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拼贴画教程

拼贴画教程

表现形式:用黏剂把材料贴在纸或画布上。

渊源:1.原始人以拼贴的方式装饰战利品。

2.西洋的剪贴艺术3.中国的剪纸艺术4.镶嵌画:最古老且最耐久的墙壁装饰。

5.拼贴画:立体主义、野兽主义、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普普艺术、抽象表现主义。

贴画的材料:1.纸张:色纸、粉彩纸、月历纸、包装纸、皱纹纸、瓦楞纸、牛皮纸、玻璃纸、报纸、卫生纸、广告纸、棉纸等所有搜集得到的纸。

2.线绳:如棉线、毛线、麻绳、头发、动物的毛、丝线、尼龙绳、铜丝、电线等。

3.布帛:如棉布、绒布、纱布、棉花、麻布等。

4.植物:如树叶、树皮、树枝、花瓣、种子、茅草、藤条等。

5.动物:如贝壳、羽毛、蛋壳、皮革等。

6.金属:瓶盖、螺丝钉、电线、易拉罐盖等。

7.其它:如吸管、钮扣、卵石、软木塞、火柴棒、牙签、底片等。

贴画的技巧:撕贴法、剪贴法、拼贴法、重迭贴法。

贴画的价值:1.增加成就感。

2.增加学习中的应变能力。

3.引导初儿童组合与创造能力。

4. 增加学习空间的认知。

浅谈美术教学中的环境教育(2002-11-29 10:44:56)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的生存环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随着地球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环境问题已经成了全球关注的热点。

作为当代的教育工作者,面对跨向21世纪的小主人,如何对他们进行环境教育,增强他们的绿色意识,成了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美术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

在美术课中渗透切实的环境教育,是我们广大美术教师的光荣使命。

那么如何在美术课中渗透环境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呢?下面谈谈我在教育中的一些尝试与体会。

一、多角度渗透环境教育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具有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

美术教育内容包括欣赏、绘画、工艺三大课业,它们对于渗透环境教育各有所长。

1.绘画课对于环境教育极为有利。

首先,在绘画课中利用范画进行教学,能直观地向学生传授环境知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如,在教学《树和鸟》这一课时,我准备了两张漫画,第一张画的是:地面上有许多树桩但没有一棵完整的树,就连剩下的最后一片树叶,也早已枯黄得残缺不齐。

然后,上面飞着一群可爱的小鸟,它们正在伤心地流着泪。

看完这张画,我提了一个问题:“小鸟为什么会这样伤心?”学生们都抢着问答:“树都被砍光了”“小鸟的家没有了。

”接着,我又出示第二张画,画面上是一片树林,但这些树一棵棵都耷拉着脑袋显得无精打采,眼里充满了无限的惆怅,似乎在等待什么。

有几棵树已被虫子咬得千疮百孔,已是痛苦不堪的样子。

没等看完这副画,学生们都已坐不住了,个个都想为这张画添画些什么。

他们很明白这树林里少了什么,需要什么。

通过这两张漫画的欣赏,使学生更加形象更直观地了解了树和鸟的关系,以及鸟护树,树养鸟的道理,从而使学生懂得了保护树木,爱护鸟类的重要性。

其次,也可利用绘画课中的命题创作。

命题创作是绘画课的重要内容,以“二十一世纪的环境”、“老树的命运”、“拯救海洋生物”、“青蛙妈妈的眼泪”等命题,让学生大胆想象创作。

通过这类命题画的创作,使学生意识到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将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以此激发他们的绿色意识,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再者,还可利用绘画课中的写生课渗透环境教育。

写生课是同学比较具欢的一种课业形式,抓住他们这一心理倾向,带同学们去户外描绘家乡的风光,感受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

在感受到新空气的同时,他们也会发现一些白色垃圾、工业污水、烟囱冒黑烟等与自然境致极不和谐的景象。

面对时代发展所产生的这些环境污染,学生们心中保护环境的意识必定会油然而生。

2.工艺课中渗透环境教育也尤为重要。

小学美术课安排了大量的工艺制作课,它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且它又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一种课程。

