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毕业设计改革方案

毕业设计改革方案

昆明理工大学城市学院机械工程专业顶岗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改革方案毕业设计(论文)是完成教学计划、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

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的教育过程,又是对学生素质一次全面检验。

高职本科的毕业设计要与所学专业及岗位需求紧密结合,要以就业为导向,把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作为主线,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依托顶岗实习进行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将二者有机结合,更有利于学生进行全面、系统、严格的专业技术及岗位职能训练,因此依托顶岗实习的毕业设计、毕业实习改革十分必要。

改革方案以“昆明理工大学关于制订高等职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为指导,结合学院“高起点、高标准,特色鲜明,层次清晰”的办学定位和高等职业本科人才培养的未来目标特色,在顶岗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性环节中,积极探索“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循环教学模式,边学边干,边干边学。

实现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和职业技能训练的有机结合。

具体方案如下:一、选题上我院是高职本科院校,高职本科毕业设计选题要有工程训练背景和较强的实践价值,要达到既有综合训练又有综合素质培养的目的。

具体要求如下:1、多样化在选题方式上,提倡题目类型多样化,以便因材施教。

使学生可以针对各自的情况选择课题,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双向选择(1)顶岗实习采取统一分配和自主实习两种方式,自主实习的学生必须按学院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实习期间必须签订三方就业协议。

统一分配的学生可以采取双向选择的方式。

(2)毕业设计题目有条件的话尽可能实现师生之间的双向选择。

指导老师根据自己所熟悉的领域给出相应的题目,学生根据自己的求职意向与学习兴趣,自由选择毕业设计题目。

专业收集汇总选题,根据不同学生的求职意向与选题,在顶岗实习分配阶段,尊重各位学生的意向和兴趣,最大程度上合理分配学生至不同顶岗实习工作岗位,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另外毕业设计题目也可以根据顶岗实习所在的岗位情况确定。

3、以就业为导向1)、部分学生已联系好就业单位,可以在就业单位工作岗位上进行自主岗位实习并结合具体工作完成毕业设计。

对个别在所签单位进行顶岗实习的学生,所签单位确实没有合适的毕业设计题目,这些学生可针对顶岗实习的具体内容撰写毕业论文,毕业论文要满足学校、学院对毕业论文的要求,另外要求毕业论文研究内容尽可能与机械专业有关。

2)、对于在前三学年中完成所有必修课,机械工程专业修够194学分、材料成型控制与工程专业修够191学分,素质选修课在6学分以上,课外教育学分数在20以上的学生,并且准备考研的,在第七学期的综合岗位实习可以不去企业,在数控实训车间承担相应的工作,复习考研。

对于已考取研究生的同学或免推研究生的同学,若有师资条件,可以征求学生意见,毕业设计(论文)可以做研究生研究方向的题目。

4、毕业设计题目原则上每生一题,若有需要由几名学生共同完成的题目,必须明确规定每名学生应独立完成的任务,使每名学生都受到较全面的训练,且同一题目学生人数不超过4人。

二、工作量上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的过程中除了要服从企业的安排和认真完成企业交给的所有任务,学生的上班时间按企业的要求,跟企业的员工同时上下班等。

另外还要求学生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根据毕业设计题目,查询相关资料和确定方案等,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前期工作。

毕业设计的工作量和难度要适当。

工作量既不能过重,也不能过轻,要使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完成。

机械工程专业顶岗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的时间:一般为16周。

最后两周要准备答辩、办理离校手续等,因此有效完成顶岗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的时间为14周。

(1)毕业设计在学校做的同学,最晚在第八学期的第7周必须回学校做毕业设计后续工作和准备答辩的事宜。

(2)毕业设计在实习或就业单位进行的,第八学期的第14周必须回学校做毕业设计后续工作和准备答辩的事宜。

工作量要求如下:1、工程设计型:(A0)图2张、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1份,说明书页数不少于40页。

2、论文型:页数不少于50页,参考文献不少于25篇,英文文献不少于10篇。

三、指导教师选定1、指导教师的资格:(1)教学水平较高,并有一定实际经验的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教师、工程技术人员可担任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教师。

(2)首次独立承担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的教师,必须认真试作及准备相关资料;指导新类型题目的教师也要进行部份试作,必要时全部试作。

(3)校企双方协同指导,对于部分学生已联系好就业单位的可聘请其就业单位理论水平高,实际经验丰富的生产、科研、设计等部门的企业专家或技术人员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工作,但必须有学校的专业教师参加联系和指导,以便掌握教学要求和毕业设计(论文)进度,保证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2、指导教师的职责(1)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

每个指导教师应对整个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阶段的教学活动全面负责,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作用保证顶岗实习的顺利进行和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应履行以下主要职责:(2)提出选题报告,供课题审查和学生选择。

未提交选题报告的题目,学院不予审查,且不能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的课题。

选题报告包括:选题的依据、目的、要求、主要内容、进行方式、工作量大小及准备程度、现有技术和物质条件等。

课题经系(教研室)研究、学院审查,由各学院主管教学的院长批准后,在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前一学期(第七学期)报教务处备案。

