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落实精细化管理措施提升机电设备管理水平

落实精细化管理措施提升机电设备管理水平

落实精细化管理措施提升设备管理水平-----2013年七台河洗煤厂机电设备标准化管理总结七台河洗煤厂机电设备管理工作以保证洗煤机电设备正常运行为基础,以内涵式提效发展思想为指导,以追求机电设备效能最大化为重点,以集团公司相关要求为目标,坚持提高机电设备完好率、运转率,强化机电设备维护保养、落实精细化管理措施,全面提升机电设备管理水平。

遵循“学习、调整、总结、提升”的管理思路,强化四个管理,全方位开展机电设备管理升级达标活动。

为洗煤厂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管理上水平提供了保障。

一年来,七台河洗煤厂在全厂员工的努力下,严格落实机电设备精细化管理措施:坚持一个标准(即:七台河洗煤厂机电管理标准汇编)、坚持二个培养(即:培养机电队伍的学习标准的能力,培养机电队伍执行标准、创新的能力)、坚持三级管理(即:厂、科、班组管理)、坚持四个强化(即:强化机电润滑管理、强化机电巡检管理、强化机电检修管理、强化机电运行管理)、坚持五个做到(即:现场管理做到、巡回检查做到、机电检修做到、检修人员做到、机电设备润滑做到),使机电设备完好率稳步提升至97%以上,机电事故率降低至0.34%以下,电动机烧损降至50KW/年以下。

为七台河洗煤厂正常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具体做法是:一、坚持一个标准,为机电设备标准化管理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机电设备标准化管理的提升,必须依托一个标准,2009年七台河洗煤厂出台了企业内部机电管理标准《七台河洗煤厂机电管理标准汇编》,依据这个标准,2013年我厂出台了《七台河洗煤厂机电设备管理考核方案》等相关8项考核方案,为机电设备标准化管理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二、坚持二个培养,促进了专业技术队伍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的提升1、培养机电队伍学习标准的能力。

坚持厂、科、班组三级培训制度,学习标准、学新工艺、学新技术。

厂定期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授课,由厂教育科组织统一培训。

厂组织专业工种技术比武,科级单位利用班前时间,由机电技术人员讲解机电技术知识。

班组运用师傅带徒弟的办法,传授现场操作维修技术。

通过这有效的办法,使机电队伍的整体维修技术水品稳步提升。

一年来厂、科、班组专业技术培训共次,参加学习人员名。

2、培养机电队伍执行标准、创新的能力。

通过厂、科、班组三级培养,使专业技术人员的执行标准的能力显著提升,不标准的活不干,干就干标准活。

一年来,被厂采纳的小改小革共项,创造效益万元。

三:坚持三级管理,促进了机电设备完好率提升,降低故障率强化监督,以点带面,完善考核机制。

坚持厂、科、班组三级管理制度及考核体系,建立并规范了车间、班组的各种机电设备管理基础记录,把机电设备维护保养的内容和标准溶解到机电设备管理活动当中去,使维护和保养工作做到了有质、有量、有形、有效的开展,做到机电设备维护保养工作经常化。

开展了以“包保养”、“包巡检”、“包治漏”、“包隐患整改”、“包管理”的“五包”为内容的包机组活动。

由于包机组职责清晰,标准明确,做到了级保养和小事不出包机组。

开展了“三级四检”活动。

三级:是厂、科、班组对设备的三级检查。

四检:是厂组织月、旬联合检查;科组织周检查;设备专业管理人员和维修工的日检查;岗位操作人员对设备的点检。

实行月考核评比,奖励先进,处罚后进,以点带面,相互拉动,经验推广,全面提升机电设备质量标准。

坚持“技术人员查隐患、专业人员抓落实、管理人员抓监督”的“三位一体”动态隐患整治闭环,确保生产现场各类机电隐患及时消除。

以点带面,发挥典型作用。

在生产单位突出机电作用,积极开展创建“亮点”工程活动,通过典型引路,样板示范,经验推广,全面提升机电质量标准。

一年来,厂、科组织机电设备联检次,共查出并治理隐患项。

四:坚持四个强化管理,延长机电设备使用周期,向管理要效益运用抓细节、严过程、控动态的精细化管理,分阶段、有步骤地组织实施,促进了机电设备质量标准化工作的整体联动。

1、强化机电润滑管理:润滑是设备维护保养重要手段。

在设备的润滑中主要抓细化职责和制定润滑标准,做到“五定”,即:定人员,定时间,定注油点、定油量、定油质。

使岗位人员明确所属设备的润滑点及润滑油种类,通过测定,对每台设备的每个注油点都制定相应的润滑周期,做到了点点有人管,事事有专责。

例:我厂洗煤车间的6台DMS型脱介筛,通过严格的润滑管理,使脱介筛的运行寿命平均延长3年,可节约新品投入近200万元。

2、强化机电巡检管理:依托“三级四检”活动,重点强化班组级巡检,采取“六应六到、三比较”,强化动态巡检和静态巡检相互交叉进行,保证巡检质量。

一年来,通过巡检而避免的机电设备事故次,挽回经济损失万元。

3、强化机电检修管理:通过巡检实时监控机电设备运行状态,对每台设备的每个配件都制定出使用周期,变故障检修为周期性计划性检修,检修(安装)作业实行《检修(安装)作业指导书》,内容包括:开工报告、图纸及需用材料配件设备、工序及质量标准、安全规程、技术规程、应急预案、规程贯彻、现场记录、竣工验收报告。

