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LED照明系统的光照均匀性设计
LED照明系统的光照均匀性设计
tained by solving the differential equation.Model of the illumination system is constructed by rays tracing with ASAP software.
Illumination uniformity of the system is obtained.arld data of the surface profile for NC manufacture is obtained finally.
性优于87%,如图5所示。并得到适合数控加工的
反射器面形数据。图6是该反射器面形轮廓的截面
外形尺寸。此外,随着阅读灯与目标平面之间距离
的增大,目标平面上均匀光斑将变大,同时光斑的均 匀性将变得更好。
4结论
本文根据非成像反射器的设计方法,设计了一
种以单粒大功率LED为光源的照明系统。设计的
关键是建立反射器。本文根据目标平面上照度分布
{譬冀劣茹(11,
其中,口∈(一45。,0。]。 式(11)即为图2中反射器面形轮廓在直角坐标
系下的曲线方程。
2计算模拟
根据极坐
标系下反射器
面形轮廓的曲
线方程,当反 射光线2与光
图3系统照明示意图
轴的夹角口趋近一45。时,原点0到入射点尺的距
离r将趋近无穷,即反射器将延伸到无限远的目标 平面,因此必须合理地对反射器进行截短。截短后的
——2 81nC口OS a——矿一s
(Lo6,)
通过求解该微分方程,即可得到口与目的函数
丽du+U警=。1 关系。令U=1/tana,并代人(6)式得 丽十—面一2
(k 77’)
求解该微分方程,得
乱(日)2南J日p(r)dr (8)
其中,%为待求量。
为便于计算,设定初始条件:起始点R。对应p
arctan—OOSU砥s—lnu丽cosU =0。,口=45。。即可求得口与目的函数关系
1--6.
[4]Winston R,Ries H.N∞im日ging reflector丛funetiomls of the de. fired irraamce[J].J.Opt.Soc.AM.A,1993,10(9):1902— 1908.
325
304
432
87.6
350
325
463
88.6
从表1可
门.Ⅳ
得:随着距离h点 的增大,边缘光喜 线1和2之间‘l
;/
的辐射能将更看
、八\./、.
\
\
f.
趋近于汇聚在
/
1。
目标平面上一
-0.4
-0.2
0
0.2
0.4
P.adius/m
点,目标平面均
图5目标平面上的照度分布
匀照明区域内
的照度均匀度将不断提高。
图2设计所用坐标系
R1为反射器面形轮廓的终点。原点发出的一条光线
入射到点R,仅经一次反射后射向目标平面。人射光
线与光轴的夹角为≯,入射角为口。反射光线与光轴
的夹角为0,光轴顺时针方向转向反射光线的方向
为口的正方向。r为原点。到点尺的距离,因此反射
器面形轮廓r可以表示成j5的函数r(≯)。
在图2中,根据几何关系可得反射器面形轮廓
d=htan40。+z1
(12)
d1=型等世一鲁
(13)
.yl
L
式中(zl,y】)为反射器面形轮廓终点R1的坐标。
根据直角坐标系 下反射器面形轮廓的
曲线方程以及口的取
值范围,在三维建模软 件Pro厄中建立反射
器模型,并导人光学设 计软件ASAP中建立
图4系统模型
照明系统的模型,如图4所示。
采用均匀照明区域内最低照度值与最大照度值
趣蹈
由远场中目标
平面上的照度
Hale Waihona Puke (a)相对光强分布曲线分布函数确
定[4J。 根据边缘
光线原理,目 标平面上任意
(b)LED模型 图1 LED模型和相
对光强分布曲线
一点的能量由边缘光线
决定[5,6|。反射器轮廓
设计所用坐标系如图2
所示。U、D顶面通光
孔的一端与反射器起始
点Ro相连,另一端为坐
标原点0。R为反射器 面形轮廓上任意一点,
的光斑。本文提出了一种单粒LED均匀照明系统, 给出了系统的理论计算和光学设计模型,并对系统
无污染、控制灵活等优点。随着LED技术不断完
的光照均匀性进行了分析研究。
善,LED的光通量及光效将不断提高。目前,商业 化的单粒5W白光LED的光通量已达到2001m,而
1设计原理
实验室高亮度白光U、D的水平已达到1151m/ 1.1 LED光源
Key words:applied optics;LED illumination;illuminative uniformity;reflector
O引 言
照明系统实现均匀照明则是通过二次光学设计 使照明系统在一个给定的区域内形成一个照度均匀
LED是21世纪具有竞争力的新型固体光源, 它具有效率高、光色纯、能耗低、寿命长、可靠耐用、
口2
L
十
,
(9)
由式(2)、(5)、(9)可知:反射器面形轮廓r最终
