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设计山沟里的孩子

教学设计山沟里的孩子

《山沟里的孩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认识6个汉字,会写9个汉字。

3.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段落结构。

了解山沟里的孩子起早贪黑去上学的情景。

感受他们学习的艰难,学习他们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

4.能抓住重点理解课文最后两段的意思,并体会“金钥匙”、“理想的灿烂的黎明”的含义。

教学重点:在读中理解词句,体会山沟里的孩子起早贪黑去上学的情景。

感受他们学习的艰难,学习他们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

教学准备:小黑板词卡教学过程一、导入1、采访:请问,你每天都是怎样到校上学的?2.你们可真幸福呀!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像你们一样每天都能这样高高兴兴的来到学校读书呢?3、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山沟里的孩子是如何上学读书的?(师生板书课题,齐读)【创设情境谈话,联系实际,于山沟孩子形成对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识字学词(一)识字过渡: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效果怎样,敢接受我的考验吗?第一关:识字我能行!1、小黑板出示生字。

(开火车读,男女读、分组读)。

2、交流字形。

(按上下、左右、半包围分类记忆)3、书空记忆。

(二)学词过渡:生字过关了,词语能过关吗?1、出示词卡:笼罩羊栏钥匙面貌拥抱智慧辛勤傍晚启程黎明2、火车继续开,集体纠正。

3、快速合作在文中找出词语,读读有关句子。

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集体交流。

(三)写字过渡:认识了生字新词,能不能写好呢?让我们來描几个吧。

1、指导描红,交流结构、书写位置。

2、重点指导:慧勤3、生再写难字。

【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写,引导学生交流,培养自学能力。

】三、熟读感知(一)自读课文。

过渡:生字词都过关了,我们就能把课文读得更好。

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哪些内容?(二)合作交流过渡:三关过后,我们该过课文关了,读文思考我最棒!1、文中哪个表示彩色的词用的最多?用--画出句子,说说你的体会。

2、山里的孩子是怎样上学的?用~~~画出有关句子(板书:起早贪黑翻山越岭)3、“金钥匙”指什么?山沟里的孩子能找到金钥匙吗?“理想的灿烂的黎明”代表什么意思呢?4、这是一群怎样的孩子呢?(板书:勇敢乐观)5、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对自己呢?【设计重点问题,通过交流、讨论,突破重点,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激励学生学习自信心】(三)展示收获1、这节课你们的收获是什么?说说吧。

2、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一背3、完成语文天地第四题。

【给学生展示收获的机会,使其树立自信】四、作业1、摘抄课文好词佳句。

2、想象,续写:孩子们是怎样学习的?【设计意图】培养想象能力,写话能力,为第二课时打下基础。

板书:山沟里的孩子(上学)起早贪黑翻山越岭(勇敢乐观)《山沟里的孩子》说课稿凭信中心小学王变英一、说教材《山沟里的孩子》是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山沟里的孩子决心从书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刻苦学习的经过,他们要起早贪黑地走山路,到学校读书。

使学生通过比较体会自己优越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从而受到启发向小朋友学习,认真刻苦读书掌握更大的本领。

这是一篇叙事性散文,它用富有感情的语句,描写了山沟里的孩子们起早贪黑地去上学的情景,赞颂了山沟里的孩子们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

二、说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的生字生词。

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段落结构。

了解山沟里的孩子起早贪黑去上学的情景。

感受他们学习的艰难,学习他们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

3、能抓住重点理解课文最后两段的意思,并体会“金钥匙”、“理想的灿烂的黎明”的含义。

三、说教学重点体会山沟里的孩子上学的艰苦,并进行比较,了解现在城市中孩子优越的学习环境,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四、说教法在教学方法上,因为学生活泼,富于想象的心理特点,根据教材的特点,我拟定以下教法: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采用启发、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思考。

五、说学法为了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这节课主要引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参与学习活动,用比较法、发现法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来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学习的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一、导入1、采访:请问,你每天都是怎样到校上学的?2.你们可真幸福呀!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像你们一样每天都能这样高高兴兴的来到学校读书呢?3、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山沟里的孩子是如何上学读书的?(师生板书课题,齐读)【创设情境谈话,联系实际,于山沟孩子形成对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识字学词(二)识字过渡: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效果怎样,敢接受我的考验吗?第一关:识字我能行!1、小黑板出示生字。

(开火车读,男女读、分组读)。

4、交流字形。

(按上下、左右、半包围分类记忆)5、书空记忆。

(三)学词过渡:生字过关了,词语能过关吗?2、出示词卡:笼罩羊栏钥匙面貌拥抱智慧辛勤傍晚启程黎明4、火车继续开,集体纠正。

5、快速合作在文中找出词语,读读有关句子。

5、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集体交流。

(四)写字过渡:认识了生字新词,能不能写好呢?让我们來描几个吧。

4、指导描红,交流结构、书写位置。

5、重点指导:慧勤6、生再写难字。

【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写,引导学生交流,培养自学能力。

】四、熟读感知(二)自读课文。

过渡:生字词都过关了,我们就能把课文读得更好。

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哪些内容?(三)合作交流过渡:三关过后,我们该过课文关了第三关:读文思考我最棒!3、文中哪个表示彩色的词用的最多?用--画出句子,说说你的体会。

