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本开小店也精彩经常看到各种国内大店甚至是世界级知名连锁店在商场上的成功故事。
作为一名普通百姓的你也许有些泄气,因为,毕竟大部分的人没有足够的资本,也很难碰上合适的机会可以创这种“大业”。
下面的案例,主角都是普通百姓,他们有的是专职店主,而更多的只是兼职开小店;他们有的是为了生存,而有的只是为了换一种生活状态。
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性:在开小本店铺上都有自己的一份心得。
看着他们的故事,相信你对于开小店的前景也会有自己的规划。
1. 杂七杂八杂货铺在杭州的著名景点岳王庙附近,有一家名为“杂七杂八杂货铺”的有趣小店,这家店里销售的明明都是工艺精品,可店主偏偏要将其说成是杂七杂八的杂货。
这样“作贱”自己的生意,不是自找苦吃吗?但正是因为采取了这种出奇制胜的卖法,这家本来很平常的小店变得顾客盈门,获利多多。
“杂七杂八杂货铺”的店主赵秉容退休后,就处处留意各种商机。
她发现精品店的生意不错,而且不需要太多的专业知识,入门比较容易,于是下定决心做工艺精品。
选好项目后,她开始物色经营场所。
赵秉容觉得闹市区的繁华商业地段生意固然好,但各种工艺精品店已经遍地都是,竞争压力肯定也不小,不如另辟蹊径,去风景区等人流量同样很多的地方试试看。
经过多方比较,赵秉容相中了岳王庙附近的一个店面,这里处在西湖北线的风景旅游要道上,游客流量很大,附近还有浙大附中、西湖小学等学校,许多学生都会来转车,学生们对这些工艺精品都非常喜欢,客源应该有保证。
更重要的是,这一带虽然有不少旅游纪念品店,但却没有一家专卖工艺精品的商店,因此几乎没有什么竞争对手。
有客源,却没有竞争对手,这无疑是理想的经营场所,于是赵秉容毫不犹豫地把她的创业地选在了风景区。
如何根据特定的地段位置,做出自己的商品特色?赵秉容制定了一个比较独特的经营理念:把“精品”当成“杂货”卖,以价格上的优势来赢得良好的口碑,进而转化为经济效益。
其一,消费者以游客和学生为主,因此商品价格不能定得太高;其二,在旅游纪念商品琳琅满目的风景区,要想引起游客的购买欲望,就必须在价格上做出优势;其三,所谓的“工艺精品”,其实就是工艺小杂货而已,在精品店里的价格并不见得合理,有较大的压价余地,不妨索性让其回归到“杂货”的行列,走薄利多销的路子。
因此,赵秉容把店里绝大多数工艺品都定价在5-10元左右,超过20元的几乎没有,还有不少实用小工艺品更是只卖10元3样。
按照这样的经营思路,赵秉容为自己的小店取了个颇能吸引眼球的店名:“杂七杂八杂货铺”。
这个店名看似土得掉渣,但却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赵秉容的经营理念,而且十分便于记忆,让人过目不忘。
赵秉容在商品选择上也是很有讲究的,因为主要做的是游客和学生的生意,杂货铺里经销的都是份量轻、体积小,便于携带的小玩意儿。
同时,还有不少商品兼顾到了实用性,例如草帽、扇子、拖鞋之类的小商品,由于看准了游客的消费需求,这些商品的销路也挺好。
经营秘诀:精品当成杂货卖,说到底打得就是“薄利多销”牌,因为这是永恒的赚钱法宝。
投资“杂货铺”,地段很要紧,因此租金也不菲,“杂七杂八杂货铺”的月租金就高达7000元。
其他的投资还是比较省的,备货、装修等有三四万元即可。
至于收益,像“杂七杂八杂货铺”扣除成本,一个月可净赚三五千。
当然,2003年四五月份受非典影响,其营业状况并不理想,这应另当别论。
但对这门行当的投资风险和经营状况的不稳定性,从中也可见一斑。
