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机使用常见事故及预防措施示范文本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某某管理中心XX年XX月提升机使用常见事故及预防措施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对已发生的提升事故案例进行分析研究,找出事故的成因,总结经验教训,采取正确的防范措施,不断改进提升机司机的操作技术,加强司机责任心,提高其安全意识,对避免和减少事故的发生,保证矿井提升设备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一、断绳事故断绳事故的后果非常严重,不仅影响矿井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的还会危及人身安全。
断绳事故多发生于单绳缠绕式提升。
单绳缠绕式提升断绳事故从发生断绳事故的原因看,以松绳引起的最多;从提升方式看,以立井箕斗提升的案例最多。
在此,以立井箕斗提升因松绳引起的断绳事故为例进行分析。
1.事故经过(1)某矿主井,提升机为XKT2×3×1.5型。
当箕斗正在卸煤时,信号工通知司机井下无煤。
司机没有注意仓满红灯已亮、松绳警铃已响,即开车把箕斗习惯地下降到井口水平,然后停车。
实际此时箕斗仍卡在卸载位置,松绳已达24.5m。
箕斗突然下落,在机房外50m的机电科长听到井筒巨响,到机房问司机,司机还不知已发生断绳坠斗事故,停运38.5h。
(2)某矿主井,提升机为2JK—3/11.5型。
煤仓信号工发现仓满已太晚,松绳保护又失灵;司机发现松绳时已松绳30m,钢丝绳已打卷,去找钳工处理,钳工还未赶到已发生断绳坠斗事故,停运42.5h。
2.原因分析(1)箕斗被卡住,引起松绳,且松绳量大;箕斗卡住的原因消失后,箕斗迅速下降产生非常大的冲击力,冲断钢丝绳。
(2)保护装置不完善,只有信号灯或信号铃,司机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问题。
满仓保护没有与提升信号闭锁(井口煤仓仓满,井底煤仓无煤→信号工发不出开车信号→不发开车信号,司机无法开车→提升信号与提升机电控系统闭锁);松绳保护没有按《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设置。
(3)司机注意力不集中,对松绳警铃和滚筒上钢丝绳等异常情况未能引起注意;松绳后的处理措施不当或反应过慢。
3.预防措施(1)预防卸载处卡箕斗。
设置可靠的满仓保护装置;改造扇形门底卸式箕斗的结构;天气寒冷季节,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安全措施,防止箕斗冻住;加强对曲轨及箕斗的维护。
(2)提高松绳报警保护的可靠性。
(3)增设必要的闭锁(松绳保护与井口煤仓内的输送机的闭锁,一发生松绳时输送机不能运行)和信号显示装置(箕斗在曲轨的运行显示)。
(4)加强对司机和信号工的安全培训,强化安全意识,增强责任心,提高分析处理突发情况的能力。
二、过卷及蹾罐事故1.事故经过(1)某矿JKM2.5×4型多绳罐笼提升系统,在一次下放人员的过程中,因控制系统问题,使罐笼过放而导致重大人员伤亡事故。
该系统为480kW交流电动机拖动,其运行的减速段为带负荷测量的低频制动。
低频制动的投入,靠深度指示器联动的自整角机信号。
由于维护不善,自整角机的相位错乱,继电器接触电阻过大,致使低频电压达不到应有的数值;而低频欠压保护和限速保均失效,在控制系统出现故障时起不到保护作用。
在下放人员过程中,当罐笼到达预定减速点时,提升机并未减速,司机发觉后进行工作制动,但未能凑效,转瞬之间乘人的罐笼进入楔形罐道,过放距离达10m。
由于罐笼歪斜及罐门不符合安全要求,致使罐内人员坠落井底丧生。
(2)某矿副井缠绕式提升,在检修一侧井底摇台时,按需要打开深度指示器的离合器,并短接了井架上的过卷开关,将主罐笼降至井底水平下1m。
正司机做完这些工作以后,未向副司机交代就睡觉去了。
凌晨检修完毕,副司机接着开车,也未叫醒正司机,听到信号后,就把乘有检修人员9人的主罐上提。
当主罐上升到井1/3深时,司机发现深度指示器指针只抖动而不行走,便停车将深度指示器的离合器合上继续开车。
当信号工发现异常时,就发出紧急停车信号,但已来不及,罐笼过卷10m,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
2.原因分析(1)深度指示器失效,自动减速装置不起作用,限速保护失灵,制动失灵,控制系统故障等。
(2)司机精力不集中,未能及时、准确地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操作错误等。
(3)安全设施不完善,没有过放距离或没有使用罐座。
3.预防措施(1)提高司机操作水平,加强劳动纪律,增强司机责任心:①加强安全技术培训,提高司机的应变能力和操作水平。
②司机必须经安全技术培训,考试合格取得《安全工作资格证书》后方能上岗作业,无证不准操作。
实习司机操作时,必须由经验丰富的司机在旁监护。
③提升人员时,必须实行监护制,一人操作一人监护。
操作时必须聚精会神,不许与人闲谈。
④加强劳动纪律,司机在机房内不许喧哗嬉笑、玩戏打闹,要集中精力,不得睡觉、打盹。
⑤加强监督检查。
(2)完善安全保护装置:①按《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装设保护装置。
②增设后备减速开关保护、减速阶段的2m/s过速保护、过卷后备保护等装置。
③对老式绞车的制动系统进行改造。