(3)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确定后,指导教师应及时填写学校统一格式的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由教研室主任、系主任和主管教学院长审定签字后发给学生。

(4)根据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大纲和课题性质、任务、要求等,按学院规定的要求编写内容详实,要求具体、明确,能起到指导作用的指导书。

指导书须交系(教研室)审查备案。

指导书内容主要包括:毕业设计(论文)目的和作用,任务与要求,工作量,基本内容,工作顺序和时间分配,主要参考资料等(参见《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手册》)。

并在实验设备、器材等方面做好准备工作。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指导书必须在学生进入毕业设计(论文)前一周发给学生。

(5)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在学生顶岗实习开始确定,确保顶岗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能得到有效管理与监控,由于机械专业学生较多,本专业教师较少,又由于有部分同学是校企协同指导,所以每个指导教师在同一期间指导毕业设计的学生一般为12人,最多不得超过15人。

(6)指导教师对学生应及时进行指导、答疑。

每周指导时间应依据课题内容、工作量和进度而定,一般每周不少于两次,累计不得少于6学时。

(7)指导学生做好开题报告,制定并周密安排毕业设计(论文)的进度计划。

特别要抓好关键环节的指导,如对学生设计或实验方案的选择、设计方法、理论分析、数据处理与结论等要作认真检查。

(8)指导教师应掌握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进度情况。

要重视对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及设计思想与设计方法的指导,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启发学生的创造性。

(9)指导教师要从德、智体各方面关心学生的成长,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同时也要对学生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及严格管理,防止各种因素的冲击,影响毕业设计(论文)的正常工作,对不认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和违反纪律的学生要及时帮助和教育,情节严重的要即时报学院处理。

(10)指导学生正确撰写设计说明书(论文)、开题报告、外文摘要等资料。

(11)审阅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根据学生表现、完成成果质量,如实向答辩委员会提出有关学生工作态度、能力水平、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及应用价值等方面的评语;对审阅中发现的问题要督促学生进行修改。

(12)督促和指导学生做好答辩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13)做好毕业设计(论文)文件整理归档收尾工作。

四、指导方式1、校内校内指导教师负责批阅学生的实习周记,指导学生完成选题报告,对选题报告提出研究内容的增、减,以确保达到职业本科人才培养要求。

学生在校内做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对学生应及时进行指导、答疑。

每周指导时间应依据课题内容、工作量和进度而定。

一般每周不少于两次,累计不得少于6学时。

2、校外校外指导教师负责学生在实习单位工作期间的技术指导和安全文明生产,协助指导毕业设计的技术方案及技术路线,解答学生实习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协助学校管理学生。

学生在校外做毕业设计,采用校企双方协同指导,学校的专业教师必须参加联系和指导,以便掌握教学要求和毕业设计(论文)进度,保证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校内指导老师可以通过巡查,或者借助现代化的通讯网络对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辅导答疑;尽可能安排有专门的指导老师进驻学生比较集中的企业,对学生进行及时和必要的辅导。

五、毕业设计进度六、评阅、答辩与成绩评定(一)、评阅工作1、指导教师评阅(1)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于答辩前5—7天送交指导教师审阅。

(2)指导教师应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进行认真、全面的审查,对学生的调查论证(资料检索与外语水平)、任务的完成质量及水平、工作能力、工作量与工作态度、创新等进行评阅并写出评语,按规定给出量化评分。

(3)指导教师要在三天内完成评阅,将毕业设计(论文)交回答辩小组,以便尽快交评阅人评阅。

2、评阅人评阅(1)由答辩委员会聘请评阅人对毕业设计(论文)进行评阅。

毕业设计(论文)于答辩前3—5天送交评阅人审阅。

(2)评阅人评阅时视需要可邀请指导教师共同研究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问题,但成绩和评阅意见必须由评阅人决定。

(3)评阅人对学生的翻译资料与综述材料、论文质量、工作量与难度、创新等进行评阅并写出评语,按规定给出量化评分。

(4)对某些课题,答辩小组组长也可以提出聘请答辩组外的教师或外单位技术人员评阅,评阅人经答辩委员会认可即可聘请。

(5)评阅人评阅后于答辩前一天将毕业设计(论文)交回答辩小组。

(二)、答辩毕业设计(论文)完成后要进行答辩,以检查学生是否达到毕业设计(论文)的基本要求的目的。

1、答辩委员会的组成(1)学院的毕业答辩工作由各院毕业答辩委员会主持,答辩委员会由院学位委员会成员及专家5-7人组成,设主任一人、秘书一人。

(2)根据需要,学院答辩委员会可以专业为单位组成若干答辩小组,答辩小组由4-5人组成,设答辩小组长一人,具体负责答辩工作。

(3)答辩委员会委员及答辩小组成员必须由讲师以上(或相当职称的科技人员)的人员担任。

(4)答辩委员会组成名单由院提出,经教务处审定后,由学院聘请。

答辩小组成员名单由系或教研室提出,经院审定聘请,并报教务处备案。

(5)学校教务处、督导组有关专家参与院级或专业的答辩工作。

(6)在校外进行毕业设计(论文)或请校外专家指导毕业设计(论文)时,可少量聘请校外专家参加答辩工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