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成本管理培训教材
奖励和企业考核提供依据。 • 实施的效应: • 低质量企业 质量成本占年销售额的25% • 高质量企业 质量成本占年销售额的3~5% • ——为企业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七、质量成本管理中常见的问题
• 很多人认为质量成本数据的界定、收集太麻烦,此时推进人员的 协调、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 害怕暴露本部门的诸多问题而抵抗,所以在初期阶段不宜将其作 为部门绩效的评估指标;
3.鉴定成本
购入品的鉴定成 本
运作(制造或服 务)鉴定成本
外部鉴定成本 检验及测量数据 的处理 各种品质评价
进货检验测试 测量检测设备 供应品的鉴定测试 供货源头的检验及控制计划
有计划的运作中测试、检验、 核查
生产准备、检验与测试准备 制造的特殊测试 制造过程的各种测量 实验室的支持服务
测量检测设备
五、实施质量成本管理的目的
• 适当增加预防成本,使两种缺陷成本与鉴定成本下降, 最终导致质量总成本降低,让过剩的品质成本与鉴定
成本变为公司的利益。
合
格
品
3
单
位
2
成
本
1
①鉴定成本+预防成本 ②内外部缺陷 品质成本
最佳平衡 点
合格率
③总
• 六、质量成本管理实施产生的作用和效益
• 实施的作用: • 提高质量保证能力; • 降低总成本,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 为评定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评价之路管理的效果,进行质量
• 引发品质成本的主要活动: 检验、宣传、差旅、测试(含委托测试)、实验和试验、设备维修、校 准、信息收集、调查、分析、培训、退换货、安装、审查、质量管理活 动开展、销售额的减少、计划延误等、各项资源配置;
• 计算品质成本的三个基本步骤: A、识别发生质量成本的各项活动(或过程); B、理清各项活动投入和消耗的资源; C、计算各项资源投入和消耗的成本总额。
1.改善区: 当品质成本处于改善区,重点应增加鉴定成本,提高预防成本来降低总品质成本; 2.无差异区: 该区域的重点就是对影响总品质成本偏移的重要成本、项目加以分析控制,使保持受控; 3.完美区: 此区域重点应放在知识与技术创新上,使总品质成本曲线向下移,并向无差异区域靠近。
十三、成本分配与“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影响因素
品质 设计品质差异 差异 制造品质差异
品质 预防成本不足
预算 不足
鉴定成本不足
品质 制度 无效
预防性活动未执 行
鉴定性活动未落 实
品质 成本 信息 系统 失准
品质管理决策错 误
品质 客户满意度下降 战略
因素识别 退货不良率高 制造与销售不良率增加 工程中不良率上升 市场不良率增加
增加预防成本,但工程不良率未变化和上升
• 不符合要求的代价:
• 指非计划性而投入到管理活动中的各项费用。通常分为内部(产 品未出厂)不符合要求的代价,即内部缺陷成本和外部不符合要 求的代价,外部缺陷成本。
二、质量成本的发展
美国的质量成本发展史: • J.M.Jran在其品管手册中谈到质量成本,认为是矿中之金;
• 1956~1957A.V.Fdigenbaunzai 哈拂商业评论中,系统地提出工厂、 企业在“运作质量成本”(Operational Quality Cost)概念
预防性活动彻底 检讨 鉴定性活动彻底 检讨 A、检讨品质成本 收集流程的可行 性与可靠性; B、检讨结算项目 的成本的准确性。
改变产品品质战 略和改变目标市 场
十二、朱兰“阶段分析法”
改善区 失败成本>70% 预防成本<10%
无差异区 失败成本~50% 预防成本~10%
无差异区 失败成本< 40% 鉴定成本> 10%
最终产品的降等或降级损失
内部失败的人工成本
处理成本 查找原因或原因分析成本 调查研究等相关成本 生产操作改善措施 返修加工 返修其他成本
2.外部缺陷成本
投诉调查/客户或使用者服务 退货 改型、改装成本(产品回收成本) 保修期内的索赔 产品责任成本 各种罚款 对客户或使用者的安抚 因产品质量引起的销售额减少之损失 其他外部失败成本
预防成本
1 2 2 为差异曲线差异
3
1
3
预算曲线
2% 5%
8%
该切点为不同品 质成本分配的最
佳点
•鉴定成本
•无差异曲线鉴定成本模型
•无差异曲线:为维持某一品质水准,所确定的预防成本与鉴定成 本的关系曲线
•这是一种在预算范围内合理分配各种成本的方法
十四、品质成本计算
• 品质成本的几个组成部分: • 人工:包括人员工资、福利、保险费; • 设备:设备配置、维修、校准、保养、折旧、更换; • 材料: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含降级损失); • 能源:水、电、气、油等; • 办公用品:电脑、纸张、复印机消耗; • 直接费用:罚款、赔款、交通运输费、委托测试等;
0.5%~2% 1%~5% 2%~10% 5%~25%
25%~40% 20%~40% 50%~90% 10%~50%
0.5%~5%
十、品质成本改进
•品质成本改进的“大原则”:
•客户满意度与品质成本兼顾,即客户利益与 公司利益兼顾
•基本原则: •A、预防成本与失败成本的杠杆原理:
失败成本 预防成本
• B、预防成本的适时投入原则: • 若将产品寿命周期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 1963 美国国防部制订品质制度标准,要求国防部供应商提出相关的 品质成本资料;
• 1967 美国军方出版社美国品质协会出版Quality Cost—what and how?
