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古诗三首:
1.《元日》作者()()代,
()()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
()()。
千门万户()()日,总把()()换旧符。
2.《清明》作者()()代,
()()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何处有,牧童遥指()()村。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代,独在()()为异客,每逢
()()倍思亲。
遥知
()()登高处,遍插()()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一首抒写()的千古绝唱,作者是()代诗人
(),当时诗人在长安恰逢()佳节倍感(),非常(),写出了“( , )”。
十、纸的发明:
古人看书需要用车拉,可以用__________这个成语来形容。
原因是当时的书用竹简制作,重量太___,后来蔡伦发明了纸,这种纸可以用__________这个成语形容。
造纸术发明以前,我们的祖先用刀把文字刻在
________________上,或者铸刻在____________上。
后来,又刻在____________上。
再后来,在________________上写字。
西汉时代,人们用______来造纸。
东汉时代,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现在纸的家族里有书写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赵州桥
《赵州桥》是篇()的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的()、()和(),赞美了()。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这句话起着()的作用。
赵州桥的设计特点是()和
()。
栏板上雕刻着____________图案:有的刻着__________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__________________;有的刻着
____________,前爪相互抵着,各自________________;还有的刻着________________。
十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清明上河图》画的是____(南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场面,使我们看到了八九百年以前的____________,看到了当时普通百姓的______________。
语文园地三
1.文学常识:
文房四宝:笔墨()
雅(yǎ) 人四好:琴棋()
花中君子:梅兰()
中医四诊:望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