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语文试卷及试卷解析

2017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语文试卷及试卷解析

2017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语文试卷一、选择题1.(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字音或字形完全正确完全一项是()A.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蹙.(cú),表现出无限的哀愁;忽而笑颊灿.然,表现出无边的喜乐;忽而侧身垂睫.(jié),表现出低回婉转的娇羞。

B.这不是害怕他会束手无策.(cè)地死于断粮的恐惧,而是害怕饥饿还没有耗.(hào)尽他的最后一点求生力,而他已经给凶残.地摧.毁了。

C.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guī)园,足不下楼,兀.(wù)兀穷年,历.尽心血。

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

D.他总是把无穷的忧.怨和紧迫.的告急调理成文绉绉.(zǒu)的语句。

郑重地装进信封,然后,把一颗颗破碎和焦灼.(zhuó)的心亲自带向远方。

2.(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①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相比)。

”《咏雪》②奋.(扬起,举起)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口技》B.①尝贻..(赠送)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核舟记》②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询问)善道,察纳雅言。

《出师表》C.①但当涉猎.(粗略地阅读),见往事耳。

《孙权劝学》②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诚实)。

”《曹刿论战》D.①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陋室铭》②秦王不说.(通“悦”,高兴,愉快).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唐雎不辱使命》3.(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他语无伦次....的话里,他们终于明白,这个苦命的人由于摔了一跤或者由于巨大的痛苦已经疯了B.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诚惶诚恐....,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C.“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D.现在,只有一个人能搭救何满子;何满子望眼欲穿....,这颗救星却迟迟不从东边闪现出来。

4.(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是形容词的一项是()A.我从此便整天的站在柜台里,专管我的职务..B.这一会更加丰富..了我的见闻C.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D.想不到你瞧上去这样年轻,见识..却这么老练5.(2分)下列诗文默写与原文一致的一项是()A.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B.醉能同其乐,醒能叙以文者,太守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C.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辩我是雄雌?(《木兰诗》)D.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着,笑着,走着。

(朱自清《春》)6.(2分)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

B.《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描写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集中表现了统治级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C.《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本散文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藤野先生》都选自于这本散文集。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1905﹣1930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

二、(8分,每小题8分)7.(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

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

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

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

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

有一技之长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

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

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

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之蒸馏、味同嚼蜡矣。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

因此不常作笔记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

读史使人,读诗使人,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伦理学使人,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

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慢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

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

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1)选文中括号内有四处空出来的词语,依次填入,顺序正确的一项是A.庄重深刻灵秀明智。

B.明智灵秀深刻庄重。

C.明智庄重灵秀深刻。

D.庄重明智深刻灵秀。

(2)对选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论点概括正确一项是A.读各科的书籍,都能起到塑造人的性格的作用。

B.人的思维的缺陷,都能通过读书来弥补。

C.身体百病,都可以借助适当的运动加以根除。

D.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弥补人思维上的缺陷。

(3)下列关于本文的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A.本文主要采用了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的方法论证自己的观点。

B.本文是一篇随笔,作者见解深刻,几乎一句话就是一个观点。

C.文章多出使用排比语句进行说理,增强了说服力和感染力。

D.文章着重阐述了读书的目的、读书的方法和读书的作用,包含着对世人的谆谆教导。

(4)对本文的语言特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B.语言精辟,说理明确。

C.平易流畅,笔法灵活。

D.语言犀利,批判性强。

三、(6分,每小题6分)8.(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没半碗饭时,只见远远地一个汉子,挑着一副担桶,唱上冈子来,唱道: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那汉子口里唱着,走上冈子来,松林里头歇下担桶,坐地乘凉。

众军看见了,便问那汉子道:“你桶里是甚么东西?”那汉子应道:“是白酒。

”众军道:“挑往哪里去?”那汉子道:“挑出村里卖。

”众军道:“多少钱一桶?”那汉子道:“五贯足钱。

”众军商量道:“我们又热又渴,何不买些吃?也解暑气。

”正在那里凑钱,杨志见了,喝道:“你们又做甚么?”众军道:“买碗酒吃。

”杨志调过朴刀杆便打,骂道:“你们不得洒家言语,胡乱便要买酒吃,好大胆!”众军道:“我们自凑钱买酒吃,干你甚事?也来打人!”杨志道:“你理会得什么?到来只顾吃嘴!全不晓得路途上的勾当艰难,多少好汉,被蒙汗药麻翻了!”那挑酒的汉子看着杨志冷笑道:“你这客官好不晓事!早是我不卖与你吃,却说出这般没气力的话来!”正在松树边闹动争说,只见对面松林里那伙贩枣子的客人都提着朴刀,走出来问道:“你们做甚么闹?”那挑酒的汉子道:“我自挑这酒过冈子村里卖,热了,在此歇凉,他众人要问我买些吃,我又不曾卖与他。

