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五章、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第五章、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我们来比较一下北欧人文主义教育和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
相同点:1课程内容上,古典科目构成人文主义课程的基础和 主义;(弗吉里奥推崇昆体良的作品,格里诺看重西塞罗的文体, 而伊拉斯谟要学习古人的知识改造现实社会,莫尔也认为人应该学 习古希腊作家作品)
人们对于金银的用法也让人深省。对于他们,金银的价值不如 铁。在别国被看作珍贵之物的金银在这里成了羞辱的标记。
讨论:设想的这个社会和我们学过的《理想国》有什么相同和 不同之处?
人文艺复兴是一场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领导的反封建运动。 核心精神是,人文主义精神,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人生的目 的是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提倡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 思想。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是
(三)北欧人文主义教育
北欧人文主义教育是在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下逐步产生 发展起来的。代表人物有尼德兰的伊拉斯谟,西班牙的维夫斯、英 国的莫尔、德国的温斐林和法国的比代等人。
尼德兰的伊拉斯谟:伊拉斯谟是一名基督教人文主义教育理论 家,主张人文主义基督教化、基督教人文主义化。他教育方面的主 要著作包括《基督教君主的教育》和《论童蒙的自由教育》,伊拉 斯谟认为教育所培养的人的品质主要是虔诚、德行和智慧三个方 面,在他看来学习古人的学问才能改造现实社会。在教学方法上, 要求教师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第五章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提问复习上节课内容:了解欧洲中世纪的教育,基督教教育占 统治地位,有影响力的学校都是由教会学校,修道院学校、堂区学 校、主教学校,教会学校主要培养教士、信仰基督教的人。教育思 想就是信仰和敬畏上帝,因为原罪说和禁欲说的影响,教育方式盛 行体罚,神学高于科学,理性服从信仰。这种教育方式符合人类的 教育发展吗?城市的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而基督教教育思想是什 么?是否符合历史发展?
学
二、讲授新课
过
主要讲授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人文主义教育包
括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和北欧人文主义教育,以及人文主义基本
程
特征。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改革。
三、作业布置:
课后查找资料,分析人文主义教育的本质
四、本节课的归纳总结,归纳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重点和难点
板
第五章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一、人文主义教育
(3)人文主义教育的价值观,确立了人的主体地位,强调人 的高贵,复兴了古希腊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基督教的价值观就是 人是渺小的,卑微的,有罪的,必须靠不断的自我苦修、禁欲才能 获得救赎。只有建立的人文主义的价值观,人才能认识到人是有力 量的,可以探索和征服世界,可以改造世界的,这就是资产阶级所 持有的观念。)
德国的温斐林是宗教改革前期较重要的人文主义教育家,他反 对古典语言的学习中专重文法的错误倾向,强调人文之学要以维护 社会的道德为标准,其人文主义精神与其宗教仪式相伴而行,重视 学术知识与宗教信仰并行的重要性。
法国早期人文主义教育代表人物是比代,著作是《论王侯的教育》。比较重要的还有 拉伯雷《巨人传》(《巨人传》的第一部用夸张的手法塑造了一个理想的君主形象,巨人 卡冈都亚,描写他在中世纪教育方式的培养下,各方面都显得落伍,后来聘请了一位年轻 的人文主义者做自己的家庭教师,让他进行大运动量的体育锻炼,学习神学和古文,使他 焕发青春。讽刺了当时教育制度的缺陷,宣传人文主义对政治、教育、道德的主张,和许 多真人真事结合,以巨人的形象出现,情节并不曲折,但语言生动、幽默风趣、寓意颇 深,使人读起来兴味盎然。),蒙田的《论学究气》和《论儿童教育》影响也很大。
西班牙的维夫斯最主要的著作是《知识论》“文艺复兴时期最 彻底的教育书籍”,维夫斯还提出要以心理学方法解决教育问题。 他的教育理论对夸美纽斯产生过很大影响。
英国文艺复兴代表人物额有林纳克、科利特和莫尔,科利特创
办了人文主义性质的学校圣保罗学校,成为英国人文主义学校楷 模。莫尔在《乌托邦》中提出不分男女皆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 所学知识主要是古代作家尤其是古希腊作家的作品,培养儿童的优 秀品质,重视劳动价值并要求对青少年进行劳动教育(乌托邦意 为,没有的地方或者好地方)。这时期还有一位著名的人物是弗兰 西斯培根。英国近代唯物主义哲学家、思想家和科学家,被马克思 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提出“知 识就是力量”的口号。他提出唯物主义经验论的基本原则,认为感 觉是认识的开端,它是完全可靠的,是一切知识的泉源。他重视科 学实验在认识中的作用,认为必须借助于实验,才能弥补感官的不 足,深入揭露自然的奥秘。他重视归纳法,强调它的作用和意义, 认为它是唯一正确的方法。培根对一些人过于尊崇古典文献持否定 态度,提出“泛知识”的建议,认为人们应该学习一切知识。(关 于培根的学说,我们在以后学习近代英国教育的时候,还会学习 到。)
(基督教特征是信仰上帝、禁欲主义和蒙昧主义。)
