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内转向压裂机理研究
4
最小水平主应力方向诱导应力。④垂直于裂缝方向 的诱导水平应力最大,在初始裂缝方向的诱导水平 应力最小。 1.2孔隙压力变化诱导应力场 油井由于长期生产和注水会导致地层孔隙压力 下降或上升,从而引起原地应力状态发生改变。在水 力裂缝周围孔隙压力存在一定的梯度。随着油气生 产的进行,孔隙压力在裂缝周围的分布将很不均匀, 从而改变了地层中裂缝周围的孔隙压力梯度,导致 整个储层内的地应力重新分布。 随着大油气田开采及理论分析和室内实验的深 入,可以得出:油气藏的开采过程,是多相流体渗流 和油藏岩土的多孔介质变形的动态耦合过程,主要 表现为:①孔隙压力的改变引起岩石变形和有效应 力场的变化。②随着油气田开发的进行,生产及注入 都会引起孔隙压力发生改变。③地应力变化及岩石 变形会引起油藏物性变化.如渗透率、孔隙度、岩土 密度及孔隙压缩系数的变化,从而影响孔隙流体的 流动和开采。 在油气藏进行开采的过程中,油气水渗流及岩 石变形彼此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具有很强的耦 合效应。温度变化诱导应力场在油气藏的开采过程 中,通常采用注水来保持地层能量进行开采,注水井 注水会引起地应力变化.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 注入水进入储层,产生弹性应力;另一方面,注入水 和储层岩石之间存在温度差,冷水注入会引起油藏 内温度下降,引起岩石收缩,产生热弹性张应力,导 致地应力场变化。 当水力裂缝存在时,随着液体向裂缝中的注入, 流体沿着裂缝面的温度不断变化。储层内的温度变 化是由液体的不断推进引起的,储层内对流传热引 起温度变化。当液体以恒定的速率注入垂直裂缝时, 随着时间的改变,注入液体的前缘可近似为和裂缝
垂直裂缝缝内转向压裂前,储层应力场分布主 要由4个部分组成:初次人工裂缝诱导应力场、原地 应力场、温度变化诱导应力场、孔隙压力变化诱导应
力场。以下分别对引起原地应力场改变的初次人工 裂缝诱导应力场、孔隙压力变化诱导应力场、温度变 化诱导应力场进行说明。 1。1初次人工裂缝诱导应力场 从力学观点看,裂缝总是产生于强度最弱、抗力 最小的地方。所以,水力压裂的裂缝方向主要取决于 地层应力状态,也就是说,人工裂缝总是垂直于最小 主应力。 油气井被压裂后,孔隙压力在前一次裂缝周围 成渐进薄壁管,遇到套变严重井,渐进薄壁管可起到 防缓冲作用,管柱不被卡死。 1.4主要技术参数 适用工作套管内径西118mm~ffPl24mm(51/ 2in),最大外径114mm,最小内通径38mm,总长 1500mm,验管压力5MPa,刀片打开压力6MPa~ 8MPa,工作温度150℃。 2现场应用情况 2013年实施了套管通井刮削一体化工具76口 井,达到了工程设计要求,共减少工序152趟,节约 作业时间149天。该工具实现了一次管柱完成通井、
a
year
by
guide pipe and
seat,front flank and progressive thin—walled tubes and other components,can be through the drifting. tubing pressure
tete the process.Field appli
2010,8(1):21~29.
E4-t Es-!
李铭.低渗透油田生产有效措施缝内转向压裂 技术[N].中国石油报.2006,7(19):6. 王伟.低渗透油田重复压裂工艺技术研究与应 用I D【.西安:西安石油大学.2007.
万方数据
由地层裂缝诱发的应力图可以得出:①张开裂
缝诱导应力随着裂缝距离井眼的距离变化,距离越 远,诱导应力越小。②缝口张开裂缝的诱导应力最
大,裂缝底端所诱导的应力最小。③在重新压开的新
裂缝方向,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诱导应力明显高r 试压和刮削套管三种功能,提高现场作业效率。 3 结论 ①应用套管通井刮削一体化工具.实现了.-次 管柱完成通井、试压和刮削套管三种功能.节约人点} 作业成本。②应用套管通井刮削一体化工具,提高’lr 现场作业效率,为发展井下作业新技术提供了新的 技术思路。 [参考文献] [1] 师成灿.一体化通井规的研制与应用EJ].中国 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1):109.
