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宁波港口集疏运系统提升策略分析[开题报告]
宁波港口集疏运系统提升策略分析[开题报告]
总体而言,目前我国对港口集疏运系统的研究还不是很完善,需要对港口集疏运系统进行总体研究,通过对港口集疏运系统的基本理论概述和影响因素的分析,然后各个港口再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港口集疏运系统的指标进行评价研究,针对评价结果来分析改善我国港口的集疏运系统。
国外研究现状:
与航运业中其它环节的生产运作相似,港口建设和发展要遵循一定的经济规律,所以在进行港口集疏运系统研究时,也要建立在坚实的经济学基础上。
Martin Stafford从航运发展历史的角度,论证了航运各相关环节之间的相互作用,指出提高港口作业效率对提高船舶营运效率十分重要,而良好的集疏运网络和港口装卸设施是提高港口作业效率的必要条件。
KennethJ.Button比较各种运输方式的经济性和技术性之后,指出提高航运业经济效率的途径是充分发挥港口作为货物集散枢纽的作用,尤其是港口盈利能力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集疏运系统对港口的重要程度。
3.参考文献
[1]黄晓敏.国外港口集疏运发展经验借鉴[J].水运管理,2008(6):36-38.
[2]石良清,凤翔鸣,张亚明.我国集装箱干线港集疏运分析[J].集装箱化,2005(4).
[3]董洁霜.港口集疏运系统优化模型[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7(5):453-456.
[4]米晓晨.天津港集疏运系统规划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6.
世界范围内主要贸易港口均非常重视研究港口集疏运系统的建设问题,如Maritime Policy and Management杂志每期都会列举出欧洲主要港口的关键生产数据,综合运用各种现阶段测算软件和统计方法,分析预测生产数据,力求科学、全面地掌握港口发展动态,其中港口集疏运系统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利用情况也是其重点关注对象。吕永波等深入细致的分析了中国主要港口集疏运体系的竞争优势和劣势,这是以国际化的视角全面、综合地点评中国的枢纽港。科学、合理地评价港口现状和目标之间的差距,有利于促进中国港口未来发展,尤其是促进完善港口自身设施和建设外部网络方面。
பைடு நூலகம்预期目标:
本文通过对港口集疏运系统基本概念的简述,以宁波港为研究对象,从港口集疏运系统的结构入手,对宁波港口集疏运系统的设施、运输方式、管理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结合宁波港口集疏运系统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对宁波港口集疏运系统进行如实评价,总结出宁波港港口集疏运系统的不足之处。最后针对港口集疏运结构的三个方面提出怎样对宁波港口集疏运系统发展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完善分析。本文在分析宁波港港口集疏运系统优缺点的过程中查阅了大量世界领先港口的集疏运系统相关资料,通过实证分析和比较,最终确定了宁波港港口集疏运系统的完善分析思路。
俞晓晶(2006)在“国际航运中心的集疏运体系”中提到:通过对国际航运中心的集疏运系统的影响因素及组成条件的分析,得出国际航运中心的集疏运系统的发展趋势是应促进规模化和区域性的港口群发展,并建设具有高效率的综合运输网和信息管理网的集疏运系统。
刘铭(2009)写的“港口集疏运问题的研究”,对港口集疏运系统进行了相关介绍,探讨了港口集疏运系统与城市的关系,并概括了国外港口集疏运的研究现状,介绍了我国港口集疏运系统的现状。
[9]陈国宏.组合评价系统综合研究[J].复旦学报,2003(10).
[10]丁以中.交通运输网络规划综合评价方法[J].上海海运学院学报,2009(5).
[11]丁春荣.公路运输系统的经济分析与评价[D].吉林:吉林大学,2008(12).
董洁霜(2007)的“港口集疏运系统优化模型”,对港口集疏运系统进行了物理描述,并建立了集疏运系统的网络优化模型,该模型在对港口集疏运系统的研究中有较强的实用性。
米晓晨(2006)在“天津港集疏运系统规划研究”中首先对天津港的状况进行了分析,并以此对天津港的集疏运系统进行了分析评价。
石良清等的Analysis of Consolidation and Distribution System of China’s Container Trunk Line Prots主要对中国集装箱干线港系统的集疏运体系进行了深入分析,从国际化的角度对我国的主要港口进行了全面分析,不仅让世界对我国港口有所认识,而且也对促进我国港口未来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特别对港口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外部网络建设方面有很大的启发。
[5]肖进,李晰.大连港集装箱集疏运系统[J].水运管理,2006(11).
[6]俞晓晶.国际航运中心的集疏运体系[J].水运管理,2009(7).
[7]李兆强.青岛市港口集疏运系统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9(5).
[8]刘铭.港口集疏运问题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13).
开题报告
物流管理
宁波港口集疏运系统提升策略分析
一、立论依据
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
研究意义:
如今的宁波“港泊四海万里船,诚迎五洲八方客”。宁波港拥有覆盖全球的集疏运网络,形成了“全球通”的网络,一个“世界级大港”正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具备畅通无阻的集疏运系统,就能直接提高该地区港口吞吐量发展,对提高码头装卸效率、加强车船周转、确保商品及时送达、缩短流通时间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集疏运系统是控制港口物流服务效率与效益的关键之一。随着综合运输体系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浙江省交通基础设施规模日益扩大,宁波港的集疏运系统已初步具备,但具体的实施成果却是有待考证的。本文着重在于研究以宁波港为对象的港口集疏运系统的完善分析。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
随着我国各港口吞吐量的快速发展,国内各大港口也十分重视对港口集疏运系统的研究。集疏运强调“集、疏、运”三个基本组成部分之间的协调协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协调:集疏运环节的内部协调;集疏运环节与外界需求总量以及区域空间分布上的协调。总结各研究者对集疏运概念的定义大致分为两种观点:一种是以港口为核心,以其陆向经济腹地为研究范畴,研究港口上岸货物的疏运,以及腹地货物向港口的集运;另一种是以港口为核心,以其陆向腹地和海向腹地作为集疏运研究范围,研究港口货物的海向和陆向的集运和疏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