在工艺课中渗透环境教育,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工艺课中的《纸盒沙发》、《撕纸画》、《蛋壳拼贴》、《瓦梭纸贴画》、《树叶贴画》等,通过这些手工制作,以小见大,培养学生的绿色意识。

使学个知道生活中的一些废旧用品。

如废纸盒、旧挂历纸、蛋壳、落叶等,也能制作成精美的工艺品,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变废为宝的乐趣,养成利用废旧品,美化生活的习惯。

3.欣赏课中渗透环境教育,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专题欣赏课中有许多课题,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环保意识非常有利。

如《画家笔下的动物》、《中外儿童美术作品欣赏》、《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作品欣赏》等,这对培养学生保护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美术课中渗透环境教育应注意的问题l.要注意美术教学和环境教育的有机结合,在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应该是恰当的,有机的,不能生搬硬套。

美术教学和环境教育应巧妙地融合在统一的教学过程中,它是一个整体,不能将这两方面分裂或对立起来,应是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受到环境教育。

2.注意不应反客为主,美术课毕竟不是思想品德课和单纯的环境教育课,环境教育仅仅是美术教学中的一个方面,是在传授美术知识的同时渗透这种教育。

如果把环境教育的时间花得太长,就可能完不成其它的教学任务。

所以在美术课中应把握准教育的时机和时间的长短,不应喧宾夺主。

3.要注意教师教育,学生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三种教育形式的结合,在环境教育中,教师的教育仅仅是一个方面,在教师主导作用下,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根据课本内容自己搜集相关的环境知识素材,这样才能起到自我教育的作用。

在课堂中让学生把环境知识讲出来,又可起到相互教育的作用。

这种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的形式,往往比教师的教育效果还要大。

21世纪已扣响我们的门环,我们的地球能否在21世纪永葆绿色的青春,取决于今天青少年心灵绿意的深浅。

知识就是力量,绿色的知识就是绿色的力量。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美术教师应站在时代的前列,顺应时代的发展,把课堂中落实环境教育这项工作做好。

为保护环境,拯救地球而积极行动,使我们的学生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共同为我们的地球缔造一个绿色的明天!手被电击残后闲在家里,用蛋壳贴画玩,不想竟“玩”出一门新的绘画艺术———蛋壳画。

昨天,武昌徐家棚街残疾老人袁远驹独创的蛋壳画,被文化部门认可为新的创作艺术。

今年62岁的袁远驹老人,是武汉供电局武昌分局的一名退休职工,曾担任该局的野外线路的施工员。

1980年,在一次施工中,他的右手被击中,在住院四个月后,他的右手前臂被截掉。

失去了右手臂,使袁远驹差点失去了生活的信心。

为了让他每天有事可做,他的家人就买了几只母鸡给他养。

一次,袁远驹在拿起一个刚下的鸡蛋时,蛋掉在地上,摔碎的蛋壳远看,竟像一朵盛开的牡丹花。

这时袁远驹的脑海里忽然跃出一个念头:能否用蛋壳拼画?想到就做。

当天,他就敲碎了家中的十多只鸡蛋,用蛋壳粘贴出了一幅《月落深山图》,图中奇妙的意境,空幽的灵气,让家人和街邻们惊叹不已。

初次创作的成功,极大地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他马上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创作中,这时问题也接踵而至。