(3)设备的调整和维修必须按规定执行,严禁司机擅自调整、维修“主提升机司机自检自修”规定项目以外的任何部位和装置。
(4)按《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设置过卷高度和过放距离。
三、卡罐事故1.事故经过(1)某矿立井把钩工将载有黄沙的3t矿车推入罐笼,并放下挡车器。
信号工发出信号,罐笼以6m/s的速度向9号层下放。
当行经3号层时,矿车溜出罐笼0.5m,卡在3号层摇台上。
司机发现异常,立即停车。
此事故造成摇台立梁弯曲,固定梁变形,影响提升9h。
(2)某矿主井采用多绳摩擦绞车。
该井兼作总排风井,井底车场水平标高-385m,在井筒两侧-300m处与总风道相连,在井筒北侧-126m处与主通风道相连。
通风量为9400m3/min,负压为1030~1128Pa。
该矿在1980~1981年间连续4次发生副斗卡罐、挤坏罐道、影响生产的事故。
这些事故都是发生在井底装载站副斗进入稳罐道时,由于箕斗罐耳偏斜到罐道之外而将木罐道挤坏。
2.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造成卡罐事故的主要原因有罐笼在运行中矿车溜出,罐道不正常,以及提升容器发生故障等。
针对不同的原因,应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1)罐笼运行中矿车溜出:罐笼阻车器因矿石卡住而失效,矿车不标准,挡车器挡不住矿车,把钩工违反操作,以及阻车器未有效挡住矿车等,都会造成矿车溜出卡罐。
预防措施如下:①加强职工技术培训,提高技术水平和操作熟练程度。
②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第381条规定,提升矿车的罐笼内必须装设阻车器,并要加强罐笼阻车器的维护清扫,保持阻车器灵活好用。
③加强对矿车的检查。
对阻车器不能有效挡住的矿车,不许参加运行。
④完善信号系统,排除任一把钩工没有发出信号,罐门及安全门未关闭,以及总信号工发不出开车信号等情况。
每个信号工都可向总信号工发出紧急停车信号。
(2)罐道不正常:罐道木变形,接头不正,提升容器受风流影响摆动过大而不能正确进入稳罐道,以及提升容器发生偏斜等,都是造成卡罐的重要原因。
预防措施如下:①改造风道,减小风流影响,使提升容器不产生较大摆动,沿罐道能顺利运行。
②按《煤矿安全规程》第391条的要求,对罐道、罐耳等,每天必须由专职人员检查一次,每月必须组织有关人员检查一次,发现问题后必须立即处理,且检查和处理结果都应留有记录。
四、溜罐跑车事故1.事故经过(1)某矿斜井向下运送人员时,司机弯腰拉常用闸手把不慎踏动了紧急开关,使电机断电,但保险闸失灵,没有动作。
绞车失控,人车飞快下跑。
人车跟车工发现速度过快,发了停车信号,司机用常用闸制动,也未能有效减速停车,人车跟车人便搬动人车制动机构,使人车在距下车场10m处停住。
由于惯性力过大,跟车人头部受伤。
(2)某矿计划将固定滚筒上的钢丝绳调头,由班长带领五名钳工前来施工。
做好绞车房内准备工作后,留一名钳工监守绞车,并告知等待坡口将绳卡卡好后再松开滚筒上的绳卡,以便进行下一步调头工作。
班长到坡口将绳上的绳卡卡在轨道上,当挂上一辆重车紧绳卡时,发现绳卡不牢而使钢丝绳在其内滑动,遂去150m外的地方取另一副绳卡。
这时,监守在绞车房的工人见班长离开现场,误认为坡口绳卡已经卡好,便自作主张地松开了滚筒上的绳卡,从而造成滑绳跑车,一人受伤。
2.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造成溜罐跑车事故的主要原因除前述的钢丝绳断裂外,大多因制动问题和钢丝绳调整问题造成带绳跑车。
(1)因制动问题造成溜罐跑车:在绞车处于未制动的状态下司机离岗,在未送电的状态下松闸下放,以及制动装置失灵等,都易造成溜罐跑车。
预防措施如下:①必须坚持某些重要的规定,如:双滚筒绞车打开离合器后,只能提升空容器;盘式制动器或制动盘有油污,必须进行处理后才能提升;不准不送电松闸下放矿车。
②人车乘载人数不许超过规定;乘车人必须遵守规定,服从指挥;人车站必须有人管理,坚持执行有关规章制度。
③整顿劳动纪律,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岗位责任制。
④对检修工程试验项目,必须制定技术安全措施并贯彻执行。
⑤加强对司机、检修人员和跟车人的教育,提高他们的操作水平,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
⑥对一些陈旧设备,安全设施不符合规定的,要进行改造或设备更新。
(2)因调整钢丝绳造成溜罐跑车:钢丝绳绳卡未卡牢,排绳时未使用专用滑车,以及定车装置使用不当等,都易造成溜罐跑车事故。
预防措施如下:①钢丝绳绳卡在设计选用时,同一绳卡必须适应同一钢丝绳直径的允许变化。
紧绳卡后,两半绳卡必须保持一定间隙,并经过认真检查后方能投入使用。
②排绳时应使用专用滑车,既不能开口,其直径也不能过小,一般应近似于轨距。
③必须按规定方法使用定车装置。
④对钢丝绳调整工作,必须编制施工方法,制定安全措施。
特别是钢丝绳调头,工作战线长,又涉及其他人员,必须安排专人统一指挥。
五、井筒事故1.事故经过(1)某矿罐笼下层正在装平板车,上层有一人托起罐帘正要进罐,此时信号工只听有人喊声“好了”,即打点开车,使该人被挤伤并掉下死亡。
事后查明,喊“好了”的是下层装车工人。
(2)某矿井口两名推车工将一空车推入罐,车轮将已经活动的道芯踏板碰落,坠入深171m的井筒,落在井底车罐的罐盖上,穿透罐盖直接砸在刚进罐的一名工人头部,立即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