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版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新版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本单元以“传统文化”为主题,意在弘扬我国的民族传统文化。

《神州谣》让我们感悟祖国的伟大,《传统节日》向我们介绍了我国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贝”的故事》这一课通过讲述“贝”让我们体会到汉字构造的奇妙,《中国美食》则通过讲述我国菜肴来揭示我国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四课分别以壮丽河山、传统节日、汉字、美食为题来展示我国悠久灿烂的文化。

通过学习本单元课文,学生将收获更多有关我国文化方面的知识,并体会作为华夏子孙深深的自豪之情。

课题内容简说神州谣这是一首歌颂我们伟大祖国的歌谣,以“三字经”的样式让我们体会到祖国的伟大与作者内心的自豪之情。

传统节日这是一首描写我国传统节日的诗歌,语言简洁,句型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描绘了我国从春节到重阳节等所有主要节日及习俗。

“贝”的故事本课是一节识字课,通过“贝”让我们感受到汉字构造的奇妙,让学生学习生字词的同时,学会在汉字构造规律的基础上举一反三,更加深刻地了解汉字。

中国美食这是一篇讲述我国各地美食的课文,通过展示我国各地的美味佳肴,表现了我国美食文化的独具特色和博大精深。

从衣食住行着手,使学生更加贴切深刻地体会我国丰富多彩的文化。

1.认识71个字,会写3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传统节日》。

3.通过品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感情。

4.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

1.认识71个字,会写36个字。

2.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锻炼学生的信息搜索和语言表达能力。

4.加深学生生活常识的积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1.《神州谣》...................................................2课时2.《传统节日》.................................................2课时3.《“贝”的故事》...........................................2课时4.《中国美食》...........................................2课时语文园地三............................................... 2课时本单元课文以我国风土人情、历史文化为主,而基于学生年纪较小的特点,记忆和理解力较弱,因此教学本组课文时,要在课文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用多姿多彩的图片和视频与课文相融合,生动形象地向学生讲述我国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丰富课文的同时,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1.神州谣1.制作生字卡和多媒体课件。

(教师)2.搜集歌颂祖国的诗歌和我国自然文化景观方面的知识。

(师生)1.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字;掌握多音字“称”“发”“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节朗读课文。

1.识生字,朗读。

2.认识我国主要的山河及历史遗迹的位置分布。

1.制作生字卡和多媒体课件。

(教师)2.搜集歌颂祖国的诗词歌谣和自然文化景观。

(学生)1.教师板书“祖国”,引导学生想出祖国有名的山川河流和名胜古迹。

2.出示我国的版图和民族分布,引导学生认识祖国。

3.揭示课题,板书课文题目。

1.学生自由发言。

2.引导学生了解祖国的版图及长江黄河、长城台湾的分布,以及我国各个民族的地区分布。

3.学生齐读课题。

1.写出几个你知道的川河流及名胜古迹。

2.在地图上找出自己家乡在哪里,长江黄河在里,长城珠峰在哪里,台在哪里。

1.鼓励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主认读生字。

2.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生字词学习方法。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新字。

(1)指认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2)用生字组词。

4.指导学生书写。

5.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分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2.小组交流自学生字词情况。

3.仔细观察“我会认”中的生字,找出这些字的特点,并组词。

4.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出怎样才能写好这些字。

5.教师范写,学生观察、描红、临写。

6.小组成员分小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指名学生分节朗读。

2.标出课文自然节,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思考问题:(1)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小节?(2)借助插图,找出课文中出现的各种地点所在的位置。

3.指导学生理清课文。

4.请学生朗诵1.朗读课文。

2.标出自然段,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1)本文一共有4小节。

(2)根据图片引导学生找出文章中出现的黄河、长江、长城等在地图上的位置。

3.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理清课文内容。

4.学生朗诵课前准6.依照课文填动词。

黄河(奔)长江()长城()珠峰()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体会歌谣蕴含的情感。

3. 培养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的兴趣。

1.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2.了解我国台湾和少数民族的知识;搜集《新三字经·立大志》。

(学生)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生字。

2. 请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3.导入新课。

1.学生读生字、新词。

2.学生交流课文内容。

二、精读课文。

1.阅读课文第2小节。

(1)这一小节都描述了哪些景物?(2)各种景物文中写的什么特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课文第3小节讲的是什么?你知道台湾的大致历史吗?3.课文第4小节讲的是什么?你能说出几个你知道的少数民族?说说他们大致都分布在哪儿?4.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课文内容。

