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节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节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维权实例 22岁未婚先孕的阿静在男友陪同下来到新疆石河子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做人工流产, 在妇产科医生孙某的安排下,阿静按要求做好准备,躺在检查床上等待检查。这时, 医生叫进20多名身穿白大褂的男女围在床前,阿静非常紧张,要求医生让他们出去。 医生说,没关系,他们都是实习生。医生让阿静躺好,一边触摸阿静的身体,一边向 实习生介绍各部位名称、症状等,检查讲解过程约五六分钟。据了解,那天的见习生 是石河子大学医学院九七级本科生。事后,气愤难平的阿静和男友经咨询律师,决定 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这一事件在全国医学界和法学界引起了极大的争 议。医学界认为,作为教学和实习医院,这种做法很正常,谈不上侵犯隐私权,不然, 怎样完成培养医学院学生的任务。按照惯例,一般都不提前给患者打招呼,如征求患 者意见,患者肯定不同意。再说几十年来各医院都是这么做的,也没有法规和文件规 定不能这样做。医学院校及其附属医院基本都认同这一观点。为阿静提供法律援助的 新疆天宇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次松认为,医院的做法严重侵害了患者的人格尊严和隐私 权。人的特殊部位有权利不让他人观看、探究或拍摄。医生检查患者身体原则上不构 成侵犯隐私权,因为患者去医院看病,接受相应的检查甚至很多专家会诊有时是必须 的。但此事的关键是接诊或主管医生以外的人对患者的隐私部位进行观看和讲解,这 是不能允许的。对医学院学生的实习,应作出相应的规范。很多资深律师也都同意这 一看法。据了解,这是全国首例因患者被医院当作教学对象,而被提起诉讼要求给予 精神损害赔偿的案例。 1、公民的隐私具体指什么?隐私权包括哪些方面? 2、什么样的行为可定义为对隐私权的侵害? 3、当公民的隐私权受到侵害时可怎样维护自己的权益?
七、文化教育权 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公民的文化教育权利包括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进行科学研究、 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一)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宪法第4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享有受教 育的权利和义务,是指公民有在国家和社会提供的各类学校和机构中学习文化科学知 识的权利,有在一定条件下依法接受各种形式的教育的义务。 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的基本内容是:(1)学龄前儿童有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2) 适 龄 儿童有接受初等教育的权利和义务;(3)公民有接受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 教育的权利和机会;(4)成年人有接受成人教育的权利;(5)公民有从集体经济组织、国 家企业事业组织 和其他社会力量举办的教育机构接受教育的机会;(6)就业前的公民有 接受必要的劳动就业训练的权利和义务。 (二)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宪法第4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 化活动的自由。” 科学研究自由,是指我国公民在从事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时,有选择科学研 究课题,研究和探讨问题,交流学术思想,发表个人学术见解的自由。 文艺创作自由,是指公民有发挥个人的文学艺术创作才能,创作各种形式的文学艺术 作 品的自由。 八、特定主体权利 我国宪法除对公民所应普遍享有的权利和自由作出明确规定外,会对特定主题设置专 条,给予特定保护。宪法中的这些特定主题具体是指妇女、离退休人员、军烈属、母 亲、儿童、老人、亲少年、华侨等。
三、宗教信仰自由 宪法第3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宗教信仰自由的含义是指:⑴每个公民都有按照自己的意愿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 信仰宗教的自由;⑵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⑶在同一宗 教里,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⑷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 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⑸有按宗教信仰参加宗教仪式的自由, 也有不参加宗教仪式的自由 。 四、人身自由权 人身自由是公民具体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实际享受其他权利的前提,也是保持和发展 公民个性的必要条件。公民失去了人身自由,其他权利自由也就无从谈起。因此,人 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起码的权利。我国宪法规定的人身自由,包括人身自由不受 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公民住宅不受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 护。 (一)人身自由 人身自由,又称身体自由,指公民的人身(包括身体和精神)不受非法搜查、拘留、 限制和逮捕的权利。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是一种相对的权利,国家机关可以依照法定 的程序进行限制或剥夺。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在我国,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 批准或决定,或者非 经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此外,宪法还 规定,禁止非法拘禁或者以其他方法限制、剥夺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 身体。