4、山里的孩子是怎样上学的?用~~~画出有关句子(板书:起早贪黑翻山越岭)3、“金钥匙”指什么?山沟里的孩子能找到金钥匙吗?“理想的灿烂的黎明”代表什么意思呢?4、这是一群怎样的孩子呢?(板书:勇敢乐观)5、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对自己呢?【设计重点问题,通过交流、讨论,突破重点,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激励学生学习自信心】(三)展示收获1、这节课你们的收获是什么?说说吧。

2、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一背3、完成语文天地第四题。

【给学生展示收获的机会,使其树立自信】四、作业1、摘抄课文好词佳句。

2、想象,续写:孩子们是怎样学习的?【设计意图】培养想象能力,写话能力,为第二课时打下基础。

板书:山沟里的孩子(上学)起早贪黑翻山越岭(勇敢乐观)《山沟里的孩子》第一课时教学反思凭信中心小学王变英上完这节课,我感觉完成较好的地方在于:1、导课环节我采用谈话“你们平时是怎样上学的?想了解山区孩子是如何上学的吗?”导入课题。

这和我们的孩子生活相近,这便很快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2、揭示课题后我问“课文里哪一个表示色彩的词语用得最多?为什么?”让孩子们带着问题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

效果很好。

接下来抓住带黑的重点词句采用了先自读后同桌交流的方式理解,在期间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抓住和“黑”有关的句子,体会排比的写法及强烈的表达效。

通过朗读再次体现。

3、最后一段,理解:“金钥匙”,“理想的灿烂的黎明”我指导孩子们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

在这个环节中我注重了让学生自己学习,自主探究,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4、作业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大胆畅想未来的山村,并写下来。

这样很好地做到了将听、说、读、写相结合,进行了有效的适度的拓展练习。

不在为学教材而教教材,而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是语文,我们应随时学习。

不足之处:理解:“金钥匙”,“理想的灿烂的黎明”时,自我感悟方法上指导不够,当学生暂时不能回答时我便急于给出答案。

可见课前这一环节对学生预设不够。

2、没有给学生留足展示收获的时间,很是遗憾。

今后应合理的把握教学时间,使各个环节都能得以展现,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我们无论如何更新理念,改进什么教法,其核心永远是一条——关注学生。

这一条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真难。

怎么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呢?我们都将在这条路上不断探索、努力!王变英2014.3.24农村小学生阅读习惯之浅见吝店镇凭心小学王变英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长期的语文实践中,我们已经意识到,单单一本教科书已经满足不了学生对知识的广泛猎取和语文读写能力提高的要求,新教材中那三十几篇课文,是无法满足新课标提出的“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的要求的。

而在学生中广泛地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陶冶情操,而且也是积累语言,丰富知识的有效途径。

然而,我校作为一所农村小学,学生课外阅读却存在这样不容乐观的现状:学校阅读资源匮乏,给学生提供阅读的时间极少,孩子们虽然主观上很喜欢阅读课外书,但在兴趣的保持和良好习惯的养成上还缺乏有效的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总是囫囵吞枣,粗粗地浏览一遍,很少有做读书笔记的,即使是有动笔读书的,也是将一些好词好句摘录下来,至于谈感受,展开想象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加之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和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的制约,学生阅读习惯、阅读能力低下,严重制约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

针对这样的现状,我们教师又该如何去做呢?经过长期的实践与探讨,我总结出了几点行之有效的做法,现与大家分享:一、改善阅读环境,营造书香氛围农村学生大多数家庭条件较差,买书少。

农村学校的图书室,藏书也不多。

面对这样的现状,要努力改善学生的阅读环境,营造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空间。

我的做法是:建立班级书橱。

因为家庭条件等诸多原因,学生的藏书不多,但为了给学生提供课外阅读交流的平台,我让学生以自愿为原则捐赠图书,填充班级书橱。

家庭经济好的孩子,可以多捐赠书籍,而家庭比较拮据的学生,则少捐一些。

发动每位学生将自己已看完的好书向班里的同学进行推荐,然后将书存放在班级书橱里,由图书管理员统一管理、借阅,形成“好书大家读,快乐共分享”的读书氛围。

这样,只要每个孩子提供一本书,他就能读到几十本书了。

长期以往,学生通过互相借阅,即促进了阅读交流,又提高了阅读兴趣及阅读能力。

二、创新多种形式,激活阅读期待课外阅读是自由的阅读,从严格意义上说应该是一种独立的学习形式。

但茫茫书海,学生怎么读才最有实效?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教师要不断探索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精心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才能激活学生的“阅读期待”。

在此方面,我的做法是:开展丰富的读书活动。

教师要结合学生的阅读有计划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体验收获的喜悦。

如利用课前几分钟交流通过课外阅读积累的好词好句;举行“班级赛诗会”、“美文大家读”集体朗读比赛,从课外阅读的诗歌、文章中选择一篇,进行朗读比赛;举行《我喜爱的故事》讲故事比赛,评选“故事大王”活动;开展“比比读书量,好书天天读”的竞赛活动等等。

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热爱读书的情感三、提供展示平台,落实阅读效果根据农村小学的实际情况,我尝试了以下实际可行的做法,以落实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