2. 兼职不如开小店如果让你描绘一下上班族的日常生活,大多数人的答案可能是:身着套装,朝九晚五,休闲型泡泡吧、唱唱歌,家庭型做做饭,看看无聊电视剧……其实,现在有不少上班族已经悄然告别了这种单一的生活模式,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去街边开一些个性小店。
上班时,他们是员工,与同事快乐合作、轻松应对;下班时,他们是“店主”,与店员共商进退,掌握航向。
据说这叫换位思考。
盈利是上班族“店主”的动力和追求,但他们的经营也不能丢掉的乐趣和兴趣,否则他们会说“没有生活”。
交流是这些“店主”的经营手段和工作状态,变换角色,揣摩不同人的不同心态。
与其说上班族“店主”追求的是自由自在、自我价值,不如简单的表白:他们喜欢做自己的事!三言两语?上班族的个性小店,恰似高山峻岭中的小桥流水、自然怡人,凸现个性;也吸引着一群有个性,有情调的消费者。
这是一道都市新风景。
他们大多数年轻,拥有高学历,有着不错的工作,有过高薪的工作背景,现在却另辟蹊径想成为特色小店的小老板。
还等什么,看看开店宝典,筹钱、选址,给自己打工去吧。
自己开一家小店,卖服饰、卖工艺品、卖手机配件,卖自己喜欢的东西,这也许只是梦想。
如今,却有一群“网虫”,为了赚钱、为了交友,或者权当作一种体验,在网上开起了店铺……告别单一生活模式,利用业余时间去街边开一家个性小店,是沪上白领最时髦的选择。
也有人降低投资成本和经营风险,在网上注册小店,经营内容五花八门。
v开一间风格小店,做多少事、拿多少钱,一切自己对自己负责,作息自由,不用为升职加薪牵肠挂肚,无须为裁员担惊受怕。
这是许多上班的人在上班下班的路上所幻想的事情。
兢兢业业搞管理不少玩具商、电脑商、眼镜商、广告商、旅行社、书商等等在积极抓暑假“商机”,但是这一市场的深度开发还远远不够,与孩子们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
现阶段都市人已认识到花钱让别人为自己服务是皆大欢喜的好事。
而喜庆活动也已不是单纯拍拍照、吃吃喜酒,而是一个系统工程。
请看“欢天喜地礼仪服务社”。
微型照相馆照相属大众化消费,投资风险小,收入稳定。
租门面房15平方米,月租金三五百元的一张课桌大小的面积即可摆下全套冲扩设备。
一年收回成本。
尽管在大商场内或者一些处于黄金商业街头的小店经营成本大部分是租金,但所谓黄金地段有黄金产出,客流量大,租金利用率反而高,经营一样走俏。
3. 北京小百姓的小店生活没有争斗,只有因爱好而聚集在一起的一群人。
在北京有着各种主题的另类小店,它们不是城市中的主流,甚至算不上配角,在各自“掌门人”苦心经营下,平淡而又危险地生存着,就如茫茫商海中的一叶孤舟。
出镜人物一:余红,女,34岁,“太阳花纸艺屋”店主开店时间:半年开店位置:三里屯大街小店特色:纸的世界,不论是墙上的画还是瓶中的花都是由纸裁刻或折成的,鼓励顾客自己动手,尝试DIY后的快乐,找回失落的童贞,一位顾客戏称其为“成人的幼儿园”。
小店由来:余红总结自己整个职业生涯就是在不断地就业和不断地失业中度过的,曾经开过美容院,做过广告、装潢等各种工作,现在还在做着国际货运并有着不错的收入,但她以前所作的每一份工作都不是出于爱好,这也是她干每一行都没有长性的原因。
余红觉得开这家纸艺店与自己的爱好不谋而合,所以自己也有着足够的热情来支撑这家店,坚信一定会把它办好。
开店心得:生意是养出来的,要热情地接待每一位顾客。
经营情况:开业以来短期亏损,不过现在生意已开始兴隆起来。
月赢利5000元以上。
出境人物二:杜忠英,女,“姐妹绣屋”经理开店时间:4年开店位置:国贸桥东北角小店特色:以纯天然、纯绿色、纯手工、纯真情为主题的另类小屋。
主要经营加工、定做、批发零售等各类刺绣产品,中式服装、旗袍、蜡染,顾客也可以亲手制作,并提供各种专为女士制作的纯天然花卉草本饮料,回归自然。
