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模式我的课——浅谈高中数学概念课教学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具有确定研究对象和任务的作用。
数学概念则是客观事物中数与形的本质属性的反映。
数学概念是构建数学理论大厦的基石,是导出数学定理和数学法则的逻辑基础,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前提,是数学学科的灵魂和精髓。
因此,数学概念有效教学是“四基”教学的核心。
在数学教学中最难,也是最重要的是数学概念课的教学。
数学概念课较为抽象,使人费解,教师经常包办到家,口若悬河,津津乐道,常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对数学课提不起兴趣,致使不少学生概念模糊,从而影响对数学内容的后续学习。
在新课程理念下,要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以往单调枯燥的学习数学概念方法,而是要研究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研究,运用运动变化,联想等辨证观点来加强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教学。
而在高中数学教学调研中,注意到很多教师在课堂上重视考试、练习而轻视概念教学的现象,教师对概念的呈现、形成、运用等环节缺乏精心设计,特别是在学生对一些核心概念缺乏深入理解的情况下就投入高强度的训练。
这种现象的存在,极大地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最典型特征是我们发现在高三模拟题中涉及到的新定义题型,概念题型,应用题型学生得分率特别低,很多学生觉得读不懂,不知道怎么下手,根本就没有相应的概括能力和分析能力。
数学概念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石,是培养数学能力的前提,本文将就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应该如何上好数学概念课做浅显研究。
一、为了更好的研究高中数学概念课的课堂现状,首先针对不同教师群体做以下调查问卷。
(一)问卷调查目的关注概念课的课堂现状,关注学生对概念课的学习兴趣,关注教师对概念课的教学态度,分析目前状况下概念课对学生的短时影响和长远影响,分析概念课对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影响。
(二)问卷调查对象调查对象:市重点中学、区重点中学、普通中学的高中数学教师,便于区别不同学校教师之间的教学理念差异,使所得结果更加客观,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调查问卷及结果第1题您的教龄()[单选题]选项小计比例A. 5年及以下47.55%B. 6~10年916.98%C. 11~20年2343.4%D. 20年以上1732.08%本题有效填写人次53第2题您对概念教学的重视程度是()[单选题]选项小计比例A. 很重视3769.81%B. 比较重视1426.42%C. 一般2 3.77%D. 认为无所谓00%本题有效填写人次53第3题您经常创设不同的课堂情境为学生获得数学概念吗?()[单选题]选项小计比例A. 经常3769.81%B. 一般1324.53%C. 偶尔3 5.66%D. 从不00%本题有效填写人次53第4题在课堂上,您尽量让学生自己亲身体验概念形成过程吗?()[单选题]选项小计比例A. 经常2547.17%B. 一般2445.28%C. 偶尔3 5.66%D. 从不1 1.89%本题有效填写人次53第5题您认为在学生概念形成过程中,设计探究性问题重要吗?()[单选题]选项小计比例A. 非常重要4075.47%B. 一般1222.64%C. 不重要1 1.89%本题有效填写人次53第6题您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是否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单选题]选项小计比例A. 经常使用2037.74%B. 很少使用3260.38%C. 从来不使用1 1.89%本题有效填写人次53第7题您在概念教学前,是否让学生预习有关内容?()[单选题]选项小计比例A. 经常1935.85%B. 一般1630.19%C. 偶尔1120.75%D. 从不713.21%本题有效填写人次53第8题在概念引入教学过程中,您是否注重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单选题] 选项小计比例A. 经常4890.57%B. 很少59.43%C. 不重视00%本题有效填写人次53第9题您是否认为概念教学是一个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单选题]选项小计比例A. 是3667.92%B. 不一定是1732.08%C. 不是00%本题有效填写人次53第10题您认为在课堂上让学生掌握概念的关键是()[单选题]选项小计比例A. 教师讲解的透彻1120.75%B. 提供熟悉的情境给学生916.98%C. 提供与概念有关的实物模型815.09%D. 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探索2547.17%本题有效填写人次53(四)问卷调查结果分析1、教师对概念课比较重视问卷结果显示教师对于高中数学概念课的教学还是十分重视的。
问卷第2题69.81%的教师选择很重视,26.42%的教师选择比较重视,3.77%的教师选择一般,没有教师认为无所谓。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具有确定研究对象和任务的作用。
数学概念则是客观事物中数与形的本质属性的反映。
数学概念是构建数学理论大厦的基石,是导出数学定理和数学法则的逻辑基础,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前提,是数学学科的灵魂和精髓。
因此,数学概念有效教学是“四基”教学的核心。
2、培养动手能力,在亲自体验实践中形成数学概念问卷第3题69.81%的教师选择经常创设不同的课堂情境为学生获得数学概念,第4题47.17%的教师选择在课堂上,经常尽量让学生自己亲身体验概念形成过程。
新课程强调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让他们亲身感受概念的形成过程,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增强对数学课兴趣,感受过程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另一方面有利于加强对概念由来充分了解,帮助记忆。