舢,=唑翥翁警㈣, 可以表示成0的函数
式(10)即为图2所示反射器面形轮廓在极坐标下的 曲线方程,其中目∈(一45。,0。]。
在图2中,以ORo为X轴,向右为正方向;以光 轴为y轴,向下为正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则在该 直角坐标系下,反射器面形轮廓上任意一点的坐标 为
w…1。以单粒LED为光源的照明系统不断增多,如
为方便二次光学设计分析,系统所用光源为平
LED投影仪、U、D矿灯、LED射灯以及LED阅读灯 顶大功率LED,光强为Lambertian分布,如图1(a)
等。LED芯片的出光为Lambertian分布,这样的光 所示,LED模型如图1(b)所示。
场分布,如果不经过合适的光学系统处理而直接应 1.2设计原理
L(口)=昔r(声)sin(乒一口)
(4)
万方数据
吴仍茂,等:LED照明系统的光照均匀性设计
其中,s为该LED顶面通光孑L直径ORo的长度,E
为目标平面上均匀照明区域的照度。
令
夕(曰)=,.(95)sin(≯一0)
(5)
盘=汹a掣一sin20dO 对式(5)求对数导数,并将式(1)和式(2)代入,得
3设计实例
作为设计实例,用该设计方法设计一种实现均
匀照明的阅读灯。要求其性能指标为:在最低高度 为300ram时,形成一个半径不小于280mm,照度不
低于3001x的均匀光斑。
利用A曼AP
对系统模型追迹 200万条光线,模
拟结果表明:选
用光通量为 110lm的平顶白
图6反射器截面
光U、D作为光源,在高度h=300mm处照射到半 径为283mm的有效范围内的总光通量为80.51m, 系统的效率为73.2%,平均照度为3141x,照度均匀
75
光学技术
第35卷
系统照射目标平面时,目标平面上将形成一个均匀
照明区域以及一个衰减区域,如图3所示。该图中, AAl为均匀照明区域,AB以及A1Bl为照度衰减区
域。综合考虑系统的效率以及系统的尺寸,选定口∈ [一40。,0。]。
图3中,d为目标平面上均匀照明区域的半径,
d1为目标平面上照明区域的半径,d2为照明系统反 射器出光口的半径。其中
E-mail:tdwshu@staff.shu.edu.口l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0774102);上海市重点优势学科资助项目(Y0102)
作者简介:吴仍茂(1984.),男,江西人,上海大学硕士研究生,从事LED照明系统设计研究。
74
万方数据
第1期
的关于非成像 反射器的设计 方法,反射器 的面形轮廓可
can meet requirements in many rid&.111e illumination uniformity of such kind of illumination systdn with asingle LED light Source is studied.According to nonimaging reflector design method。a method of designing surface profile of the reflector which can let irradiance of the desired area on the target plane be constant is presented.A differential equation is established with this method based Orl the radiance distribution function of the target plane,and the function of surface profile of the reflector is ob.
统的光照均匀性,并进而确定适合数控加工的反射器面形数据。 关键词:应用光学;LED照明;照明均匀性;反射器
中图分类号:0432.2
文献标识码:A
Illuminative uniformity design of a LED illumination system
—WU Reng-mao,TU Da-wei,HUANG Zhi—hua,ZHAO Q㈨e (College of Mechatronics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Shanghai University,Shanghai 200072,China) Abstract:With the increasing of印aission intensity of high power LED.illumination system with a single LED light 80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