
≥5
3.8HNCORS网络RTK高程测量等级分为图根和碎部。测量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3的规定。
表3.3HNCORS网络RTK高程测量技术要求
等级
时段数
总测回数
观测历元数
同一时段测回间高程互差
时段间高程互差
图根
1
2
≥10
≤3cm
碎部点
1
1
≥5
3.9网络RTK控制点的选点应满足以下要求:
4)观测值应在得到网络RTK固定解,且收敛稳定后开始记录;
5)每测回采集的历元(自动观测值)个数不应少于表3.1中的规定,取平均值作为定位结果;
6)经、纬度取位至到0.00001″,平面坐标和高程记录到0.0001m。
4.3.4网络RTK控制点测量时,应使用三脚架、对中杆或三脚对中杆。对中整平后量测仪器高度,并正确设置仪器高类型(斜高、垂高)和量取位置(天线相位中心、天线项圈、天线底部等)。其中,一级GPS控制点测量必须采用三脚架或三脚对中杆。
(1)点位所在的区域应被中国移动网络信号有效覆盖,确保接收机能够通过GPRS或GSM方式稳定地连接HNCORS网络;
(2)点位所在的位置应符合本规程3.1章节的要求;
(3)点位视野开阔,视场内连续障碍物的高度角不宜大于15°;
(4)点位远离微波塔、发射天线等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200m以上,远离高压输电线路100m以上;
PDOP值
作业要求
良好
≥6
<4
允许
可用
5
≤6
尽量避免
不可用
<5
>6
禁止
4.3.2网络RTK一测回观测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对仪器进行初始化;
2)数据采样率一般设为1秒,模糊度置信度应设为99.9%以上。
3)每测回观测控制手簿设置,控制点的平面收敛精度应≤±1.5cm,高程收敛精度应≤±2cm。碎部点的平面收敛精度应≤±2cm,高程收敛精度应≤±4cm。
6.3坐标转换
网络RTK测量直接得到是CGCS2000大地坐标,平面可通过HNCORS控制中心提供的“在线三维坐标转换软件”进行实时或事后转换为地方独立坐标;对于全省范围内,“在线三维坐标转换软件”可提供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模型实时或事后转换的1985国家高程;同时,平面和高程也可通过静态联测已知点进行区域性坐标和高程转换。
6.5数据检查
网络RTK测量成果应进行100%的内业检查。内业检查内容包括:
(1)原始观测记录的齐全性;
(2)输出成果内容的完整性;
(3)仪器高、卫星数和DOP情况;
(4)测回收敛精度、测回数、同一时段测回间点位坐标平面互差 和高程互差 、测回时间间隔以及时段时间间隔、时段间点位坐标平面互差 和高程互差 ;
其中,测回间点位坐标互差按下式计算:
时段间点位坐标互差按下式计算:
(5)已知点资料及检测资料;
(6)重复测量的时间间隔和较差符合性;
(7)其它各项应当检查的内容。
7
7.1网络RTK测量资料的整理格式应参照本规程附录执行。
7.2网络RTK作业完成之后应认真总结作业方法、所遇到的问题,统计测量精度,做好测量技术小结的编写工作。
HN
1
1.1为制定HNCORS网络RTK测量技术规程,向全省推广应用,拟在全省范围进行生产试运行,特制定本规定。
1.2本规定制定了采用网络RTK技术进行城市平面一级、图根和碎部点平面测量以及图根和碎部点高程测量的技术标准。
2
1.CJJ8-99《城市测量规范》
2.CJJ73-9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6378140
6378137
6378137
短半轴b(m)
6356755.2882
6356863.0188
6356752.3142
6356752.31414
扁率f
1/298.257
1/298298.257222101
第一偏心率平方e2
0.00669438499959
4.2.6与HNCORS网络连接时,网络RTK用户应正确输入本人的用户名和密码登陆Ntrip,并选择合适的服务类型。只有在获得HNCORS系统的认证许可之后,才能进行作业。
4.2.7湖南省处于低纬度地区,高温多雨,网络RTK作业应尽可能安排在良好的天气状况下进行。作业前应查询HNCORS系统运行状态、进行星历预报及电离层、对流层活跃度分析,以避开不利时段,合理制定作业计划。
5
5.1网络RTK测量所用的GPS接收机应满足表5.1的规定。
表5.1网络RTK接收机的选择
接收机类型
标称精度(动态)
双频
≤10mm+2×10-6×d(平面),≤20mm+2×10-6×d(高程)
5.2网络RTK测量接收机设备的检验除应按照《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和《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型接收机检定规程》的相关条款执行以外,还应遵守以下的规定:
