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射波法测桩原理及方法
反射波法测桩原理及方法
反射波法测桩基本原理
假定桩为一维弹性杆件,其材料由介质密度ρ确定。如果 用C 表示在杆件中传播的应力波(纵波)波速,则C 与杆件 的弹性模量E 和介质密度ρ的关系用以下公式表示:
C=
E
ρ
用A 表示杆件任一截面的面积,则定义波阻抗为:
Z = ρ CA =
EA C
在应力波作用下,波阻抗综合反映了杆件材料的物理性 质及其几何尺寸的变化。
V I + V R = VT F I + F R = FT
FI Z1
−
FR Z1
=
FT Z2
Z 1 (V I − V R ) = Z 2V T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联立求解可得:
质点作用力反射系数 质点振动速度反射系数
R R
F
= = = =
FR Z = FI Z V V
R I
2 2
− Z + Z
2 2
1 1 1 1
V
= − = =
RV
VR Z 2 − Z1 = = − VI Z 2 + Z1
桩底支承介质较桩身混凝土软以及桩身缩径、断裂、 离析、夹泥等均会出现波阻抗减小的现象。此时,反 射系数Rv>0,在速度检测器接收的曲线上,反射波相 位与入射波相位相同。由于RF<0,则反射波为上行拉 伸波,与入射波(下行压缩波)传播方向一致。 如果桩完全断裂,Z2≈0,发生全反射,质点应力为 0,质点振动速度加倍。应力波在断裂位置以上多次反 射,形成震荡曲线。检测不到断裂位置以下信息。
反射波时域曲线实例
钢筋混凝土灌注桩: 旋挖成孔,灌注C35 商品混凝土。 上图为重锤敲击, 波形呈现低频大振 幅衰减振动,表明 桩头浅部有严重缺 陷; 下图为轻锤敲击, 缺陷位置明显。
反射波时域曲线实例
同一根桩处理前后的检测曲 线。 φ600钻孔灌注桩,强 度C30,反循环成孔。 上图为本桩初次检测时的时 域曲线,桩顶下3m左右离析, 桩底反射不明显。施工方凿 除约5m桩身,重新浇灌。下 图为一个月后再次检测的曲 线,可以看出桩顶下5m有明 显的阻抗变化界面,桩底反 射清晰。
反射波时域曲线实例
反射波法测桩的基本原理就是通过接收到的由敲击桩顶而 产生的弹性波(纵波)反射回来的信息,找出桩身波阻抗发生 变化的界面,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从而对桩的结构完整性进 行评价。 敲击桩顶产生的弹性纵波遇到桩身波阻抗变化的界面时会 发生反射与透射,根据应力波传播理论,波阻抗变化界面两侧 质点振动速度、作用力满足下列条件:
素混凝土灌注桩: 长螺旋钻取土成孔, 灌注C30商品混凝 土。 上图为完整桩曲线 下图为断桩曲线
反射波时域曲线实例
素混凝土灌注桩:长螺 旋钻取土成孔,灌注 C30商品混凝土。 上图为6-4号桩第1次测 试曲线,波形呈现低频 大振幅衰减振动,表明 桩头浅部有严重缺陷; 施工方开挖后,发现桩 头下30cm断裂;下图 为去掉断桩头后再次检 测的曲线,桩底反射明 显。
Z Z
− Z + Z
质点作用力透射系数 质点振动速度透射系数
I
F
FT FI V V
T I
2 Z 2 Z 2 + Z 2 Z 1 Z 2 + Z
1
IV
1
公式中下标 I、R、T 分别代表入射波、反射波和透射波; F 代表质点作用力,V 代表质点振动速度;Z1、Z2 分别代表 界面上、下波阻抗。
讨论:
1. 波阻抗减小(Z1>Z2)
反射波时域曲线实例
左上图:φ 800钻孔灌注桩 ,C25, 桩底同相反射。 右上图: φ1500人工挖孔嵌岩桩, C35,桩底反向反射。 左图: PC-A400(75)-10,5 , C60 预应力管桩,桩底同相反射。
反射波时域曲线实例
上图: PC-A400(75)-10,5 , C60预应力管桩,锤击法沉桩。 时域曲线来回振荡,可见桩 底反射信号。分析判断桩顶 下2.6m左右存在裂缝,施工 方开挖检验,实际裂缝位置 在桩顶下2.9m处。 下图:φ1000钻孔灌注桩,强 度C25,反循环成孔。桩顶下 6.5m严重扩径,形成重复反 射,无桩底反射信号。
VR Z 2 − Z1 RV = =− VI Z 2 + Z1
3、波阻抗近似相等(Z1≈Z2) 在这种情形下入射波发生全透射。对某些嵌岩桩,当 桩底基岩与桩身混凝土阻抗接近时,将检测不到桩底反射信号, 此时应采用其它方法对桩进行检测。
分类:缩径类缺陷与扩径类缺陷
桩的波阻抗变化情况无非以上三种,检测中经 常遇到的是前两种情况。为了工程应用方便, 对有缺陷的桩通常将第一种情况称为缩径类缺 陷,第二种情况称为扩径类缺陷。缩径类缺陷 包括缩径、夹泥、离析、断裂、裂缝等;扩径 类缺陷包括扩径、鼓肚等。缩径类缺陷最常见, 也最为复杂,稍不留意就会误判,因此在掌握 基本动测理论基础上积累实践经验非常重要。 下面演示一些工程实例。
RV
2、波阻抗增大(Z1<Z2)
VR Z 2 − Z1 = = − VI Z 2 + Z1
桩底支承介质较桩身混凝土硬(如某些嵌岩桩)以及桩身 扩径、鼓肚等均会出现波阻抗增大的现象。在这种情形下,反 射系数Rv<0,在速度检测器接收的曲线上,反射波相位与入 射波相位相反。由于RF>0,则反射波为上行压缩波,与入射 波(下行压缩波)传播方向相反。 当桩头疏松或覆盖有较厚泥土时,Z1远远小于Z2,可认为 Z1近似等于0,则质点振动速度为0,质点作用力则加倍。此时 往往接收不到速度信号,或接收到的速度曲线杂乱,无法识别。 因此为了保证能够接收有效反射信号,应对桩头进行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