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春天来了教学内容一.学唱歌曲《春天来了》二.歌曲《春天在哪里》三.欣赏乐曲《春》和《百鸟朝凤》教学目标一.能用优美动听的声音演唱歌曲《春天来了》,表达对美妙景色的赞美,通过歌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二.了解曲式结构知识,能用动作和图形表现歌曲的曲式结构。
三.听赏乐曲,指导学生用动作表现音乐,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
四、进行保护大自然的环保教育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有:学唱两首关于春天的歌曲,欣赏两首以“春”为主题的乐曲,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到春天美好的景色、万物复苏的景象,懂得“一年之计在于春”的道理,能善于利用时间,合理安排学习。
《春天来了》是一首德国民谣,歌曲旋律优美动听,它描绘了春天小鸟歌唱、百鸟争鸣,小朋友们在田野上游戏歌唱的热闹场景。
教材中运用了听、唱、动、画、敲等教学手段,使学生充分感受音乐,掌握知识。
教学重难点:对学生进行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教育课时安排:四课时教学准备: 录音机,教学课件,电脑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春天来了》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新授课:学唱歌曲《春天来了》1、教师语言导入课题,播放歌曲《春天来了》,听完让学生用画笔描绘出歌曲的内容,增强学生对歌曲的理解。
2、学唱歌曲。
师引导学生想象春天美丽的景色,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指导学生用富有弹性、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歌唱春天,歌唱大自然。
(演唱时师提醒学生注意唱歌时的歌唱心理与状态。
)3、分析歌曲的特点,引出曲式结构。
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情绪及旋律的特点,同时引导学生思考:(1)你听了歌曲的前奏音乐时联想到了什么?(2)“这些相同与不同的乐句在你听、唱后有什么感受?请你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
学生分析完毕后师进行总结评价,对学生的分析,师对学生鉴赏音乐的参与作出充分的肯定,鼓励学生多动脑筋。
三、拓展(环保):布置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思考自己将如何用实际行动来爱护大自然?四、总结、下课。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复习歌曲《春天来了》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复习歌曲《春天来了》1、播放课件,学生安静地欣赏,感受春天的气息,感受大自然的美。
2、播放课件的伴奏录音,学生跟唱歌曲。
3、分组表演唱,其他学生评价,并说出优缺点。
4、个别学生表演唱,其他学生评价,说出优缺点。
三、鼓励学生在唱歌曲时,进行舞蹈的创编,可以个人的表演也可小组表演。
四、巩固知识。
做课后练习“我的小音库”,在脑海中建立fa的相对音高概念,会用手号表示。
五、课后拓展(环保):画出心目中的春天。
每个人对春天都有不同的感受,请学生用彩笔画出自己心目中的春天,并用语言说出对春天的感受。
(引导学生讲述如何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以及怎样保护大自然。
)六、总结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春天在哪里》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教学过程:《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里》是一首活泼优美的歌曲,深受学生的喜爱。
学习时主要掌握好XX X的节奏。
1、读读、拍拍节奏学习歌曲前练习XXX节奏,进行朗诵,师指导学生读准、拍好XXX节奏。
2、听唱歌曲师指导学生唱准嘀哩哩嘀哩嘀哩哩。
这一句歌词。
师指导学生用轻盈而有弹性的声音、灵活清晰的吐字演唱。
3、师指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歌曲:表达自己对春天的热爱。