一、平等权 平等权是指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不受任何差别对待,要求国家给予同等保护的 权利。我国宪法第3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1)公民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也都 平等地 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2)任何人的合法权益都一律平等地受到保护, 对违法行为一律 依法予以追究,决不允许任何违法犯罪分子逍遥法外;(3)在法律 面前,不允许任何公民享有法律以外的特权,任何人不得强迫任何公民承担法律 以外的义务,不得使公民受到法律以外的处罚。这一宪法原则既包括司法平等, 即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又包括公民在守法上一律平等。 平等权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公民实现其他权利的前提与基础。 二、政治权利和自由 政治权利和自由是指公民座位国家政治生活主体依法享有的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 权利和自由,是国家为公民直接参与政治活动提供的基本保障。 (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是吧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 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 权和被选举权;但是按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二)政治自由 政治自由主要是指公民表达自己政治医院的自由。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 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机会、结社、有幸、示威的自由
五、批评、建议、申诉、恐高、检举权和取得国家赔偿权 批评、建议、申诉、恐高、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 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 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批评权,是指公民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有提出批评意 见的权利。 建议权,是指公民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提出合理的、建设性的意见的权 利。 申诉权,是指有利害关系的公民不服国家机关的错误的决定或违法的判决, 或因自 己的合法权益因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违法,是指公民对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机关进 行揭发和指控的权利。 检举权,是指公民对于违法失职的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向有关机关揭发事实, 请求依法处理的权利。 取得赔偿权,是指公民在受到国家机关错误的处罚而得到昭雪后,或者是在受到国家 机关和国工作人员侵权而得到纠正后,公民要求国家赔偿的权利。宪法第41条第3款 规定:“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权依照法律 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
●公民的概念及特征 公民是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的,根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 自然人。 我国《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公民具有下列特征:第一,公民是法律概念。第二,公民是具有某国国籍的自然人、 是稳定的法律概念。公民概念的外延大于人民概念,不仅包括人民,而且包括敌对 分子。第三,公民是个体概念。公民作为基本权利的主体,他表示个体在具体法律 关系中的地位,即享有权利履行义务。 ●权利与义务 所谓权利,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权益,它表现为享有权利的公民有权做出一定的行 为和要求他人做出相应的行为。所谓义务,是指公民依法应当履行的职责,它表现 为负有义务的公民必须做出一定的行为或禁止做出一定的行为。 公民的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共同反映和决定着公民在国家中的政治与法律地位,并 构成普通法律规定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基础与原则。
(二)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人格尊严,是公民人身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障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1982 年宪法对此作了专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 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这是我国宪法第一次写明保护公民人格尊 严的内容,它是对 公民人身自由不受侵犯权利的补充和扩展。 (三)住宅不受侵犯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 民的住宅。”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应当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⑴公民的住宅不得随 意进入;⑵公民 的住宅不得随意搜查;⑶公民的住宅不得随意查封。公安机关、检察 机关为了收集犯罪证据、查获犯罪人,侦查人员需要对被告人以及可能隐藏罪犯或者 犯罪证据的人的身体、物品、 住所和其他有关的地方进行搜查时,必须严格依照法律 规定的程序进行。 (四)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 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 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是指公民的通信(包括电报、电话和邮件),他人不得 隐匿 、毁弃、拆阅或者窃听。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公民的基本权利也称宪法权利,是指由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的基本的、必不可少的 权利。 基本权利是由宪法律规范所确定的一种综合性的权利体系,所谓基本权利是指宪法 赋予的、表明权利主体在权利体系中重要地位的权利。在权利体系中表明主体根本 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地位的权利通常被纳入基本权利的范畴,体现权利的根本性、 基础性与决定性。根据权利所表现的内容和内部结构体系,权利首先分为基本权利 和普通权利。这种分类的基础是宪法和普通法律的特点,即宪法的价值源于基本权 利的存在,它反映了权利主体的宪法地位。现代世界各国通常以宪法规定公民的基 本权利与基本义务,基本权利亦称之为宪法权利。一般在宪法律规范中确定的基本 权利都是重要的、根本性的权利,在权利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 基本权利的特点 第一,基本权利是由宪法律规范所确定的一种综合性的权利体系,所谓基本权利是 指宪法赋予的、表明权利主体在权利体系中重要地位的权利。 第二,基本权利是一国权利体系的基础。 第三,基本权利是稳定的权利体系。 第四,基本权利一般具有不可转让性。 第五,基本权利具有综合性。 总之,基本权利是宪法赋予公民的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权利,表明了公民的宪法地 位,反映了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相互关系,是一个国家政治制度运行的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