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在现实
中的意义
姓名:
院系: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0-01
学号:
联系电话: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在现实中的意义
在上您的课程之前,我一直认为传统文化已经与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脱节,没有很大的联系,自从您讲了阴阳八卦和易经之类的,我才真正明白我们虽然生存在现代社会里,却也是生活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中。
这种文化的得失与消长,无时无刻不在无形中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把握的深浅,认知的高低,运用的好坏,会直接影响着我们的为人处事,决定着我们的事业成败,影响着我们人生命运的兴衰。
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它既包括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创造与历代圣哲学人的研究探索的成果,也吸收了其它民族文化的精华。
它涵盖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儒家文化主要内容是维系社会、稳定家庭、规范人伦的(君臣父母夫妻)“三纲”。
为了理想社会的实现,中国儒家文化要求社会成员要完善自己的人格,要有“以天下为已任”的胸怀;强调社会的整体利益重于个人一已私利,要求人们能“克已复礼”;建立了一套系统的治世理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道家文化是对自然与人类、社会与个人、主观与客观、肉体与精神等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与冷静的思考后所产生的更具超前意识的思想体系。
儒家文化崇尚阳刚,道家文化崇尚阴柔,二者恰恰构成一个“太极”道家认为客观规律既不可制造,也不可改变,更不可抗拒,因此强调“清静无为”,进而认识它,遵循它。
道家也追求社会的自然、和谐与宁静,因而强调与世无争。
佛教文化发源于印度,但在印度早已衰落,十三世纪后濒于绝迹,而东汉以后传入中国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再次呈现出了它的辉煌。
佛教文化是以宇宙与人体生命为研究对象的一种宗教文化。
佛教文化把物质世界称为器世界,把有生命的动物称为有情众生;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社会思想文化的整合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巨大的思想统摄性,传统文化可以超越地域、阶级、党派、种族、时间的界限,以文化为纽带,以思想为桥梁,产生巨大的而又无形的文化整合力量。
传统文化正是通过人们心理上的认同、感情上的拥戴、行为上的遵守,如同一只无形之手将人们联系起来,形成“同心同德”的社会整合力量,将整个
民族的感情、意志凝聚成为一个牢固的整体。
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民族文化的发展。
(二)传统文化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在动力
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现代经济之树成长的土壤,蕴含着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在因素与动力。
在经济社会中,传统文化一直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准则。
如佛教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因果报应观,告诉人们做什么事都要想到后果,不然,你的所作所为会得到相应的报应;道教的“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告诉你,天地因为不自生,所以长生,圣人因为心里想着别人,所以被人尊重。
因此你不要置自己于风口浪尖,在别人都进的时候,你退一下,你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当别人都置身于事情之中的时候,你跳出来,不然,你不但玩不成,并且连小命都会玩丢;儒家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会规范你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举止,让你知道有些事情做了是可耻的,有些事做了是无地自容的。
从这里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是多么巨大。
(三)中国传统文化是塑造公民现代人格的精神资源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典型的“德性文化”,其最有继承价值的部分就是传统道德。
传统道德中的精华为社会主义新道德体系的建构提供资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重要的原料和营养。
孝悌之道为起点,阐发出的社会关系伦理大道。
传统道德从最切近的孝悌之道引发出处理不同社会关系的伦理道德,由近及远富有感召力;由己及人,容易引起人的共鸣;由小及大,由家及国及天下,层层推进。
古人曰:百善孝为先,从古至今,孝道一直是中国社会最重要的伦理规范,是一切伦理原则的起点和核心,“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以孝为开端加以推广放大,阐发出孝敬父母、赡养老人、夫妻之间互敬互爱忠贞专一、长幼之间友爱恭让、邻里之间互帮互助和睦相处、重视家庭、工作认真上进、遵纪守法、爱国等等优良传统。
我们今天开展公民道德建设,要想使各项道德规范深入人心,取得实效,就要效法中国传统道德的“阐发之道”。
以天人合一为核心,建立人与自然的伦理大道。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是一种大伦理观,其“天人合一”思想为建立现代的生态伦理、协调人与自然关系提供了
丰富的思想资料。
人的精神应该与天地相通,这不仅是理论上的认识,而且也是人生修养的极高境界,主观客观的统一。
以简朴和谐为宗旨,构建健康愉悦的处世理念。
反对奢侈浪费,提倡简朴的生活方式。
《孟子》中“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都考虑到了资源的保护、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现在读到这些文字,既应表现出我们深深的敬意,也应产生发自内心的歉疚。
中国文化注重道德,重视家庭、珍惜亲情,强调中和而反对偏激、极端,更以“内省”为特征。
因此,既有助于社会成员人格的完善,又可开发人的智力层次,升化人的精神境界;更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与有序,能缓解社会矛盾,防止与减少社会犯罪,使人在宁静的心态中求得身心的健康。
正是由于我们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中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一致的思想。
总之,我们要建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配套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要建设与现代经济生活、物质生活相适应的现代精神生活,就要汲取统道德文化的资源,补充现代人的精神养料。
(四)传统文化对现代生活观念的引导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经过两千多年的考验,己深深融入中国人的生活之中。
现代中国人要走向现代生活,心须具备现代健康文明的生活观念。
中国传统文化至少有三点对树立健康文明的现代生活观念有借鉴价值:一是积极的入世精神;二是务实的实用理性精神;三是乐感文化精神。
所谓“入世精神”,就是关心社会现实的人生态度。
积极的入世精神,是以儒(孔孟)墨(墨子)法(旬子、韩非子)三家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共同特点,它有利于树立积极的生活观念。
所谓实用理性精神,是一种普遍现实的生活观念。
中国传统文化从产生开始就是一种以伦理思想为核心的实用理性文化。
传统文化主干的儒学就是适应中国社会现实需要的、使用兼具、内外无二、本末一贯的“实学”。
正是在有着这种内在精神的儒学的熏陶下,数千年来,中国人形成了勤劳实干、践履笃实、不尚空谈、朴实坦诚、反对虚妄的务实主义的生活态度,才能“在一切实际事务中……远胜过其他东方民族。
”
所谓“乐感文化精神”是指一种乐观的生活心态。
积极的入世态度和务实精
神都是为了追求和保持今世的幸福与快乐。
中国传统文化中“贵和持中”的思想运用到现代生活中就是一门高深的生活艺术,或说生活技巧,有利于树立一种辩证、开朗、乐观、健康的生活心态。
“贵和持中”的思想是最具有东方色彩和充满生活智慧的理论。
它运用在日常生活中的人际关系上,“和”就成为了一种调和社会矛盾使之达到中和状态的深刻哲理。
上了您的课程,了解了很多与武术有关的传统文化,包括少林寺文化随着历史的破败与兴亡和少林寺的文化精髓,并且传统文化还与我们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通过讲金庸、古龙、梁羽生的武侠小说,以及小说中的侠义精神,爱国情怀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都是不可或缺的。
姓名:
院系: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0-01
学号:
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