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文科地理考前核心知识点一览表总结

高三文科地理考前核心知识点一览表总结

归纳老师:莫焕群(小莫老师)高考文科地理考前核心知识点一览表一、综合题答题总原则1、在不特殊指明的情况下(1)回答成因或因素类问题往两大方面想。

一是自然因素,包括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气压带和风带、大气环流、地形、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河流、土壤、水源、洋流、植被、资源(原料)、能源(燃料)、土地等;二是人为因素,包括人口、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政策、资金、工农业基础、历史等。

(2)回答意义影响类问题时,应注意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作答。

(3)回答条件分析类问题时,应答出有利条件以及不利条件。

2、作答地理综合题时,应注意回答的有序性;学会采用分点作答,作答特征描述问题时,学会分阶段描述特征。

3、作答地理综合题,应注意回答的逻辑性,弄清各点作答的先后顺序;不出现答案中自相矛盾的地方。

答题时尽量结合题目所给的图上信息或资料作答。

4、简答式综合题类型:A描述性简答题:特征、分布、规律等;B阐释原理的简答题:成因分析、分析评价、区位分析、区域比较等;C开放型:问题措施、看法建议等。

二、须熟记的地图1、经纬网、各大洲和各主要国家和各主要地形区的经纬网。

2、世界地形图(注意各主要经纬线经过地形区的地形剖面图)。

3、世界气候分布图。

4、世界海陆轮廓图,主要包括河流、湖泊、海洋、海峡、岛屿、半岛分布图。

5、世界洋流分布图。

6、世界自然带分布图。

7、板块构造图。

8、世界各地主要城市及其气候类型。

9、世界主要工业区、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农作物分布图。

10、中国各地形区的经纬度(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河西走廊、秦岭、台湾岛、海南岛、北回归线,25N、30N、40N、90E、105E、110E、115E、120E、125E穿过的地形区)12、中国地形三个阶梯的分界线、季风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三大自然区的分界线、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的分界线、温度带、干湿地区的分界线。

13、各种光照地球图的判读方法。

14、各种等值线的判读方法(如等温线、等压线、等降水量线、等高线等)。

三、重要概念1、天体系统:总星系、河外星系和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2、太阳活动:黑子、耀斑、太阳风3、天气系统:气压系统和锋面系统4、气压系统:(气压状况)高压和低压(气流状况)、气旋和反气旋5、锋面系统:冷锋、暖锋、准静止锋6、气压场:低压中心、高压中心、高压脊、低压槽△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外力作用(风力、流水、冰川、海浪):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7、地质构建:褶曲(背斜和向斜)和断层(地垒和地堑)8、地形类型①平原(低于200米,平坦①山峰(山顶)②丘陵(200—500,起伏和缓)②洼地(盆地)③高原(大于500米,中部平坦、边缘陡峭)③山脊(分水岭)④山地(大于500米,起伏大)④山谷(集水线)⑤盆地(中间低,四周高)⑤鞍部(两个山峰之间)⑥峭壁(陡崖、悬崖)9、地形区:指具体以地形为指标划分的区域10、水循环的类型: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11、水循环的环节:蒸发和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隆水、下渗、径流(地表径流和地下经流)等12、河流补给形式:①雨水补给(外流河);②积雪融水(东北、中高纬一春汛);③冰雪融雪水补给(内流河);④地下水(量少、稳定);⑤湖泊水(源头、中游湖泊起调蓄作用)13、洋流的成因分类: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上升流)14、洋流性质分类:暖流(低纬流向高纬)和寒流(高纬流向低纬)15、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①纬度地带性:即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各自然带大体呈东西延伸,南北更替,以热量为基础。

②经度地带性:即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各自然带大体呈南北延伸,东西更替,以水分为基础。

③垂直地带性:各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的垂直变化,基带植被与山地所在地域一致,并按纬度地带性变化规律更替,以水分、热量的变化为基础。

16、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荒漠、沼泽、滩涂、建筑用地、交通用地17、自然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18、自然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文灾害、生物灾害19、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崩塌20、气象灾害:台风、寒潮、暴雨洪涝、干旱、沙尘暴、春旱、伏旱、低温霜冻等21、常规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生物能22、矿物能源(化石能源):煤碳、石油、天然气23、人口增长特征: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模式: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人口增长主要因素:生产力发展(经济水平和医疗卫生水平)、政策、社会福利、文化观念、战争等24、人口迁移因素:①经济;②自然环境(资源开发、灾害);③社会政治文化(政策、战争);④个人动机和需求。

25、城市地域形态:条带状、团块状、组团状26、城市地域结构: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27、城市功能分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取决于付租能力的高低)、绿地、行政区、CBD28、影响地租高低的原因:离市中心远近,交通的通达度。

29、城市工业区迁往城市外缘交通便利的地方的原因:保护环境、降低成本。

30、郊区城市化问题:①就业紧张;②住房困难;③交通拥挤;④社会治安混乱;⑤环境污染31、逆城市化原因:①内城环境污染严重、地价昂贵;②乡村环境优美,基础设施逐步完善;③城乡间交通便利,通信技术发展。

32、滞后城市化(如印度)的原因:①农业条件优越,务农人口比重大;②工业发展较慢;③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要的是高素质人才。

33、过快城市化(如拉美)的原因:①农业条件差,人们没有土地,纷纷涌向城市;②工业和第三产业集中在大城市,中小城市发展缓慢。

影响:①贫民窟现象普遍;②城市问题突出;③阻碍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34、农业地域类型: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热带种植园农业、城郊农业、混合农业(基塘农业)、地中海式农业、游牧业、迁移农业。

