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国学经典诵读目录编者的话公民道德三字经社会公德篇职业道德篇古诗篇八阵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登岳阳楼黄鹤楼秋夜寄邱员外听筝赠别(二)贾生清平调三首之一、二满江红雨霖铃一剪梅长相思青玉案元夕声声慢七律.长征水调歌头.游泳现代诗歌流星麦苗迎春花融冰枯叶蝶书古今对偶句(节选) 走进永州零陵春望伤渔溪三首国学经典论语十则增广贤文(下)编者的话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华文化已经深植于中国人的精神家园里,流淌在每个炎黄子孙的血脉中。
学习中华文化,学习国学经典,实质上就是走向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感受这个家园的温馨,形成对他的情感皈依。
我们倡导国学经典教育,是基于传统经典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真切认知,是出于对中华传统文化血脉的尊重和发扬,是我们承认自己成为中华民族的子孙并且现在也不想割断这种亲缘关系的深情回顾。
小学是一个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启蒙时期,国学启蒙教育讲授传统美德,在小学阶段向学生传授国学,就是教他们用传统文化做生命的底色。
小学语文新课标总目标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其中,低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中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高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即每学期应达到25万字, 相当于高年级的语文课本5本书左右。
我们杨梓塘小学地处西山,与永州最高学府湖南科技学院相邻,西邻朝阳岩,北接文化圣地柳子庙,是一所文化底蕴深厚的学校。
长期以来,学校本着为孩子一生奠基的办学理念,以质量立校,文化兴校,校园文化一直是我校的一大特色。
为了进一步扩大国学经典的影响力,充分利用中华传统文化对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传统美德教育,提高我校师生文化品位和人文素质,我们编写了这套教材,以供学生使用。
本教材根据以下特点编排:1.分年级推进。
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学校划分三个推进梯队,分阶段推进国学经典诵读实验。
1—2年级为第一推进梯队,诵唱《三字经》《千字文》以及国家课程标准所推荐的古代诗歌篇目,以国学发蒙,立身养性; 3—4年级为第二推进梯队,诵唱《弟子规》《对韵歌》以及国家课程标准所推荐的古代诗歌篇目,论中外古今、扬中华精神,立命养志;5—6年级为第三推进梯队,诵唱《增广贤文》《诗经》《论语》以及国家课程标准所推荐的古代诗歌篇目,知行结合,塑造儒雅风度。
2.分三个层面进行。
三个层面,即:精神层面、文化层面、技艺层面,从民族精神、传统文化、传统技艺等三个方面进行国学经典诵读实验。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光大华夏传统美德,秉承中华“礼仪之邦”之古风,习礼、厚德、雅行;树凛然之正气,养浩然之气节;培养艰苦奋斗、自强不息、锐意进取、宽广包容的民族精神。
立足民族,放眼世界,诵读中外传统诗文经典,吸收世界文化精华,积淀智慧财富,生发创新胚芽。
开发师生学习传统技艺的课堂,对词吟诗作文、书法绘画搏弈,习得国学技艺,提高师生素质。
德育处、少先队组织具体组织实施“讲规范、促养成、树精魂”的育人工程,塑造“为人求真、为学求实”的校风,特别是在建设班级文化、校园精神文化中,让国学经典诵读行动始终在其中,并重在精神层面和文化层面。
3.突出地方特色。
永州是一所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古往今来,有大量的文人骚客曾在永州留下过许多的文章,尤其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所写的山水游记散文更是闻名世界。
为此,我们在编写本书时也编写了部分永州本地文化。
4.师生共同成长。
在国学经典诵读中,始终树立一个理念,即“教师与学生同为发展主体,教师和学生一同成长、发展”。
教师发展是为了学生的更好发展,学生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教师发展和体现教师发展,从而摈弃过去单一的教师发展或学生发展,把师生发展统一起来、结合起来。
参加选编的作者都是热心经典诵读的骨干教师。
由于编写组学识的单薄,水平有限,再加上时间的仓促,可能有许多不足之处,如有疏忽,恳请各位专家教师批评指点。
杨梓塘小学校本课程编写组2013年9月12日公民道德三字经(一)社会公德篇公德篇,内涵广。
爱祖国,开篇章。
中华情,不能忘。
中国心,永红亮。
重国格,不卑亢。
民族和,国运昌。
乐奉献,增国光。
守法纪,知礼让。
爱公物,损必偿,破迷信,横扫黄。
除伪劣,斗凶狂。
惩腐恶,护善良。
持公理,正义彰。
济贫困,助残伤。
待人诚,心坦荡。
守信用,莫欺诳。