Key words:Downhole operation drifting scraping integrated tool0
收稿Et期:2014—11—16
万方数据
50
内蒙古石油化工
根据岩石破裂准则和弹性力学理论.裂缝总是 沿着垂直于最小水平主应力方向起裂.所以重复豫 裂井中应力场分布决定了重复压裂产生新裂缝的最 佳时机、新裂缝延伸方向和延伸轨迹、新裂缝的裂缝 长度以及新裂缝的起裂位置和方位等。 3.1 缝内转向重复压裂新裂缝起裂和延伸机理 垂直裂缝井重复压裂施工前,初次裂缝产生的 诱导应力和油气井生产时的孔隙压力降低导致能层 应力下降,引起了井眼处及近井眼处应力方向发生 了转向,如果该井此时进行重复压裂,将可能产生垂 直于初次裂缝缝长方向上的重复压裂新裂缝。 因此,近井应力分布使重复压裂新裂缝垂直于 初次裂缝起裂是可行的,然而,这个影响仅仅适用于 距离井筒的有限距离。重复压裂新裂缝的继续延伸 过程中,储层中的应力分布在不断变化,并直接影响 和控制着裂缝延伸方向。 3.2缝内转向重复压裂造新裂缝的力学条件 在垂直裂缝井的初始人工裂缝附近.平行和-砸 直初次水力裂缝缝长方向上都有由于水力裂缝、孔 隙压力的变化等因素诱发产生的张应力,但被远离 裂缝处诱发产生的压应力所平衡。垂直于裂缝I_酊I: 的诱导张应力最初大于平行裂缝缝长方向上的张J、证 力。如果水力裂缝、孔隙压力的变化等因素诱导的应 力差大于初始水平应力差,则初始最大水平应力方 向将变为目前最小水平应力方向。 根据岩石断裂力学理论.裂缝总是垂直于最小 水平主应力方向起裂并进行延伸,重复压裂新裂缝 垂直于初始裂缝缝长方向起裂并延伸。 3.3缝内转向重复压裂最佳时机 为了定量确定重复压裂产生新裂缝最佳时机. 需考虑裂缝转向前的长度及孔隙压力分布。重复胜 裂的间隔时间越长,裂缝转向前的长度越大。重复压 裂最佳时机是在这一时刻裂缝长度很长或裂缝延{}|I 到的区域孔隙压力很高,当地层应力分布及油藏特 性已知时,就可以确定重复压裂最佳时机。
2015年第1期
内蒙古石油化工
49
缝内转向压裂机理研究
李涛涛
(西安石油大学,陕西西安710065)
摘要:随着大多数油田进入中、高含水期的开发阶段,高产稳产的难度越来越大.由于油藏非均质 性的影响,导致油井含水上升速度快;油井酸化后,出现了在增油的同时油井产出液含水大幅度上升的 问题;转向压裂作为老油气田综合治理、控水稳油以及提高油气产量和油田最终采收率的重要组成部 分,本文对其压裂机理进行简要说明。 关键词:高含水;缝内压裂;压裂机理 中图分类号:TE357.1+1 文献标识码:A 1缝内转向压裂前应力场分布状况 文章编号:1006—7981(2015)01一0049—02 呈椭圆形状进行分布。随着油气的生产.孔隙压力,ni 裂缝周围分布很不均匀,改变了地层中裂缝周f科的 孔隙压力梯度,从而导致整个储层内的地层应力厦 新分布。油气井在生产的过程中,流体从孔隙中慢慢 流出,降低了地层的孔隙压力,储层中岩石出现了发 生体积收缩的趋势,储层发生岩石变形的趋势受到 限制,岩石的体积收缩趋势为地应力减小,由此降低 了地应力。
Abstract:For the latter part of field development,downhole operations workload increased year,developed integrated drifting and scraping t001.The tool is mainly composed of and scraping three jobs compressed into
q庐学庶培席乜—蛔舟甲辟峙辟培庐\毫一暑妒哪糠岫煮螂藤峙霹-辟_扁k虚如廊蛔廊-辟培庸妇席岫辟b店b虎护学虎培胆舻学虑护峥店培餍b牌岫属如辟蚺护嶝毋讲扩娜摩妒q廊护扩-毋9席’、矿3_‘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Integrated Drifting and Scraping Tool ZHANG,Jun--cheng,ZHANG Shou—gen,JIANG Jian--hl‘a,FENG Chun—yah、BAI Hal—hui (The Third Production Plant Of Zhongyuan Oilfield)
共焦的椭圆。如果储层温度与注入液体温度之间存
在差异,那么岩石温度明显变化的区域就是和裂缝 共焦的椭圆。 2缝内转向压裂机理 根据岩石破裂准则和弹性力学理论,裂缝总是 沿着垂直于最小水平应力方向启裂,因此,重复压裂 井中的应力场分布决定了重压新裂缝的启裂和延 伸。垂直裂缝井中,张开的初次人工裂缝产生诱导应 力以及生产活动引起的孔隙压力变化改变了油气井 J.fl围的应力分布状况,当诱导的应力差足以改变地 层中的初始应力差,则在井筒和初始裂缝周围的椭 圆形区域内应力重定向:初始最小水平应力的方向 可能转变为目前最大水平应力方向,而初始最大水 平应力的方向则变为目前最小水平应力方向。实施 转向重复压裂可以在储层中打开新的流体流动通 道,更大范围地沟通老裂缝未动用的油气层.大幅度 增加油气产量,进一步提高油藏的开发效果。 3缝内转向压裂造新缝的力学机理
cation shows that every operation can shorten the operation time of 1—2 days,reduce operating costs.im
prove
downhole operation technology
to
open up
a
new way.
结论
本文对转向压裂前的地层应力情况以及转I训k 裂机理进行了简单说明。 [参考文献] [1] [2] 熊友明.国内外泡沫压裂技术发展现状EJ-J.钻
采工艺,1992,l(4):4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