学生分组进行舞蹈动作创编或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创编表演。
4、拓展:看画寻找春天。
师课前准备好一些关于春天的图画(如:枝头吐新芽、蚯蚓出土、农民春耕、春雨绵绵、春花开放等)和其他内容的图画,给每幅画进行编号,请学生看完后选出属于春天内容的图片。
此活动意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春天的气息。
如何保护我们的大自然,尽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使我们四季永远都非常鲜明。
三、总结四、下课第四课时教学内容:欣赏乐曲《春》和《百鸟朝凤》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教学过程:欣赏乐曲《春》和《百鸟朝凤》1、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春》第一乐章。
(1)用〈〈春〉〉的音乐做背景,有感情地进行朗诵春的诗歌。
(2)欣赏全曲。
欣赏音乐时引导学生用身体随音乐轻轻地摆动,充分感受音乐,也可闭上眼睛认真倾听。
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习惯。
(3)启发学生谈对音乐的感受: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4)鼓励学生用动作感受音乐。
当听到音乐中出现小鸟歌唱或电闪雷鸣时做出相应的动作2、欣赏唢呐独奏曲〈〈百鸟朝凤〉〉〈〈百鸟朝凤〉〉这首曲子原是流行于山东、河南、河北等地的民间乐曲。
它以热情欢快的旋律与百鸟和鸣之声,表现了生气勃勃的大自然景象。
3、通过欣赏了《春》和《百鸟朝凤》两首乐曲,请学生思考两个问题:(1)、两首乐曲有什么区别?(2)、“一年之计在于春”请学生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并说出自己的学习计划。
三、拓展:思考大自然给我们带来什么?为什么要爱护它?学生回答。
四、总结第二课听听、唱唱、跳跳教学内容:一、欣赏乐曲《瑶族舞曲》二、学唱歌曲《瑶山乐》三、学唱歌曲《我们大家跳起来》欣赏《G大调小步舞曲》四、玩乐器教学目标一.通过欣赏乐曲《瑶族舞曲》、学唱歌曲《瑶山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可创造性,学会举一反三。
二.学唱歌曲《我们大家跳起来》,体验歌曲优雅高贵的旋律和轻盈明快的节奏,感受歌曲表达的欢乐情绪,感知3/4拍起伏流畅的旋律特点,能用身体语言表现歌曲、感受音乐,并进行歌曲的创作活动。
三.结合乐曲中的动物,激发学生表达对动物的认识,自己如何爱护动物。
四、进行环保教育教材分析《瑶族舞曲》是一首非常著名的乐曲。
1951年刘铁山根据瑶族传统歌舞鼓乐的音乐素材创作《瑶族长鼓舞歌》,1952年初在北京上演。
同年茅沅据此改编为管弦乐《瑶族舞曲》。
全曲为加引子的复三部曲式。
乐曲生动地描绘了瑶族人民欢庆节日时的歌舞场面。
优美的旋律生动地描写了瑶族青年男女在节日夜晚身着盛装于月下翩翩起舞的欢乐场面.。
学唱歌曲《我们大家跳起来》,体验歌曲优雅高贵的旋律和轻盈明快的节奏,感受歌曲表达的欢乐情绪,感知3/4拍起伏流畅的旋律特点,并进行歌曲的创作活动。
教学重点1、歌曲中音的跳进和级进的掌握。
2、音乐的创造性,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3、结合乐曲中的动物,激发学生表达对动物的认识,自己如何爱护动物。
课时安排:四课时教学准备:录音机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欣赏乐曲《瑶族舞曲》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教学过程:欣赏乐曲《瑶族舞曲》(1)复习第二册学过的歌曲《瑶家儿童爱唱歌》(2)欣赏全曲。
(3)听完乐曲教师引导学生谈乐曲的特点,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乐曲的节拍、节奏、情绪、音色等,讨论完毕,各组派代表进行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对各组的分析做出评价总结。
(4)听主题出现的次数。
(5)用舞蹈动作感受音乐,模仿瑶族人拍长鼓的舞蹈动作,教师和学生一起边听音乐边表演,进行师生互动。
