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十——数模转换器

实验十——数模转换器

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物理实验报告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物理学基地2班专业 2013年12月12日
实验名称:实验十——数/模转换器
姓名:吕品磊 年级:2011 学号:2011301020033 成绩:
一、 实验目的:
1、了解数/模转换器的基本原理;
2、掌握DAC0832芯片的使用方法。

二、 实验内容
1、实验电路原理如图10.1,DAC0832采用单缓冲方式,具有单双极性输入
端(图中的Ua、Ub),利用debug输出命令(Out 290 数据)输出数据给DAC0832,用万用表测量单极性输出端Ua及双极性输出端Ub的电压,验证数字与电压之间的线性关系。

2、编程产生以下波形(从Ub输出,用示波器观察)
(1)锯齿波
(2)正弦波
图 10.1
三、 流程图
四、 原程序
DATA S EGMENT
DATA E NDS
CODE S EGMENT
ASSUME C S: C ODE, D S: D ATA
START:
MOV A X, D ATA
MOV D S, A X
AGAIN:
MOV C L, 0 ;初始化锯齿波
MOV B L,0 ;初始化锯齿波数量
INC B L
A1:
MOV A L, C L
MOV D X, 0C810H ;DAC0832控制端口
OUT D X, A L ;输出控制端口
INC C L ;波形上升
CMP B L, 0FH ;确定锯齿波数量(此处的OFH)
JZ E NND
CMP C L, 200 ;确定锯齿波高度(此处的200,可以更改)
JZ A GAIN
ENND:
MOV A H, 1 ;输入回显
INT 16H
JZ A1
MOV A H, 4CH ;返回DOS
INT 21H
CODE E NDS
END S TART
五、 实验分析:
1、此次实验程序较为简单,在通过debug进行调试的时候,发现随着CL
的增加波形会不断上升,通过到达一个特定值,重置CL,做到实现锯
齿波的原理。

2、同样的道理,在实验二中要求做出一个正弦波只要根据正弦函数建一
个下弦数字量表,按照特定的取值就可以画出相应的波形。

其他的函
数波形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方式进行处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