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全卷练习(4.12)
第一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1.在凄风冷雨的旅途上,家是袅袅升起的一缕炊烟;在茫然四顾的深夜里,家是远方闪烁的一盏油灯。
这个家不必太堂皇太富丽,只有一炉炭火、一杯热茶就给远归的游子以欣慰;这个家不必太盛情太热烈,只一声问候、一个微笑就给失落的人以激动。
家如四季,有冷有暖,有风有雨。
有的人会把春天留住,天天都有好风景。
有的人却让冬天闯进,冷冷冰冰过一生。
这段话接下来最有可能叙述的是( )。
A.家永远是温馨的港湾B.家是复杂多变的
C.家的温暖要看人怎么经营D.家也有冰冷的时候
第二部分数量关系2.某商场服装部开展周末打折促销活动,规定凡在本商场一次性购买价值300元以上的服装可优惠20%,那么用500元在该商场最多可买下价值( )元的服装。
A.650 B.625 C.600 D.560
第三部分判断推理
3.某机构在志愿者中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运动减肥试验,结果显示:男性参加者平均减肥12公斤,女性参加者平均减肥8公斤。
研究人员将男女减肥差异归结为男性参加者减肥前体重比女性参加者重。
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女性参加者减肥前体重都比男性参加者轻
B.所有参加者体重均下降
C.男性参加者减肥后体重都比女性参加者轻
D.以上都不对
第四部分资料分析2011年,外出农民工月均收入2049元,比上年增加359元。
分地区看,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月均收入2053元,增长21.O%;在中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月均收入2006元,比上年增加374元;在西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月均收入1990元,比上年增加347元。
4(1).2010年,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农民工月均收入差分别是( )。
A.65元54元B.54元65元
C.47元63元D.63元47元
(2).2011年,西部农民工月均收入同比增幅为( )。
A.22.9%B.18.6%
C.17.4%D.21.1%
(3).2011年在直辖市就业的外来农民工月均收入同2010年相比,增加了( )。
A.424元B.520元
C.471元D.396元
(4).2011年从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农民工月均收入增长金额与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月均收入增长金额( )。
A.少11元B.多103元
C.多92元D.少73元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农民工收入增长较快,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农民工月均收入大体呈差距缩小的趋势
B.在地级市级别以上地区务工的农民工月均收入增长金额均高于在地级市级别以下地区务工的农民工
C.不同行业月均收入水平差别较大。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建筑业和制造业收入增幅高于平均水平
D.2010年,月均收入最低的行业是制造业
经验分享:虽然自己在这帖子里给大家发了很多感慨,但我更想跟大家说的是自己在整个公务员考试的过程中的经验的以及自己能够成
功的考上的捷径。
首先就是自己的阅读速度比别人的快考试过程中的优势自然不必说,平时的学习效率才是关键,其实很多人不是真的不会做,90%的人都是时间不够用,要是给足够的时间,估计很多人能够做出大部分的题。
公务员考试这种选人的方式第一就是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就是考思维,第三考决策力(包括轻重缓急的决策)。
非常多的人输就输在时间上,我是特别注重效率的。
第一,复习过程中绝对的高效率,各种资料习题都要涉及多遍;第二,答题高效率,包括读题速度和答题速度都高效。
我复习过程中,阅读和背诵的能力非常强,读一份一万字的资料,一般人可能要二十分钟,我只需要两分钟左右,读的次数多,记住自然快很多。
包括做题也一样,读题和读材料的速度也很快,一般一份试卷,读题的时间一般人可能要花掉二十几分钟,我统计过,我最多不超过3分钟,这样就比别人多出20几分钟,这在考试中是非常不得了的。
论坛有个帖子专门介绍速读的,叫做“得速读者得行测”,我就是看了这个才接触了速读,也因为速读,才获得了笔试的好成绩。
其实,不只是行测,速读对申论的帮助更大,特别是那些密密麻麻的资料,看见都让人晕倒。
学了速读之后,感觉有再多的书都不怕了。
而且,速读对思维和材料组织的能力都大有提高,个人总结,拥有这个技能,基本上成功一半,剩下的就是靠自己学多少的问题了。
平时要多训练自己一眼看多个字的习惯,慢慢的加快速度,尽可能的培养自己这样的习惯。
当然,有经济条件的同学,千万不要吝啬,花点小钱在自己的未来上是最值得的,多少年来耗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现在既然势在必得,就不要在乎这一
刻。
建议有条件的同学到这里用这个软件训练速读,大概30个小时就能练出比较厉害的快速阅读的能力,这是给我帮助非常大的学习技巧,极力的推荐给大家.(给做了超链接,按住键盘左下角Ctrl键,然后鼠标左键点击本行文字)。