三、拓展(环保)爱护我们的祖国,爱惜我们祖国的资源,热爱我们祖国的文化,保护我们祖国的文化四、总结五、下课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瑶山乐》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教学过程:1、学唱歌曲《瑶山乐》(1)教师导入:“刚刚看同学们表演了精彩的长鼓舞,老师也很想给同学们表演一个节目,下面我为大家演唱一首《瑶山乐》”。
(2)先用“lu”进行哼唱旋律,作为发声练习,训练学生声音的连贯性。
(3)指导学生用优美的声音和愉快的情绪来演唱歌曲,歌曲中多处出现连音记号,所以应注意声音的连贯和圆润。
(4)鼓励学生把歌词直接套进歌曲中进行演唱,也可让学生自己创编歌词进行演唱。
(5)指导学生随音乐的节奏和情绪自由律动。
(6)歌曲《瑶山乐》是由乐曲《瑶族舞曲》的主题旋律改编而成的,说明了音乐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小组进行讨论汇报。
三、拓展(环保):和学生一起讨论做这些乐器的材料,我们要怎样保护我们的资源,不浪费。
大自然中的这些资源是如此奇妙,能做出各种各样的东西,带给我们这么多的快乐。
四、总结五、下课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我们大家跳起来》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教学过程:学唱歌曲《我们大家跳起来》(1) 歌曲简介。
教师简单介绍歌曲《我们大家跳起来》是根据巴赫的小步舞曲填词而成的。
(2) 学唱歌曲。
由于旋律学生已经很熟悉,引导学生自学歌曲,让学生之间互相聆听,互相评价。
师在教唱歌曲时指导学生唱好跳音,跳音要唱得轻巧有弹性,并且要唱好5 1 1 和 1 1 1的音准。
(3) 学习知识。
学习级进和跳进。
(4) 创编表演。
鼓励学生自由组合,用各种各样的形式表现歌曲。
(如:小组进行重新填词演唱、舞蹈创编表演等)在理解和感受歌曲、乐曲情绪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性教学、培养学生创新学习的能力。
(5) 评价。
对各组同学的表演做出评价,自评、学生评、教师评,给予最佳表演组的同学进行奖励。
三、拓展(环保):鼓励学生多跳多运动,锻炼好身体,少生病,减少吃药以及因此带来的副作用,也减少某些药品对自然的污染。
四、总结五、下课第四课时教学内容:玩乐器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玩乐器通过动手制作键盘可让学生具体了解键盘的构造,各音的排列位置,另一方面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1、师课前布置学生带硬卡纸、剪刀、粗线笔、尺子等工具。
2、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进行制作。
3、制作完毕,教师为学生讲解键盘构造和C、D、E、F、G五个音的位置。
A、导入:利用学生资源,以此激发学生学琴的兴趣,引导学生爱护动物,保持生态平衡.B、复习C D E三个音在键盘上的位置,请学生思考:比E还高一些的两个音应该是什么音?接着引出F和G另外两个朋友。
请学生记住这两个音的音高。
C、按课本上的几首歌曲如《我有一只小羊羔》《小铃铛》《小蜜蜂》上面都标有指法,引导学生先唱旋律再唱指法歌。
三、拓展:将《我有一只小羊羔》《小蜜蜂》创编改歌词,换别的动物,并讲述自己对动物的认识,自己是如何爱护动物的?四、总结五、下课第三课多彩的乡音教学内容:一、学唱歌曲《风阳花鼓》二、欣赏乐曲《森吉德玛》三、学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四、欣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马头琴独奏)教学目标一.通过学唱歌曲《风阳花鼓》,让学生了解我国安徽省地理风貌、民间艺人生活状况启发学生爱祖国的情怀及喜爱安徽民歌的风格并能流利歌唱与表演。
二.通过学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让学生领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情感,了解蒙古族的风情、风貌并学习掌握“”速度渐慢记号以及学会蒙古族舞蹈扭肩膀的特色动作及巩固四拍子拍号的打法,描述优美风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三.通过听赏管弦乐曲《森吉德马》以及用马头琴独奏的《草原就是我的家》两种不同乐器演奏的蒙古族两段音乐。
让学生感受两首同民族地方风格民歌及精彩的歌舞表演(课件)。
四.探究《森吉德马》音乐旋律相同,音乐速度变化后不同形象的两段音乐变化的奥密,了解音乐中速度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