待人宽,多体谅。
知己短,学人长。
重环保,生态良,惜资源,万世昌。
(二)职业道德篇职业篇,记心上。
忠职守,站好岗。
钻业务,技精良。
重协作,爱同行。
守纪律,循规章。
求效率,重质量。
拒腐蚀,防上当。
讲诚信,正气扬。
靠勤劳,业绩创。
当官廉,民为上。
焦裕禄,是榜样。
务工农,主人当。
兴科技,利家邦。
当军人,赴疆场。
卫祖国,保家乡。
经商贸,树形象。
走正道,生意旺。
做医生,保健康。
为人师,育栋梁。
百业兴,国富强。
古诗词篇八阵图唐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登岳阳楼唐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秋夜寄邱员外唐韦应物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听筝唐李端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赠别(二)唐杜牧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贾生唐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清平调三首之一唐李白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清平调三首之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满江红宋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dū)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一剪梅宋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相思令吴青山宋林逋吴山青,越山青。
两岸青山相对迎,谁知离别情?君泪盈,妾泪盈。
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声声慢宋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水调歌头游泳毛泽东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璧,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现代诗歌流星它嫌天上的伙伴太多太亮,显示不出自己的光芒,下决心离开大伙,去另找一个地方。
它撒开腿,向前猛冲猛闯,为了显示自己,一条尾巴拖的好长好长。
谁知道啊,一头跌进了黑暗,再也见不到它的闪光。
麦笛我掐下青青的麦杆,做成一根麦笛。
吹着,吹着,流出了绿的韵律。
啊!是春天的风,染绿了我的心思;心思呀心思,又染绿了我的小曲。
迎春花迎春花开了,金黄,金黄,一串,一串,像无数小小的铃铛。
风使劲地摇啊摇,怎么也摇它不响。
可是,它的声音,却传到了我的心上:“丁当,丁当,”“丁当,丁当,”迎春,迎春,快进课堂,莫误了大好的时光。
融冰河里无浪,水上无波,冰冻,冰冻,冻成了一片寂寞。
这里不是冰箱,冰冻什么?解除封锁,打破寂寞,一旦分割,变得鲜活。
每个银色的舢板上,都有个春娃娃打坐。
钓湖中的薄冰,已经消失,湖畔的老柳树,垂下了根根钓丝。
鱼儿来了,围着钓丝游戏。
柳树啊柳树,快快把钓竿扬起。
和风吹来,钓丝荡来荡去。
老柳树摇着头说:我只钓春天,并不钓鱼。
枯叶蝶阳春三月,开花的季节。
为什么在绿草丛中,有两片枯萎的树叶?我上前去拾它,它猛地向上飞跃。
嘿!枯叶活了,变成了蝴蝶。
书一页,像一扇大门,我把它轻轻拉开。
每个字都笑着对我说:喂,欢迎你进来。
不过,和我们交朋友呀,要特别用心,特别勤快,那不肯动脑筋的懒汉,就是将一万扇门打开,嘿嘿!莫怪,还是会把他关在门外。
古今对偶句(节选)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汇成了浩瀚的文学艺术。
如果说对联是海洋的波浪,那么对偶句则是朵朵绚丽的浪花。
在语言的长河中,对偶句堪称出水的鸳鸯,博得人们的喜爱,如同喜爱连理枝、并蒂莲、比翼鸟一样。
对偶亦名对仗,是对联中重要的修辞手法,是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相拗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来表达相反、相似或相关的意思的一种。
对偶句独具艺术特色,看起来整齐醒目,听起来铿锵悦耳,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和传诵,故为古今之人所称道。
这也是对联经过了千百年后,仍为人喜欢的原因之一。
知识在于积累。
多读多记优美的对偶句,能陶冶性情,通晓事理,丰富语汇,终生受用。
在语法上,可以对偶句举例辨词性;在音律上,可以对偶句举例品平仄,在逻辑上,可以对偶句举例索思维的规律;在哲学上,可以对偶句举例揣摩相反相成的辨证关系;在修辞上,有助于掌握对偶;在写作上,有利于运用对偶。
谐趣联此木为柴山山出;因火成烟夕夕多。
天为棋盘,星为子,何人能下?地作琵琶,路作弦,哪个敢弹?风起大寒霜降屋前成小雪日照端午清明水底见重阳(含六个节气)北雁南飞双翅东西分上下,前车后辙两轮左右走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