第五部分常识判断5.下列有关人文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名轲,春秋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主要作品有《孟子》B.《诗经》又称《诗三百》,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周初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先秦时期开始称为《诗经》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了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种体例
D.刘义庆,袭封临川王,其主持编纂的《世说新语》是我国第一部文艺理论专著
1.【答案】C。
解析:由“有的人会把春天留住,天天都有好风景”和“有的人却让冬天闯进.冷冷冰冰过一生”可知,家庭的冷暖因人而异,关键在于人怎么经营。
“家永远是温馨的港湾”与文段表述不符,排除A:“家是复杂多变的”和“家也有冰冷的时候”文中已有所论及,排除B、D。
故本题答案为C。
2.【答案】B。
解析:超过300元以上优惠20%,因此500元最多可以买500÷(1-20%)=625元的服装。
3.【答案】D。
解析:题干论述的是平均数之间的对比,不能由“平均”推出“全部”,B项错误;题干并未给出男性参加者和女性参加者减肥前后的体重,A、C两项不能推出。
故答案选D。
4(1).A [解析]2010年东邵地区农民工月均收入为2053÷(1+21.0%)≈1697(元);中部地区农民工月均收入为2006-374=1632(元);西部地区农民工月均收入为1990-347=1643(元)。
2010年中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农民工月均收入差额为1697-1632=65(元);2010年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农民工月均收入差额为1697-1643=54(元)。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2).D [解析]2011年,西部农民工月均收入同比增幅为347/(1990-347)×100%≈21.1%。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3).A [解析]2011年在直辖市就业的外来农民工月均收入同2010年相比,增加了2302-2302/(1+22.6%)=424。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4).C[解析]2011年从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农民工月均收入增长金额为2485-2485/(1+27%)=528(元);2011年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月均收入增长金额为2382-2382/(1+22.4%)=436(元)两者之间的差额为528-436=92(元)。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5).D[解析]由文字资料和图可知,农民工月均收入增长较快。
由第96题可知,2010年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农民工月均收入差为65元;2011年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农民工月均收入差分别为:2053-2006=47(元)。
故A项说法正确。
由第98题可知,2011年,直辖市外来农民工月均收入同2010年相比增加了424元;省会外来农民工月均收入增加了2041-2041/(1+19.8%)=337(元);地级市外来农民工月均收入增加了2011-2011/(1+21%)=349(元);县级市外来农民工月均收入增加了1982-1982/(1+20.3%)=334(元);建制镇外来农民工月均收入增加了1961-1961/(1+20.8%)=338(元)。
又因为424+337>338+334,故B项说法正确。
2011年,外出农民工月均收入增幅平均水平为359/(2049-359)×100%≈21.2%,则27%>22.4%>21.4%>21.2%,故C项说法正确。
2010年制造业月均收入为1920/(1+21.4%)≈1582(元);建筑业月均收入为2382/(1+22.4%)≈1946(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月均收入为2485/(1+27%)≈1957(元);批发和零售业月均收入为2024/(1+17.9%)≈1717(元);住宿和餐饮业月均收入为1807/(1+19.6%)≈1511(元);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月均收入为1826/(1+20.1%)≈1520(元)。
1582(元)>1520(元) >1511(元),故D项说法错误。
5.C [解析]A项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而不是春秋时期;B 项《诗经》原名《诗》或《诗三百》,在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D项《世说新语》属笔记体小说,是“志人小说”的开端,南北朝时的刘勰所著的《文心雕龙》才是我国第一部文艺理论专著。
C项说法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