3、概念课的教学注重设计探究性问题问卷第5题75.47%的教师选择在学生概念形成过程中,设计探究性问题非常重要。
很多教师在课堂上重视考试、练习而轻视概念教学的现象,教师对概念的呈现、形成、运用等环节缺乏精心设计,特别是在学生对一些核心概念缺乏深入理解的情况下就投入高强度的训练。
这种现象的存在,极大地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
4、重视概念引入,培养思维的敏捷性问卷第8题90.57%的教师选择在概念引入教学过程中,经常注重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问卷第9题67.92%的教师认为概念教学是一个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通过概念运用的变式教学,进一步使学生深入透彻地理解各种概念,辨别概念各要素间的联系,并能运用概念进行解题,也能训练学生简缩解题过程,提高学生思维的概括性,从而提高思维的敏捷性。
5、很少在感知、体验教学中认识概念问卷第6题60.38%的教师选择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很少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在数学教学中最难,也是最重要的是数学概念课的教学。
数学概念课较为抽象,使人费解,教师经常包办到家,口若悬河,津津乐道,常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对数学课提不起兴趣,致使不少学生概念模糊,从而影响对数学内容的后续学习。
在新课程理念下,要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以往单调枯燥的学习数学概念方法,而是要研究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研究,运用运动变化,联想等辨证观点来加强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教学。
(五)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研究,必须看到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挑战。
问卷调查显示一些问题:(1)“教育观”需要更新。
(2)高考题中概念题难度大,应用题涉及少,教师不重视这方面教学(3)课时紧张,很难概念延伸,应用实践。
研究过程表明,两课对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任重道远。
二、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应该如何上好数学概念课数学概念和命题等内容组成庞大知识体系,是一门以抽象思维为主的学科,而概念又是这种思维的基本单位,是组成数学的细胞,要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必须首先强化概念教学。
有的概念较为抽象,在教学中,结合实例,形象比喻,从实例中认识问题使抽象概念有着落。
简单概念指导自学,先阅读,理解,再深入剖析。
在进行数学概念教学时,最能有效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是对实例的归纳和辨析,以此对新问题的特征形成陈述性的理解,继而与原有知识结构相互联系。
在运用新概念时,通过反例,错解,变式等辨析,帮助巩固概念,力求学生明确概念中哪些规定和限制条件;概念的等价叙述;运用概念能解决哪些数学问题等。
(一)在感知、体验教学中认识概念。
1、抓住数学概念的特点,以数学故事或以实际问题引入数学概念。
数学概念引入应从实际出发(生活,生产实际情况,学生认知水平),从问题入手,通过与本概念有明显联系,直观的例子,使学生在对直观、具体问题体验中感知概念。
例1:指数方程概念背景:资料表明2000年上海市人均GDP已突破4000美元,按照国际惯例,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之后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从发展中阶段走向发达阶段的过程,是从富裕小康走向中等发达水平的过程。
2004年上海市人均GDP为6683美元,若今后人均GDP每年增长10.5%,那么经过多少年本市人均GDP翻一番?(结果保留一个有效数字)。
通过研究人均GDP增长率问题,出现了指数位置上含有未知数的方程,由此引出指数方程的概念。
(学生列出方程:1.1052x )2、培养动手能力,在亲自体验实践中形成数学概念。
新课程强调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让他们亲身感受概念的形成过程,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增强对数学课兴趣,感受过程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另一方面有利于加强对概念由来充分了解,帮助记忆。
例2:椭圆概念可要求学生事先准备两个小图钉和一条长度为定长细线,将细线两端分别固定在图板上不同两点1F 和2F ,用铅笔把细线拉紧,使笔尖在纸上慢慢移动,所得图形。
提问思考讨论: ①椭圆上的点有何特征?②当细线长等于两定点之间距离时,其轨迹是什么? ③当细线长小于两定点之间距离时,其轨迹是什么? ④请同学总结,完善椭圆定义。
例3:等比数列概念创设情景,请同学动手试一试,一张纸可以重复对折多少次?引导学生列表分析讨论。
(设纸原来厚度为1长度单位,面积为1单位)3、利用先进多媒体设备,进行直观演示和模拟操作,让学生对概念有感性认识。
例4:对于正弦型函数sin()y A x ωϕ=+研究,我们可以通过课件演示,,A ωϕ对图象影响及变化。
这样学生可形象地感受到概念产生过程,加深对正弦型曲线了解。
图形计算器在作图、模拟、数据处理等方面有着强大功能,在数学概念课教学上也有所作为。
例5:针对“函数奇偶性”案例。
①首先借助图形计算器给出部分函数图象,要求学生观察图象特点。
②根据直观函数图象探究函数性质。
③结合图象和讨论结果,同学尝试提炼出奇、偶函数定义。
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打破了传统概念课中的“完善”。
在图形计算器环境下学生的学习被拓宽,重新调节师生关系。
(二)挖掘、拓展内涵基础上,衍生外延知识,进一步理解概念。
1、认真阅读概念,逐字逐句推敲。
例6:对于函数奇偶性概念学习教学情境:师:对于偶函数定义要点有什么?生:⑴在定义域D内若,∈-∈x D x D⑵()()-=f x f x师:如果有一个条件不满足,是否能判断为偶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