科学规范了检修作业从开始到结束各个环节的工作,实现了检修(安装)作业的闭合管理。

一年来,计划检修项,中修设备台,检修合格率为%.4、强化机电运行管理:强化了机电运行闭合管理,对机电设备的运行进行全过程的动态、静态管理。

具体做法是:运转司机负主要责机电设备的动态监控并详细记录、汇报。

机械包机人实行动态巡检和静态巡检,发现及处理的问题详细记录在运行记录上并及时汇报。

电气包机人实行动态巡检和静态巡检,发现及处理的问题详细记录在运行记录上并及时汇报. 三方面人员同时对同一台设备监控并及时的记录在同一运行记录上,这样就有效地保证了对机电设备状态的监控,为机电设备的保养维护、检修提供了强有力地基础保障,极大地降低机电设备事故率。

五:坚持五个做到,是机电设备标准化管理水平提升的有力保障1、现场管理做到:一整齐、二畅通、三净、四无、五不漏”。

即“一整齐”:在用设备布置、备用设备配件摆放、工具摆放、管线布置整齐。

“二畅通”:人行、物料通道畅通;空气流动畅通。

“三净”:设备净;工完料净;地面、墙壁、窗户净。

“四无”:无积煤;无积油;无积尘;无积水。

“五不漏”:不漏煤;不漏油;不漏水;不漏气(汽);不漏电。

2、巡回检查做到:“六应六到、三比较”。

即:六应六到:应走到的地点脚到不遗漏;应触摸的检查点手到摸准;应看到的情况眼到看明白;应听声响的地方耳到听清;应嗅气味的区域鼻到嗅准;应分析的情况脑到勤分析;三比较:表计实际指示与标准比较;同类型设备之间互相比较;本次检查情况与上次比较。

3、机电检修做到:“三条线”、“三净”,”四不施工”,”四不乱用”,”五不准”,”五不交工”;即:三条线:(1)工具摆放一条线、(2)配件零件摆放一条线、(3)材料摆放一条线;三净:(1)停工场地净、(2)检修场地净、(3)开工场地净;四不施工:(1)任务不清、情况不明、图纸不清不施工;(2)安全措施不健全不施工;(3)质量标准、技术措施不交底不施工;(4)上道工序质量不合格下道工序不施工;四不乱用:(1)不乱用大锤、管钳、扁铲;(2)不乱拆、乱卸、乱栓、乱顶;(3)不乱动其它设备;(4)不乱用其它设备零附件;五不准:(1)没有检修作业单不准动火;(2)不戴安全帽不准进入现场;(3)没有安全带不准高空作业;(4)没有检查过的起重设备不准起吊;(5)危险区没有警示栏杆(绳)无人监护不准作业;五不交工:(1)不符合质量标准不交工;(2)没有检修记录不交工;(3)卫生不规格化不交工;(4)检修工具清点不清不交工;(5)检修更换下来的配件零件清点不清不交工。

4、检修人员做到:“四懂”、“三会”即:四懂:(1)懂结构:熟练拆装设备并达到工艺要求,会看简单机械图纸。

(2)懂原理:熟知设备运行原理、维护原理。

(3)懂性能:熟知设备工作参数、技术要求。

(4)懂用途:熟知设备使用范围。

三会:(1)会使用:熟悉设备的性能、结构、工作原理,学习和掌握操作规程,操作技术熟练准确。

(2)会维修保养: 学习和执行维护、润滑要求,按规定进行清扫、擦洗,保持设备及周围环境的清洁。

根据点检的要求,对设备各部位技术状况进行检查判断;能鉴别出设备的异常现象及发生部位,找出原因;能按设备完好的标准判断设备的技术状态。

(3)会排除故障:设备出现故障,能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故障扩大;能完成一般的调整和简单故障的排除。

5、设备润滑做到: 五定:(1)定质:根据设备、型号、性能、输送介质、负荷大小、转速高低以及季节不同等因素,选用不同种类润滑油脂牌号,按石油产品规定标准定质量标准,即设备各润滑部位要求使用何种牌号的油,并保证油料不受污染或变质。

(2)定量:根据设备型号、负荷大小、转速高低、工作条件等因素所确定的润滑油在实际中每台设备的用油量,每个润滑点加油多少为宜,各润滑油箱容量是多少,每月油箱添加量应是多少。

(3)定点:保证设备每个活动部分及磨擦点达到充分润滑,即设备有几个润滑点。

(4)定时:根据润滑油脂性能与设备工作条件、负荷大小以及使用要求,对设备输入一定量的润滑剂。

即正常时各润滑点多长时间换一次油,并根据油箱油质情况采取不同的换油方式。

(5)定人:润滑部位注油及润滑材料的发放、保管要专人负责,即:每班加油由专人负责,润滑材料发放、保管由保管员兼职负责。

六:强化基础工作,不断提高机电设备规范化管理1、规范设备全过程管理(厂级、科级、班组级)的制度、档案、记录,统一标准,规范记录,月考核评比。

2、规范现场设备管理制度,“二程二制一措施”、系统图等。

统一标准。

3、规范帐、卡、牌、号等,统一标准。

4、规范吊挂、管路颜色、标识等,统一标准。

5、规范特种设备、压力容器等管理制度。

6、规范业务流程,标准化办公。

7、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下,厂投入资金对标准化库房进行了维修,设备分类规范摆放,库容库貌有很大改观。

以上是我厂在机电设备标准化管理的一些做法,与先进单位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借鉴兄弟单位在标准化建设方面好的经验好的做法,不断提高我厂标准化管理水平,增强服务意思,为推进机电设备标准化管理再上新台阶而不懈努力。

七台河洗煤厂2014年2月8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