35、作物类型:粮食作物—水滔、春小麦、冬小麦、玉米、薯类、高梁经济作物—糖料(甘蔗和甜菜)、油料(花生和油菜)、棉花、茶、水果等36、工业类型:传统工业、新兴工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劳动/资源/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37、交通运输方式:公路、铁路、航空、水运(河运和海运)、管道38、发展问题: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39、环境问题: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40、生态问题:环境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地次生盐碱化、森林草原湿地锐减,生物多样性减少。

41、可持续发展四、题型(一)特征描述类1、区域特征:①自然地理特征+②人文地理特征+③主要环境问题2、自然地理特征:①位置;②地形地势、地貌地质;③气候;④河流湖泊(水文);⑤植被;⑥土壤;⑦资源和灾害(状况)—描述:①地形(地貌)以什么为主;②气候类型是什么;③河流的水文特征是什么;④植被类型是什么;⑤土壤类型是什么。

3、人文地理特征:①农业;②工业;③交通;④商业贸易;⑤人口;⑥城市(状况)。

4、位置特征:①纬度位置;②海陆位置;③相对位置;④交通位置5、地形特征:①地形类型(种类多样或单一,哪种地形为主);②地势特征(哪高哪低,绝对高度,相对高度、地势起伏变化特点);③地形分布(哪个方位是什么地形);④特殊地形。

6、气候特征:①气温(气温高低+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②降水(降水总量多少和降水季节分配)7、水系特征:①流程(长短);②流向;③水系(羽毛状、树枝状)(支流湖泊)(河网密度);④流域大小;⑤河道特征(河谷宽窄、河床的深浅)8、水文特征:①流量(大或小);②水位变化(汛期、枯水期、断流、干涸);③结冰情况(有无结冰期、结冰期长短=有无凌汛);④含沙量(植被);[⑤流速(落差)+补给方式+特色]9、农业生产特征:①农业地域类型;②农业生产对象;③单位面积产量;④农业结构;⑤农业机械程度;⑥农业生产经营方式;⑦专门化程度(水平、经营方式、生产手段、市场)10、工业生产特征:①工业发达程度;②工业部门结构;③工业技术水平;④工业产品的销售;⑤工业原料、能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

附1:关于地形的判断和区域地形地貌的成因1、判断地形地势的依据:①等高线的分布;②河流流向;③水系的形状(向心状即盆地、放射状即山地)2、分析某区域地形地貌成因①流水的侵蚀:黄土高原地貌、河流峡谷(V形谷如三峡)、瀑布、丹霞地貌(广东)②水对水溶性岩石(石灰岩)的溶蚀和侵蚀作用:喀斯特地貌(桂、贵、云)③流水的冲积(堆积或沉积)作用:冲积扇(山前)、河漫滩平原(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入海口)、崇明岛(冲积岛)④风力的侵蚀作用:风蚀磨菇、风蚀洼地、风蚀城堡、戈壁、雅丹地貌(新疆)⑤风力的沉积作用:新月形沙丘(沙漠)、黄土高原⑥冰川的侵蚀作用:挪威的峡湾(U形谷、冰斗)和王大湖;欧洲许多湖泊(干湖之国芬兰的湖泊),欧洲的地形(东欧平原)⑦地壳断裂下陷,形成地堑:渭河谷地、汾河谷地、贝加尔湖、死海、台湾海峡等⑧岩层断裂上升(块状山):泰山、庐山、华山⑨板块相撞:高大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和高大年轻高原(如青藏高原)、海沟、地震、大平洋的岛弧⑩板块张裂,地壳下陷:东非大裂谷、红海、死海、大西洋○11由火山的喷发物堆积而成的(火山岛):夏威夷群岛○12背斜成谷: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层易被侵蚀成谷地3、向斜成山:向斜槽部的岩层受挤压,坚实不易被侵蚀,反而成山岭①渭河平原的成因:地壳断裂下陷,流水的沉积作用②云贵高原和广西地表水缺乏而地下水丰富的原因:①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②喀斯特地貌,多溶洞和地下暗河,大量地表水渗漏到地下成为地下水。

附2:关于气候的判断1、气候成因分析:①纬度位置;②海陆位置;③受什么风带和气压带控制;④地形(如平原或山地、背风坡或迎风坡、山脉走向)地势;⑤洋流;⑥人类活动A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面积广大的原因:①处在中纬地区,属温带气候;②地处西风带,终年受西风影响;③西面为北大西洋暖流,故空气温暖湿润;④欧洲地形平坦,山脉为东西走向,使暖湿气流可以深入内陆。

B北美的温带海洋性狭长的原因:高大的南北走向的落基山脉紧逼海岸,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流。

2、两地气候特点比较:①气温(最低月气温,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②降水(降水总量大小,季节分配情况及雨季长短)。

3、降水类型及其分布:①对流雨(赤道的雨和我国夏季午后的雨);②锋面雨(我国主要降雨类型);③地形雨(山地迎风坡如云拉朋齐和火烧寮的雨);④气旋雨(台风雨)。

4、雪线高度(由气温决定):①不同纬度山峰,由副热带向南北西侧的高低纬道减;②同一座山峰,由降水决定,迎风坡低背风坡高,夏季高冬季低,如不考虑降水,则阳坡高阴坡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