小店由来:杜女士出身于艺术世家,从小就学过刺绣、书法,现在哥哥还担任着陕西书法协会主席。
曾经在一所美术学校工作,有过十年业务部经理的工作经历,1998年杜女士花了近一万元请了家市场调查公司进行调查,在几个项目中最终选择了刺绣。
经验谈:与余女士的纸艺屋不同,已经四岁的姐妹绣屋在规模上则要大了许多,不仅有店面,而且杜女士还专门在郊区租了间作坊雇人进行生产,杜女士认为即使是开一家小店也要以市场为风向标,所以她专门雇了调查员为其调查商场内市场上的同类产品价格质量,并希望不断增加新的经营项目。
经营情况:年赢利大概10万元。
开店心得:理性经营,计划明确,为顾客营造家的感觉。
4. 小店要赚钱,出新是法宝从陕西工商学院毕业后李小鹏先从报社辞职单干,对于一无背景二无资金的他来说,市场并没有因此而对他网开一面,他必须一切从头来。
经过市场调研后,他发现在繁华的闹市,餐馆林立,竞争激烈,而且门面房的租金高得惊人,如果一开始就从那里着手做无疑困难重重不切实际。
要想在劣势下求生存必须不按常理出牌。
早在上学期间,他就爱看毛泽东、拿破仑等人的传记,并对这些伟人出奇制胜的战略战术钦佩不已,总想试一试,现在终于有了机会。
他在开发区的高新四路租了一间房,雇了一个厨师,开始了自己的餐饮生涯。
他为自己的餐馆取名为“新龙门面庄”。
之所以如此命名,取的是鲤鱼跳龙门、推陈出新不断进取之意。
主营各种面食,有炒面、刀削面、油泼面、棍棍面等,可以说荟萃了山西、陕西两省面食的精华。
他之所以把店开在高新四路一个村子里,是因为他注意到在这个村中住满了来自全国各地打工者及附近高校的学生。
他们都是在大城市西安想圆自己的一个梦,早出晚归,辛勤劳动、生活节俭。
因此在这里有稳定的顾客群,只有经营大众食品才有市场,而且处在这个村子里,各方面的骚扰也能少一些,同时租金等方面的支出也很微薄,他东挪西凑的4000元钱完全可以应付。
面食因该说是最接近大众的食品,也能为各地人们所接受。
所以他认为生意一定会好。
“新龙门面庄”开业整整一个礼拜,李小鹏只卖出了十几碗面。
与他的构想差距很大,什么原因呢?经过了解他才知道,原来这里虽然住了许多打工者需要吃饭,但他们中午大多在公司或学校吃饭,晚饭为了节省开支又采取自己做的形式。
开业时所看重的优势这时都没有发挥作用,怎么办?遇到困难从不认输的李小鹏开始动起自己的脑筋,采取了如下的营销策略。
首先他推出了特色面食,毫无个性的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能处于劣势,他深知此理,于是与厨师共同探讨面食的新做法,经过从面条的粗细到调料臊子的配制、他都力争与他人不同。
就这样经过一次次的试验,八天后,他们创制出一种融众多面食优点于一炉的新面食——怪味炒面,该炒面说酸不酸,说麻不麻,说辣不辣,但酸、麻、辣各种味道又都有一点,吃后齿颊留香,回味无穷,在传统炒面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怪而不俗,怪而透雅。
小鹏为该面取了一个名字:黯然销魂饭。
套用的是香港电影,《食神》中的名字,一经推出,食者食后连呼过瘾。
其次小鹏知道顾客对餐馆的卫生十分看重,于是把店内打扫的一尘不染,并为顾客放置洗手液等物品,操作间安装上透明玻璃以便顾客看清操作流程十分卫生。
再有,非典肆虐时期,小鹏适时推出了“新龙门义药活动”——免费向来餐馆就餐的顾客及来来往往的村中人提预防非典、增强体质的熬好的中药汤一碗。
此举一出,过往行人交口称赞,极大地提高了“新龙门”在村中的名气与美誉度,人们觉得新龙门是一个富有爱心的面庄,都愿意到那里去就餐。
就这样,李小鹏利用这几项举措使得面庄站稳了脚跟,但他没有以此为满足,又把目光瞄准了盒饭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