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概况.pptx

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概况.pptx


1990年 至2001年全国累计
青壮年文盲率 1990年10.4% 2000年4.8%
达到了预定 5%以下的目标
10.40% 5%
1990
4.80% 2000
在此基础上,各级政府继续大力推动扫盲工作,建立政 府统一领导、各有关部门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扫盲机制, 普及初等教育、扫盲和扫盲后继续教育统筹规划、协调发展, 扫盲教育内容密切结合学员的生产、生活需要,扫盲教育形 式更加符合各地实际。2002年, 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4% 以下。
亿人。
2002年,实现“ 两基 ”的县(市、区、 旗)累计2598个,占全国总数的90%以上
省(区、市)“普九” 人口覆盖率
55% 以下 (3) 55-84% (9) 85-99% (8) 100% (12)
99.3%
99.3
97.8
1990
2002
提高了
20%
66.7
89.7
1990
2002
(二)扫除青壮年文盲情况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扫除文盲工作。截止2000年底的统计, 文盲数量和文盲率大幅度下降,成人文盲率下降到8.72%, 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4.8%,基本实现了国家提出的基本扫除 青壮年文盲的目标。
1990年至2001年全国累计:
扫除青壮年文盲4867万人
青壮年文盲人数由1990年的6171 多万减少到2000年的2000多万
2002年,全国特殊教育学校达 1540所,比1997年增加了100所;在 校残疾学生达37万人,比1997年增加 了3万多人。残疾人义务教育、学前教 育、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进一步发 展。
至2001年,全国共有特殊教育 学校1531所,在校学生达到38.6万
4 人,比1990年增加了 倍多。
3916.5 199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6687.4 2002
各级政府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努力缩 小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在义务教育普及程 度、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距,在今后五年实 现西部地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义务教 育正在朝着积极、均衡、全面的方向发展。
贫困地区适龄儿童少年、进城 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城市低收入家 庭子女、残疾儿童等弱势群体接受
(三)高中教育的发展情况
普通高中教育近年来快速发展。2002年全国有 普通高中1500所,招生人数和在校生人数分别达到 676万人和1683万人,分别比2001年净增118万人 和278万人,增幅达21%和20%。
322 1997
676 2002
850 1997
1683 2002
全国优质高中办学规模迅速扩 大,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各地采取 积极措施,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 加大政府投入、广泛吸引社会参与
高中发展与建设。
(四)幼儿教育的发展情况
2002年,全国幼儿园达11万余所,在园儿童数 达2036万人,比2001年增加了14万人。
许多大中城市已经逐步做到基本满 足社会对幼儿教育的需求。国家、集体、 公民个人一起办园的局面基本形成,为 更多的学龄前儿童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机
会。
(一)义务教育课程改革
(三)普通高中课程改革
2000年7月组织全国近千名专家开始进行普通高 中新课程方案及各学科课程标准的研制工作。经过两 年多的艰苦努力,形成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 验)》和语文等15个学科课程标准(实验)。
新课程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1)增强了与社会进步、 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拓展视野,引导创新与实践; (2)构建了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 (3)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4)建立与新课程相配套的评价机制;探索建立课程实 施质量的督导和调控机制;(5)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 自主权。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李天顺
2003-9-23
(一)义务教育发展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 行九年义务教育”,“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 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中国政 府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据统计,到2002年,全国有普
通初中6学.生5万所,普通小学57.5 万所,普通中小学在校学生1.9
(二)评价和考试制度改革
中小学评价和考试制度改革是课程改革重 要的组成部分。2002年底国家教育部印发了 《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 通知》。
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重视学 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注重 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既要重视教师 业务水平的提高,也要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 修养;
义务教育的状况有了明显改善。
为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义务 学业,各级人民政府认真完善并落实中 小学助学金制度,采取减免杂费、书本 费、寄宿费等办法,减轻家庭经济困难 学生的负担。
针对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进城务工 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新情况, 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保
障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
2002年秋季,全国有530个县 (区、市)确定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省 级实验区, 2005年,将在全国中小学 全面实施新课程。
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涉及到培养 目标的变化、课程结构的改革、国家课 程标准的制定、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 教材改革,课程资源的开发、评价体系 的建立、课程管理政策的改革、师资培 训以及建立保障支撑系统等。
既要重视学校整体教学质量,也要重视 在学校的课程管理、教学实施等管理环节中 落实素质教育思想;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 注重发展和变化过程等对学生、教师与学校 评价的原则,并明确了评价内容、措施和方 法。
在对学生的日常评价中,要求教师 要采用多样的、开放式的评价方法,了解 每个学生的优点、潜能、不足以及发展 的需要。
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 关键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 1999年启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正在健 康顺利实施,课程改革的预期效果逐步呈现。
2001年以来,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基础 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印发了《义 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试行)》以及义 务教育阶段21门课程的课程标准,于2001 年秋季开始在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的38个国家级实验区开始了义务教育新课程 的实验工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