一幅作品往往要上千个蛋壳片和大量的选材,由于右手残疾忙不过来,而不得不将脚代替手用。

往往他的一幅作品完成,腰都疼得像断了一样。

一次,为创作一幅大型蛋壳画,他硬是在桌前躬了三天,结果画创作完了,腰却像断了一样,怎么都伸不直。

住了一个星期的医院,才逐渐恢复。

二十多年来,袁远驹创作了数百幅蛋壳画,后来又自创了布贴画,多幅作品还参加省、市的绘画比赛,多次获奖。

剪“面条”:将一张长方形的纸,从一端剪到另一端,注意要尽量剪直线,别把“面条”剪断。

剪下的“面条”可作角色区“餐厅”里的“食品”。

剪窗花:将彩色纸边对边折或角对角折数下,然后在边缘任意剪去规则或不规则的图形,展开后即是一朵美丽的窗花。

剪图案:收集旧的挂历、图书、包装盒等,将它们的美丽图案剪下来,可作计算学具、拼图讲述,甚至用于环境布置等。

撕轮廓:将水果、动物、汽车、数字等图案用缝纫机沿轮廓扎一圈,然后供幼儿沿着扎过的痕迹撕下来,可做教具或学具。

目测撕:在幼儿掌握撕纸技能后,可提供纸和形象较为简单的图案,让幼儿看着图案,撕出其形象。

带领幼儿采集各种树叶,根据树叶的形状、大小、颜色展开合理的想象,通过拼、剪贴,做出形象的画面。

此画可粘贴在纸上,也可贴在窗上或瓷砖墙上。

碎布剪贴:收集一些布头,让幼儿任意剪裁拼贴成图。

也可收集花布、糖纸、商标、挂历、旧图书等,供幼儿选择作为拼贴材料。

薄膜粘贴:将塑料薄膜挂历纸剪成条状、块状,拼贴成各式图案。

若用色纸撕贴效果会更好。

麦秆粘贴:将麦秆或芦苇秆按图形需要拼剪,粘贴成画。

苍耳子粘贴:苍耳子表面有钩刺,易于附着,不妨收集一些成熟的苍耳子(药店有售)让幼儿在纱布或绒布上粘贴图案。

为增添美感与色彩表现力,可用水粉颜料将苍耳子染成各种颜色。

果壳、植物皮粘贴:花生、瓜子和山里的许多果壳都是粘贴的好材料。

将这些果壳天然的造型巧妙利用,具有生动形象的效果。

如:用山里的栗子壳取一半粘贴成“刺猬”、“鸟窝”;用笋壳或树皮粘贴成“屋顶”、“树干”、“小笋”、“小船”等。

种子粘贴:根据画面的需要,选择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种子拼粘成画。

锯末粘贴:将木、竹的锯末或糠壳染上各种颜色晒干备用。

作画时分别将图案上相同色块一次性涂上白乳胶等粘合剂,撒上相应颜色的锯末,并盖上一张纸,轻轻地压一压,稍干后,抖掉画面上多余的锯末。

以同样方法再进行其他色块图案的操作,直至整个画面完成。

此方法还适用于以细纱、泡沫塑料等细小颗粒状的材料作画。

鱼鳞粘贴:稍大片的鱼鳞用茶水烫泡去腥,再用水彩颜料染成各色,拼贴“梅花”、“桃花”等。

蛋壳粘贴:剥去蛋壳的薄膜捣碎,着上各种颜色,然后粘贴在画有轮廓线的图内即成画。

贝壳粘贴:收集各种贝壳,洗净晒干备用,幼儿根据贝壳的形状特征构思图案,用橡皮泥或胶水粘出画面。

毛线粘贴:五颜六色的毛线是粘贴的好材料,将毛线进行弯、卷、盘、拉之后,再粘贴在纸上,其画面效果立体而又逼真。

纸绳粘贴:皱纹纸色彩鲜艳,柔软而较有韧性,将各色皱纹纸裁成长条,用拇指与食指捏成纸绳,然后用三根纸绳编成长辫子。

再将硬纸板剪成各种形状或物体轮廓,在纸样上均匀地涂抹胶水,再将纸辫从内到外,有序而紧密地粘贴在纸样上,可以制成精致的小杯垫,小拖鞋和漂亮的小壁挂等。

综合粘贴:提供干果壳、贝壳、火柴、牙签、羽毛、棉花等材料,幼儿按自己的需要选择多种材料进行粘贴。

镶嵌画以大小不同的彩石、玻璃料器、金属等硬质片料拼嵌而成的图画。

一般用于装饰建筑物的墙面、天花板或地面。

镶嵌画历史悠久,最早见于公元前4000余年的美索不达米亚,苏美尔人是这种艺术的始祖。

镶嵌画以其色彩的真实性和永久性,制作的多样性以及题材的广泛性而得以在世界上绵延流传。

公元1~4世纪,镶嵌画得到很大的发展,色彩技巧日臻完善,当时罗马人对它十分推崇。

在美术史上,罗马以及中世纪东罗马时期的镶嵌画无论在数量上或质量上都名列前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