这个客官道我酒里有甚么蒙汗药,你道好笑么?说出这般话来!”那七个客人说道:“我只道有歹人出来,原来是如此,说一声也不打紧。

我们正想酒来解渴,既是他们疑心,且卖一桶与我们吃。

”那挑酒的道:“不卖!不卖!”这七个客人道:“你这鸟汉子也不晓事,我们须不曾说你。

你左右将到村里去卖,一般还你钱,便卖些与我们,打甚么不紧?看你不道得舍施了茶汤,便又救了我们热渴。

”那挑酒的汉子便道:“卖一桶与你,不争,只是被他们说的不好,又没碗瓢舀吃。

”那七人道:“你这汉子忒认真!便说了一声,打甚么不紧?我们自有椰瓢在这里。

”只见两个客人去车子前取出两个椰瓢来,一个捧出一大捧枣子来,七个人立在桶边,开了桶盖,轮替换着舀那酒吃,把枣子过口。

无一时,一桶酒都吃尽了。

七个客人道:“正不曾问得你多少价钱?”那汉道:“我一了不说价,五贯足钱一桶,十贯一担。

”七个客人道:“五贯便依你五贯,只饶我们一瓢吃。

”那汉道:“饶不的,做定的价钱。

”一个客人把钱还他,一个客人便去揭开桶盖,兜了一瓢,拿上便吃,那汉去夺时,这客人手拿半瓢酒,望松林里便走,那汉赶将去。

只见这边一个客人从松林里走将出来,手里拿一个瓢,便来桶里舀了一瓢酒,那汉看见,抢来劈手夺住,望桶里一倾,便盖了桶盖,将瓢望地下一丢,口里说道:“你这客人好不君子相!戴头识脸的,也这般罗唣!”那对过众军汉见了,心内痒起来,都待要吃,数中一个看着老都管道:“老爷爷与我们说一声,那卖枣子的客人买他一桶吃了,我们胡乱也买他这桶吃,润一润喉也好。

其实热渴了,没奈何。

这里冈子上又没讨水吃处,老爷方便。

”老都管见众军所说,自心里也要吃得些,竟来对杨志说:“那贩枣子客人已买了他一桶酒吃,只有这一桶,胡乱教他们买吃些避暑气,冈子上端的没处讨水吃。

”杨志寻思道:“俺在远远处望这厮们都买他的酒吃了,那桶里当面也见吃了半瓢,想是好的。

打了他们半日,胡乱容他买碗吃罢。

”杨志道:“既然老都管说了,教这厮们买吃了,便起身。

”众军健听了这话,凑了五贯足钱,来买酒吃。

那卖酒的汉子道:“不卖了!不卖了!这酒里有蒙汗药在里头!”众军陪着笑说道:“大哥直得便还言语!”那汉道:“不卖了!休缠!”这贩枣子的客人劝道:“你这个鸟汉子,他也说得差了,你也忒认真!连累我们也吃你说了几声。

须不关他众人之事,胡乱卖与他众人吃些。

”那汉道:“没事讨别人疑心做甚么?”这贩枣子客人把那卖酒的汉子推开一边,只顾将这桶酒提与众军去吃。

那军汉开了桶盖,无甚舀吃,陪个小心,问客人借这椰瓢用一用。

众客人道:“就送这几个枣子与你们过酒。

”众军谢道:“甚么道理。

”客人道:“休要相谢,都是一般客人,何争在这百十个枣子上。

”众军谢了,先兜两瓢,叫老都管吃一瓢,杨提辖吃一瓢,杨志那里肯吃。

老都管自先吃了一瓢,两个虞候各吃一瓢。

众军汉一发上,那桶酒登时吃尽了。

杨志见众人吃了无事,自本不吃,一者天气甚热,二乃口渴难熬,拿起来只吃了一半,枣子分几个吃了。

那卖酒的汉子说道:“这桶酒被那客人饶一瓢吃了,少了你些酒,我今饶了你众人半贯钱罢。

”众军汉凑出钱来还他。

那汉子收了钱,挑了空桶,依然唱着山歌,自下冈子去了。

(1)选文中最先出场的买酒人的名字是(2)选文中最终打消了杨志的疑虑,让他同意军汉们买酒的一处情节是A.只见两个客人去车子前取出两个椰瓢来,一个捧出一大捧枣子来,七个人立在桶边,开了桶盖,轮替换着舀那酒吃,把枣子过口。

B.一个客人把钱还他,一个客人便去揭开桶盖,兜了一瓢,拿上便吃,那汉去夺时,这客人手拿半瓢酒,望松林里便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