3.GBT/T18314-200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4.CH8016-1995《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型接收机检定规程》
5.ZCB/001-2008《GPS-RTK测量技术规定》(试行版)
3
3.1在湖南省的行政区域内,HNCORS系统均能有效地覆盖,网络RTK测量不宜超出此区域。确有需要在湖南省以外进行网络RTK测量时,应适当进行检测。
(2)接收机天线和仪器电缆连接;
(3)接收机仪器的安置、对中、整平;
(4)接收机手簿参数设置,包括天线类型、坐标系统(高程异常模型)、网络参数等设置;
(5)点名点号及仪器高输入;
(6)与HNCORS中心通信并获得用户许可,建立数据连接;
(7)开始测量;
(8)数据处理。
4.2网络RTK观测前的准备工作
3.7HNCORS网络RTK平面测量等级分为一级、图根和碎部。测量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2的规定。本规定定义的一测回是指流动站接收机在重新初始化之后所成功完成的一次网络RTK测量。
表3.2HNCORS网络RTK平面测量技术要求
等级
时段数
总测回数
观测历元数
同一时段测回间平面互差
时段间平面互差
一级
2
4
≥30
(6)仪器及手簿应指定专人保管。基座和对中杆上的圆水准泡、光学对中器至少1个月检校一次。
6
6.1数据下载
每天作业结束后,应及时将各类原始观测数据、中间过程数据、转换数据和成果数据等转存至计算机或移动硬盘等其它媒介上。
6.2数据安全
外业观测数据在转存时,应提交完整的原始观测记录,不得对数据进行任何剔除或修改。同时还应做好备份工作确保数据安全。
(4)流动站(碎部点除外)测量时的PDOP值;
(5)流动站(碎部点除外)测量点位的平面、高程收敛精度;
(6)流动站(碎部点除外)测量点位的WGS 84大地坐标,包括纬度、经度和大地高成果;
(7)流动站测量点位进行坐标转换后的宁波市独立坐标系平面坐标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正常高成果,该成果可在内业进行事后转换。
3.2HNCORS网络RTK测量直接获得的是WGS 84大地坐标,并视为CGCS2000国家大地坐标。
3.3HNCORS网络RTK测量使用地方独立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或1954年北京坐标系等坐标系统时需进行坐标转换。
3.4HNCORS网络RTK测量使用1985国家高程或1956黄海高程等高程系统时需进行高程转换。
(3)网络RTK仪器耗电量较大,每次出测前应备足电池以保证能连续作业。仪器在外接电源前,应检查电压是否正常,电池正负极连接是否正确;
(4)仪器设备不使用时,应存放在仪器专用箱内,仪器箱应放置在通风良好的仪器室内,并注意防潮、防霉;
(5)严禁任意拆卸仪器设备的各个部件,如发生故障,应做好记录并交专业人员维修或更换部件;
7.3网络RTK测量完成后,应提交下列资料:
3.986005×1014
3.986004418×1014
自转角速度ω(rads-1)

7.292115×10-5
7.292115×10-5
7.292l15×10-5
3.6 GPS高程测量按作业过程应分为高程异常模型的建立、GPS测量和高程计算三部分。高程异常模型可利用已有模型或根据需要单独获取。湖南省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模型可直接应用于GPS高程测量。关于高程异常模型的确定本规程不做规定。
6.4数据输出
网络RTK外业观测记录采用仪器自带的天线、内存卡和测量控制手簿,记录项目及数据输出包括下列内容:
(1)平面和高程转换参考点的点名、残差、转换参数。
(2)虚拟参考站的编号及发送给流动站的WGS 84坐标、WGS84坐标的增量(碎部点除外);
(3)流动站测量点位的点名、天线类型、天线高及观测时间;
4.2.8作业期间必须严格遵守技术规定和操作要求,作业人员须经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
4.3网络RTK观测应符合下列要求:
4.3.1网络RTK测量应注意GPS卫星数量、分布等观测窗口状况,其作业条件应符合表4.1之规定:
表4.1HNCORS网络RTK测量卫星状况的基本要求
观测窗口状态
15°以上的卫星个数
4.3.5网络RTK控制点测量测回间应断开再重新连接HNCORS网络进行测量。一级GPS控制点分时段测量时,其时间间隔应大于2小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