5.这首歌谣表达了怎样的情感?6.品读课前搜索到的《新三字经·立大志》。

1.学生齐读课文,思考后回答问题。

(1)有黄河、长江、长城、珠峰。

(2)黄河“奔”,即奔腾;长江“涌”,即水流湍急;长城“长”,即长;珠峰“耸”,即高。

2.第3小节讲的是台湾和大陆都是一家人。

(借助课件多媒体展示台湾的大致历史)3.第4小节讲的是我国各个民族团结一致共同为祖国繁荣而奋斗。

(借助课件多媒体展示我国的少数民族的地区分布等知识)4.老师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歌谣的意思表达出来。

5.这首歌谣作者通过展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宝岛台湾回归祖国的期盼,各民族团结一致共同前进的赞扬,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深深的热爱之情。

7.你能想出哪些赞美国大好河山的古诗句?8.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黄河()的长江()的长城()的珠峰1.复习本课生字。

2.学生认读、组词。

1.认读要求会写的生字:州湾民谊奋岛峡族齐2.会用下列生字组词:涌耸繁荣1.搜集我国各个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故事。

(师生)2.制作生字卡和多媒体课件。

(教师)1.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字;掌握多音字“传、重、会、当”。

2.增强学生对各个传统节日的了解。

1.搜集我国各个传统节日的习俗。

(师生)2.制作生字卡和多媒体课件。

(教师)1.启发谈话,说说对自己知道的我国传统节日及其习俗,引入课题。

2.出示课件上有关节日的图片或视频。

3.揭示课题,板书课文题目。

1.学生自由发言自己知道的传统节日。

2.学生结合课文和课件上面的图片或视频学习传统节日。

3.学生齐读题目。

1.鼓励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主认读生字。

2.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生字词学习方法。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新字。

4.指认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用生字组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2.小组交流自学生字词情况。

3.仔细观察“我会认”中的生字,找出这些字的特点,并组词。

4.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出怎样才能写好这些字。

5.教师范写,学生词。

5.指导学生书写。

6.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分层地朗读课文。

观察、描红、临写。

6.小组成员分层朗读课文。

1.指名学生朗读。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思考问题:(1)这篇课文一共有几句话(一个句号为一句)?几个节日?(2)课文共讲了哪几个节日?(3)每个节日都是怎样庆祝的?1.朗读课文。

2.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1)本文一共有8句话,共7个节日。

(2)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

(3)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和课文讲述,如春节贴窗花、放鞭炮;元宵节看花灯、吃元宵。

1.通过解读课文深化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理解。

2.激发学生学习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1.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2.搜集有关节日的故事,如七夕节的牛郎织女的故事,搜集我国少数民族传统节日。

(学生)1.听写、回顾上节课所学生字。

2.组织学生背诵课文。

3.导入新课。

1.学生听写生字、新词。

2.学生背诵课文。

3.导入课件。

组织学生齐读课文。

(1)请同学讲解各自搜集到的有关传统节日的故事,如端午节——屈原投江。

(2)我国其它少数民族的节日都有哪些,他们都是怎么过他们的节日?学生齐读课文,思考后回答问题。

(1)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解自己搜索到的节日故事,锻炼他们讲故事的逻辑能力。

之后教师展示准备的多媒体课件,讲解展示文中出现的各个节日的起源及有关故事。

(2)学生自由发言,讲述自己课前搜集到的少数民族的节日。

之后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讲解几个我国重要的少数民族节日。

8.说出下列几个少数族的主要节日。

傣族()藏族()回族()维吾尔族(蒙古族()朝鲜族()1.搜集有关贝的汉字。

(师生)2.制作生字卡和多媒体课件。

(教师)3.搜索贝类图片、贝类饰品。

(教师)1.会认1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够认读“甲骨文”“饰品”的词语,会写“钱币”等词语。

4.进一步了解汉字的意思与偏旁的特点。

5.了解贝字的起源,贝的作用以及字形字义。

1.启发谈话,说说对贝的了解,引入课题。

2.出示贝的图片,指导学生观察其形状。

3.揭示课题,板书课文题目。

1.鼓励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主认读生字。

2.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生字词学习方法。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新字。

(1)指认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2)开火车认读生字。

(3)用生字组词。

4.指导学生书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2.小组交流自学生字词情况。

3.仔细观察“我会认”中的生字,找出这些字的特点,并组词。

4.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出怎样才能写好这些字。

5.教师范写,学生观察、描红、临写。

6.小组成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写。

5.指导学生小组合作,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汉字的魅力。

1.鼓励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主认读生字。

2.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生字词学习方法。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新字。

(1)指认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2)开火车认读生字。

(3)用生字组词。

4.指导学生书写。

5.指导学生小组合作,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汉字的魅力。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2.小组交流自学生字词情况。

3.仔细观察“我会认”中的生字,找出这些字的特点,并组词。

4.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出怎样才能写好这些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