人文主义的内涵:第一,提倡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 肯定人的价值、地位、能力;第二,提倡个性解放和自由,反对宗 教束缚;第三,提倡现实的幸福,肯定人是现实幸福的创造者和乐 趣的享受者,反对禁欲主义;第四,提倡身心和谐发展,反对肉体 是灵魂的监狱的谬论;第五,提倡学术自由,尊崇理性。
(4)人文主义教育职能,从训练、束缚自己服从上帝,到使 人更好的履行赋予人的职责。(人的职责是什么?创造财富、开拓 进取、为社会和家庭尽到职责)
(5)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兴起。人文主义教育用自然来代替 《圣经》,按照人的需求来设置课程,尊重受教育者的兴趣、爱好 和天性。冲破了肉体是灵魂监狱的束缚,开设体育课并且把游戏和 体育看成是教育必要的组成部分,实现了人的和谐发展。(亚里斯 多德的灵魂说相似)建立了新型的教育机构,复兴了大学,推动了 教育世俗化的历程。(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复兴直接促进了近代科 学文化的发展)。
历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有人提出这样一种设想:各城之中, 人民衣着一律,各操一业。但所有的苦活脏活则是由奴隶去做。人 们认为,奴隶制可以带来自由人民的闲暇和文化生活。每天6小时 工作之余,可以去听演讲,而且可以选择各种自己感兴趣的题目去 听。
家庭内部则是丈夫为长,妻子从夫,儿女从父母。这种观点也 是受当时英国人文主义者所崇拜的古希腊文明的影响而形成的。
食物必须先归于病人,城市的周围有4座大医院,病人互不干 扰,医生精于照料,从而造成病人乐于住院,不愿住家。
城市中有一大屋,作公共食堂,定时开餐。但自餐同样允许, 只是为之者很少,因为公餐丰美方便,其中一切劳动都是奴隶担 任,不用自己费力。开饭前先由长者短词,然后在焚香和音乐中进 餐,彼此可以谈话。他们认为,凡是无害的乐趣都不该禁止。
二、宗教改革时期教育
书
(一)文艺复兴及人文主义 (一)新教教育(路德教派、加尔文教派)
设
(二)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 (二)英国国教教育主张
(三)北欧人文主义教育 (三)天主教教育(耶稣会)
计
(四)人文主义基本特征
讲授新拓展内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大学的学习内容 容
课后总结
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月日
讲
稿
讲授内容
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在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名义下发起的弘 扬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的运动。最早产生在意大利,原因有三个: 一,中世纪的欧洲,贸易中心集中在地中海沿岸,意大利最早产生 资本主义萌芽,资产阶级希望冲破教会神学的束缚。二,拜占庭帝 国灭亡后,很多东方学者带着大量典籍逃亡到意大利,为文艺复兴 提供了人才保障。三,意大利处于东西方要道,较早接触到了东方 文化。
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发展,思想上,基督教的信仰受到 动摇。所以,教育领域思想上的解放和质疑也随着开始了。
“文艺复兴”是指对古希腊、古罗马人文学科的复活或复兴, 但是其实质复兴的不只是人文学科,而且也不只是对过去的一种复 兴,而是包含了新文化对古代文化的继承、利用和发展,古典文化 成为表达新文化的媒介。(由于新兴的资产阶级自身力量发展不充 分,还不能以独立的思想面貌出现,所以需要借助一种已经存在的 知识形式,而古希腊文化中的民主、理性正是他们所需要的,所以 打着复兴古代理论的旗号,实质的内容则是资产阶级思想。)
人文主义教育的主要观点:(与基督教教育相比较)
(1)人文主义教育的目的,培养具有世俗的学问身心全面发 展的人,培养具有资产阶级企业家品质、懂礼仪、身心健康、具有
开拓精神的资产阶级绅士。(基督教的教育目的,培养为神服务的 神职人员和信仰上帝的人,上帝是唯一真理的)
(2)教育内容:知识和科学成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复兴体育 和美育,并且关注自然知识的学习。希腊文、拉丁文为主要课程, 历史地理被纳入进来,把数学、自然科学作为重要学科,对传统自 由教育的复兴还促进对理性的推崇。(基督教的教育内容主要是宗 教信仰教育,附带学简单读写算知识。认为神学是最高学问,任何 世俗的学问都要服从上帝的学问)所以在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大批 的诗人、艺术家、科学家,发现了宇宙和地球的很多奥秘,比如哥 白尼、伽利略等等。
《论绅士风度与自由学科》。他提倡通过通才教育培养青少年全面 的身心发展。教学内容要适合学生的个人爱好和年龄特征。教学内 容推崇历史、伦理、雄辩术三门科目,认为这三门课最能体现出人 文主义精神。
B维多里诺:维多里诺是弗吉里奥教育理想的实践者,他把学 校变为“快乐之家”。主张通才教育,而且以古典学科作为课程的 中心,强调对学生道德的培养和宗教信仰的养成。(文艺复兴时 期,人们反对的是基督教对人性的压制,但是对于上帝的信仰没有 变,很多知识分子认为基督教会对教义和《圣经》的曲解造成了人 们对教会的不满,所以在文艺复兴时期,即使像但丁、彼得拉克这 样的文学家,包括向哥白尼、伽利略都是信仰上帝的,哥白尼本身 就是一个教堂的教士。)
基督教会宣称只要信仰上帝,人们就会得到永世的安宁,就会 幸福。但是14世纪四五十年代,对于欧洲来说,是一个极为悲惨的 时刻。从1347至1353年,席卷整个欧罗巴的被称之为“黑死病”的 鼠疫大瘟疫,夺走了2500万欧洲人的性命,占当时欧洲总人口的 1/3!欧洲大伤元气,因大瘟疫而引起了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大变 动。大瘟疫引起了大饥荒,盗贼四起;天主教的威信受到极度沉重 的打击。从这以后,人们开始怀疑,我们这么虔诚的信仰上帝,可 是为什么人间的生活这么悲惨,或者还有一种想法,既然人生这么 短暂,为什么不好好享受今生,而不用将希望寄托到来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