• 1977 美国品质协会出版《品质成本削减指南》,从战略和经营的角 度分析如何降低品质成本
• 1980 美国品质协会出版《供应商品质成本管理》讲述了任何降低供 应商品质成本;
十五、鉴定成本降低常用的三大原则
• 一、合理的仪器设备预算 • 二、精兵简政 • 标准工时的制定 • 对检查人员进行作业分析, • 如:品质工程师对A/B/C三个检验员每天的工作时间进行连续的观察,
以确定有多少是无附加值时间进行分析来提高工作效率。结果连续观察 结果记录显示(见附表): • 1、A检查员真正用于检验上的时间仅为23.8%; • 2、完全与工作无关的时间为28.6%; • 3、行走中时间和向主管汇报时间约占26%。 • 故应考虑检查点与现场的距离,是否可以在生产线上加点。向主管汇报 应减少次数,提高汇报效率。 • 三、工作分析来降低成本 • 通过工作分析进行合理的分工和资源配置,来降低人力、物力成本。
• 原始资料收集过程中界定不清,不知如何计算,数据记录的信息 不全,此时推广者应到达第一线,进行动态跟进。
八、质量成本报告
• 质量成本报告是质量管理中非常重要的报告,它为经营与管理提 供决策,为改善提供依据。
• 质量成本报告的内容: • 各项目的实际金额及相互间的关系; • 质量成本与销售额、制造成本、直接工时、总固定资产之间的关
品质测量及管制设备研制
四、质量成本管理理念
• 质量损失代价昂贵;
• 以预防为主;
• 预防成本远比质量损失成本小得多!仅0.5~5%.
• 理念告诉我们:
•
采用质量成本管理,主要通过调整预防成本,成倍地减少总
成本,尤其是质量成本。
•
但它必须平衡两个基本的要求:
顾客满意
企业盈利
• 品质成本是衡量品质管理本身的有效标准。 • 品质成本管理是经济理念、经营理念在品质管理中的应用。
附表:检查员工作抽样记录
抽样项目
工作准备 行走中 取样品 检查中 与作业员交谈 向主管汇报 私人时间 合计
年月日 担当
检查员A 观察次数 百分比
150
7.14
300
14.3
200
9.5
500
23.8
100
4.8
25100
100
备注:
检查员B 观察次数 百分比
检查员C 观察次数 百分比
预算成本
不符合要求的代价
内部缺陷成本
非预算成本
外部缺陷成本
成本判断流 程
此项成本是否针对 此已产生的不良品
否
或失误
是
不良是否
否
出厂
是 外部损失成本
此成本 是否用于 判断不良
否 预防成本
内部损 失成本
是
鉴定
成本
•美国品质管理学会(ASQC)对质量成本的分类 1.内部缺陷成本
设计矫正的措施费用
产 品 或 服 务 设 设计变更造成的损失
• 人 工 费 用= • (人员月工资+月福利+月保险等)*工作时间÷月工作时间 • 设备折旧费用= • (购买价值-残值)*实际使用年限÷规定使用年限 • 产品降级损失= • (原级价格-降级后价格)*降级产品数量
增加鉴定成本,但市场不良率未变化和上升
A、预防性成本下降,生产不良率也下降; B、生产不良率与返工成本为负相关; C、鉴定成本下降,市场不良率却下降; D、市场不良率与利润损失率为负相关; E、市场返还率与退货处理成本为负相关。 市场返还率下降,且市场占有率减少。
建议方法 强化设计能力 改善制造技术 增加预防成本 增加鉴定成本
• 1983 美国品质协会再版《品质成本专题》名家谈品质成本及在新世 纪的应用。
• 日本的质量成本发展史:
• 从日本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经营观念来看,较不重视欧美的成本分析, 其中尤以久米教授的“品质经济学”观点占主流,走的是源头+持 续改进之路。
三、质量成本的分类
质量成本
符合要求的代价
预防成本 鉴定成本
附表:某月品质工作分析表
工作内容
频度
人数
总工时 其他支出
各类品质会议
工程巡查
供应商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