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近代史论文 -

中国近代史论文 -

河南工程学院考查课
专业论文
历史上日本多次侵略中国的原因
学生姓名:**201010213115
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化学工程与工艺1441
专业课程:中国近代史纲要
任课教师:***
2015 年12 月12 日
历史上日本多次侵略中国的原因
摘要:
中日之间战争渊源很长,从唐代开始,中国强,日本来学习仰慕,中国弱,日本来侵略蚕食。

日本这个国家表面是很善于学习其他先进文明的思想,骨子里,还是很野蛮也原始的。

可以说是一个披着资本主义外衣,有唐代文化特色的奴隶制军国主义国家。

日本侵华是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其中不断的试探和评估,国家力量的综合力量的起伏。

二次大战虽然结束,但是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在抗日战争中没有得到充分惩罚,由于美国为了自己在远东势力的私利。

中国政府虽然作为战胜国,却没有占领日本,而且日本完全没有像德国人那样做出充分的战争反思。

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人带来的痛苦,是中国历史不可磨灭的痛。

关键词:中日侵略原因
正文:
一、
日本历次侵略中国的深层原因
日本侵略中国既不是偶然举动或心血来潮,也非如其所言是某些激进分子或少壮派对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犯上作乱”、“自作主张”,更不是所谓的由于中国的“刺激”和“引诱”,而是有着深刻的民族心理背景的[4]。

通过军阀、党阀、财阀、学阀等主流社会势力表现出来并轻华侵华的意念,是一次次侵华举动的心理基础和源动力。

中(清)日甲午战争
日本明治维新之后,日本的综合国力得到空前的加强,而中国满清政府则面临各国列强的欺辱瓜分和太平天国起义等内忧外患之中,日趋衰微。

固有的“中华朝贡体系”开始一步步地走向瓦解。

经过四百年来日本思想家处心积虑的宣扬,“大日本帝国”的观念已经深入日本各界。

日本侵略中国是蓄谋已久、准备充分的。

1867年,明治天皇睦仁登基伊始,即在《天皇御笔信》中宣称“开拓万里波涛,宣布国威于四方”,蓄意向海外扩张。

1871年,近代中日两国签订了第一个条约《中日修好条规》,第一款就说:“嗣后大清国、大日本国倍敦和谊,与天壤无穷。

即两国所属邦土,亦各以礼相待,不可稍有侵越,俾获永久安全。

”这是一个平等的条约。

但日本并没有遵守,而是开始积极向中国扩张。

当时日本政界流传已久的基本论调是:“腐败堕落的清朝,是东亚之大敌,亚洲之叛徒。

与清朝提携保卫东亚和平,纯属痴人说梦”。

充分暴漏了明代以来对中国的敌视和蔑视,这种心理在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之后持续发酵,与此同时,日本军国主义的“大日本帝国”趋于成熟,“大东亚共荣思想”开始萌生。

二、
日本方面[3]
日本国内矛盾重重,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严重,这些不稳定因素促使日本
想要通过战争转移民众注意力。

(一)
日本资源匮乏。

日本地狭人稠,当本国的能源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时,它就开始对外扩张,掠夺财富,依靠侵略中国、朝鲜等东亚国家来达到维持国内的稳定的目的。

比如全面侵华战争初期,日本国民因为源源不断地运送回国的物资而欣喜,也不认为侵华战争有什么坏处,直到战争末期,日本国内也因侵华战争创伤累累时,战争才结束。

(二)
明治维新。

19世纪60年代明治维新以后,日本摆脱了封建落后状况,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逐步废除了不平等条约,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并逐渐发展成为军国主义国家,其野心也日益膨胀,明治天皇曾在《御笔信》中宣称“日本乃万国之本”,扬言要“开拓万里之波涛”“布国威于四方”。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军国主义实力进一步控制本国政权,对内镇压人民,对外侵略扩张。

(三)
世界经济危机。

1929年10月,由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日本社会动荡,政局不稳,而日本国内资源匮乏,不能像美国那样靠拉动内需缓解危机。

为了摆脱危机,福泽谕吉力主“进行东洋政略,使国内人心转而外”。

(四)法西斯主义。

日本明治维新之后,法西斯主义抬头。

1936年的二二六政变后,随后成立的内阁完全听命于军部,标志着日本建立法西斯体制。

在经济危机之后,日本国内矛盾激化。

民族极端主义、极端社会主义的法西斯主义使日本选择用对外侵略扩张和独裁统治转嫁国内矛盾。

三、
中国方面[2]
中国国内战乱多年,并未统一安定,此时入侵可以减少阻力。

(一)
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

中国土地面积是世界第三,各种资源相对丰富,人口数量世界第一,对于面积狭小、资源短缺、劳动力不足的日本是个很大的诱
惑。

(二)
中国经济的发展。

19世纪30年代至中期,各个军阀纷纷归顺国民政府,红军也被赶到边缘的西北地区很难作乱。

此时,中国的经济进入第一个高速发展时期,中国的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

日本政府不能坐视中国做大、做强。

而中国的繁荣也使其成为日本征服世界的第一个目标,日本军国势力更是主张“如欲征服世界,必先政府支那”,因此在占领东北之后挑起全面侵华战争,以实现其征服世界的野心。

(三)
汉奸。

在全国人民一致抗日的氛围中,一部分中国人背叛了祖国,成为日本侵略者的仆从。

汉奸的存在为日本人的侵略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严重打击了中国军民一致抗日的激情。

汉奸残害了大批的中国百姓,是中国历史上难以抹去的伤痕。

(四)
中国内战[1]。

日本侵华时,国民党与共产党正在进行内战。

而当全面侵华战争爆发时,蒋介石仍没有足够地重视日本的侵略,甚至采取了不抵抗主义,为日本的侵略大开方便之门,使日本在战争初期迅速占领了一批城市。

直到西安事变后,国共建立统一战线,一致对日,国内战况才有所好转。

但是蒋介石集团在决心抗战的同时,却又害怕群众的广泛动员可能危及自己的统治,所以采取片面抗战的路线,之后更是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方针,国民党由片面抗战逐步转为消极抗战,为日本侵华提供了便利。

总而言之,日本多次侵略中国,与中国当局政府的腐败和中国人民不思进取的思想有很大联系。

以史为鉴,我们必须努力丰富自己的知识、掌握先进的思想与技术,才能在世界立于不败之地。

中国虽然处于和平时期,我们仍不能松懈。

为了中国美好的未来,我们必须前进。

参考文献: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年出版
[2]《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胡绳著,人民出版社 1981年6月出版
[3]《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胡绳著,人民出版社 1978年3月出版
[4] 日本侵略中国是处心积虑且由来已久——读《日本侵华思想
理论探源》[J]. 王艳娟,王龙.中国校外教育2012年出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