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试论人格因素在心理应激中的影响

试论人格因素在心理应激中的影响

试论人格因素在心理应激中的影响
临本(3)班
刘海平
6903212124
摘要: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的总和;心理应激是指个体在应激源的作用下,通过认知、应对社会支持和个
性特征等中间多因素或中介,最终以心理生理反应表现出来的作用“过程”。

而心理应激反应受到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人格特征、认知评价的
影响,通过心理应激“系统”模型可知,人格在应激反应中具有重大的影响。

关键词:人格、心理应激、应激反应
正文:
在探寻人格因素在心理应激中的影响时,我们可以从人格特征和大五人格
两方面进行研究。

尽管人们对人格的理解不仅一致,但都强调人格具有相同的特征。

人们通
过大量的有关应激因素之间相互关系的实验研究提示,这些人格特征与社会支持、生活事件、应对方式、认知评价相互影响,从而影响心理反应。

人格特征
它包括独特性与共同性、社会性与生物性、稳定性与可塑性、整体性,在心理
应激“系统”中是否失衡起核心作用;它可以影响认识,也直接影响其他应激
因素,在心理应激“系统”平衡与失平衡中起到核心作用。

人格特征可以影响个体对生活事件的感知,有时甚至可以影响生活事件的
形成;态度、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等个性倾向性,以及能力和性格等个性心理特
征因素,都可以不同程度地影响个体在应激反应下的初级和次级评价,人格个
性有缺的人往往存在非理性的认知偏差,可导致较多的心理症状;人格特征影
响应对方式,在人们对生活事件的感知存在差异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对活
动的倾向性即应对方式;人格特征间接影响客观社会支持的形成,也直接影响
主观社会支持和社会支持的利用度水平,一个人在支持别人时,也在为获取别
人对自己的支持打下基础。

在人格特征的影响下,个人的一定情况下对待生活
事件的认知评价、处理方式具有一定的规律,可获得一定的社会支持。

而生活
事件、社会支持、认知评价、应对方式只有在长时间的作用下,才会改变个人
的人格特征。

而根据系统模型定义心理应激为:个体的生活事件、认知评价、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人格特征和心理反应等生物、心理、社会多因素构成相互作用的动
态平衡“系统”,当由于某种原因导致系统失衡,就是心理应激。

由于同一个
人在一定时间段内,其人格特征几乎不变,通常改变的是生活事件认知评价、
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从而导致系统失衡,引起心理应激。

在心理应激过程中,人格特征与各种应激因素间存在广泛联系,由于生活事件、认知评价、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等变化程度超过其在人格特征情况下的适应度,则会引起失衡,
而人格特征与各应激因素的失衡程度的大小,也会影响到应激反应的性质与程度。

20世纪90年代,一些心理学家提出人格五因素模式,被称为“大五人格”,其包括:外向性、随和性、尽责性、神经质和开放性5部分。

外向性表示人际互动程度、对刺激的需要以及获得愉悦的能力,它一端是
极端外向,另一端是极端内向。

外向者爱交际,表现得精力充沛、乐观、友好
和自信;内向者的这些表现则不突出,但这并不等于说他们就是自我中心的和
缺乏精力的,他们偏向于含蓄、自主与稳健,在心理应激过程中,外向者在其
他人面情绪客观表现较明显,遇到挫折时更可能积极主动面对;外向者倾向于
说话的同时思考,不喜欢与外界过多接触,在生活事件处理中,其表现为沉默、严肃、较安静。

随和性考察个体对其他人所持的态度,这些态度一方面包括亲近人的、有
同情心的,另一方面包括敌对的、复仇心重的。

随和性高的人对人性持乐观的
态度,相信人性本善,其乐于助人、可靠、富有同情;随和性低的人则把自己
的利益放在别人的利益之上,其多抱敌意,为人多疑。

在心理应激表现中,前
者注重合作而不是竞争;后者喜欢为了自己的利益和信念而争斗。

尽责性指我们控制、管理和调节自身冲动的方式,评估个体在目标导向行
为上的组织、坚持和动机。

处于维度高端的人做事有计划,有条理,并能持之
以恒,心理应激方面表现为敌对与攻击;居于低端的人马虎大意,容易见异思迁,不可靠,心理应激易表现为恐惧、抑郁和逃避。

神经质反映个体情感调节过程,反映个体体验消极情绪的倾向和情绪不稳
定性。

高神经质个体倾向于有心理压力,不现实的想法、过多的要求和冲动,
更容易体验到诸如愤怒、焦虑、抑郁等消极的情绪。

得高分者比得低分者更容
易因为日常生活的压力而感到心烦意乱。

得低分者多表现自我调适良好,不易
于出现极端反应。

开放性描述一个人的认知风格。

对经验的开放性被定义为:为了自身的缘
故对经验的前摄寻求和对的理解,以及对陌生情境的容忍和探索。

开放性的人
偏爱抽象思维,兴趣广泛,其不墨守成规、独立思考;封闭性的人讲求实际,
偏爱常规,比较传统和保守,其多数比较传统,喜欢熟悉的事物多过喜欢新事物。

与所有特质人格理论一样,大五人格也不查明人类的行为机制,它更多地
描述人格和预测行为,而不能解释人们为什么会表现出这样的行为,但大五人
格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人的心理应激。

不清楚事物的来由,要预测它的走向是
比较难得,即使进行了预测,准确性也偏低,不理解自己为什么是这样的人格,我们也很难在职业中有效地扬长避短。

若自己在处理事件时有一个良好的心理
应激反应,我们就需一个好的人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