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练习题A
一、名词解释
1.误差:
2滴定突跃
3.标准溶液:
4.溶剂区分效应:
5、滴定终点
二、简答题
1.表示样品精密度的统计量有哪些?与平均偏差相比,标准偏差能更好的表示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为什么?
2. 基准物质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当用于滴定(1)强酸(2)弱酸时,对滴3. NaOH标准溶液吸收了空气中的CO
2
定的准确度各有何影响?
4. 什么是均化效应、均化性溶剂以及区分效应、区分性溶剂?
5. 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是什么?它应具备哪些条件?
6、在配位滴定中常用的金属指示剂有哪些?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是什么?
7、试对直接碘量法进行归纳总结(包括:基本原理、滴定条件、指示剂和终点判断、标准溶液及基准物质等)。
8. 试从作用、条件、电极等方面比较原电池和电解池。
三、计算
1. 用无水碳酸钠和硼砂两种基准物质标定HCl溶液的浓度,测定结果如下:
用无水碳酸钠标定:0.1005、0.1007、0.1003、0.1009(mol/L)
用硼砂标定:0.1008、0.1007、0.1010、0.1013、0.1017(mol/L)
当置信度为95%时,用这两种基准物标定HCl溶液浓度的平均值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已知F0.05,4,3=9.12,t0.05,7=2.365
2. 计算0.10 mol / L KHC2O4溶液的pH。
已知K a1= 6.5×10-2K a2= 6.1×10-5
3、采用一新建的GC法测定同一批六神丸中麝香酮含量。
用标准试样(已知麝香酮的标准值为0.310%)对此新方法进行检验。
六次测定结果为(%):0.307、
=2.57) 0.298、0.285、0.301、0.292及0.295,试对此新方法作出评价。
(t
0.05,5
4、用0.1000mol/L NaOH滴定0.1000mol/L HAc20.00ml,以酚酞为指示剂,终点pH9.20。
计算化学计量点的pH。
(Ka=1.7×10-5)
分析化学复习题A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是衡量测定准确度高低的尺度,有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两种表示方法。
2.在化学计量点前后±0.1%,溶液浓度及其相关参数发生的急剧变化为滴定突跃。
3.指具有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在滴定分析中常用作滴定剂。
4.能区分酸、碱强弱的效应。
5、滴定终点:滴定终止(指示剂改变颜色)的一点。
二、简答
1.表示样品精密度的统计量有偏差、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
平均偏差在计算中忽略了个别较大偏差对测定结果重复性的影响,而标准偏差能突出较大偏差的影响,所以说标准偏差能更好的表示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
2.基准物质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1)组成与化学式必须完全相符。
若含结晶水,其结晶水的含量也应与化学式相符。
(2)纯度足够高(主成分含量在99.9%以上),且所含杂质不影响滴定反应的准确度。
(3)性质稳定。
(4)最好有较大的摩尔质量,以减小称量时的相对误差。
(5)应按滴定反应式定量进行反应,且没有副反应。
3.(1)强酸:吸收CO2后,2molNaOH生成1 mol Na2CO3。
滴定强酸时,若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终点pH≈4,生成H2CO3,消耗2 mol HCl,即2molNaOH与CO2发生反应则生成1mol Na2CO3,仍然消耗2molHCl。
在这种情况下,CO2的影响很小,可忽略不计。
若以酚酞为指示剂,终点时,pH≈9,生成NaHCO3,滴定时HCl∶Na2CO3为1∶1,因此1molNa2CO3只消耗了1molHCl,这时对结果有明显的影响。
(2)弱酸:滴定弱酸时终点pH>7,此时只能选酚酞为指示剂,Na2CO3只反应至NaHCO3,所以消耗HCl量减少,CO2的影响不能忽略。
4.均化效应和均化性溶剂:均化效应是指当不同的酸或碱在同一溶剂中显示相同的酸碱强度水平;具有这种作用的溶剂称为均化性溶剂。
区分效应和区分性溶剂:区分效应是指不同的酸或碱在同一溶剂中显示不同的酸碱强度水平;具有这种作用的溶剂称为区分性溶剂。
5.原理—金属指示剂是一种有机染料,它与被滴定金属离子发生配位反应,形成一种与染料本身颜色不同的配合物。
以此来指示滴定终点。
条件—(1)与金属离子生成的配合物颜色应与指示剂本身的颜色有明显区别;
(2)金属配合物的稳定性应比金属-EDTA配合物的稳定性低。
6. 在配位滴定中常用的金属指示剂有:铬黑T,二甲基酚橙,钙指示剂等
原理:金属指示剂是一种有机染料,它与被滴定金属离子发生配位反应,形成一种与染料本身颜色不同的配合物。
以此来指示滴定终点。
7. 基本原理:是利用I
的氧化性或I-的还原性进行氧化还原滴定的方法。
由此碘
2
量法分为直接碘量法和间接碘量法。
对称量形式的要求:①化学组成确定;②化学性质稳定;③摩尔质量大
8.作用—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电解池是将电能装换为化学能。
条件—原电池是电极反应可自发进行,电解池是电极反应需在外电流作用下被迫进行。
电极及电流—原电池有负极和正极组成,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流由负极流向正极。
电解池有阴极和阳极组成,阴极发生还原反应,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流由阳极流向阴极。
三、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