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n
g s
1
初二物理透镜练习题和答案
A 卷
一、选择题
1、由于下雨,一透明塑料薄膜的顶棚积满了水,形状如图所示,下面关于它的讨论正确的有( )
A .这些水构成一个凸透镜,它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
B .透镜必须是固体,水不可能成为凸透镜。
C .水的下表面虽然近似于球面,但上表面却是平的,所以它不可能起凸透镜的作用。
C .只要是透明物质,就有可能构成透镜。
2、下列各镜中,不能改变光束会聚或发散性质是( )
A .凸透镜
B .凹透镜
C .凸镜 C .平面镜
3、如图所示,四幅图均表示光线通过凸透镜前后的传播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C .
4、一凸透镜的焦点为F ,一凹透镜的焦点为F′,让这两个透镜的一侧都正对着
太阳,则在两透镜的另一侧的焦点上,F 与
F′的温度相比( )
A .F 点的温度较高
B .F′点的温度较高
C .两点温度一样高C .无法判断
5、关于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平行射向凸透镜的一束光,经折射一定交于凸透镜的焦点。
B .经过凸透镜会聚的光线一定交于一点。
C .凸透镜只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发生会聚作用。
C .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一定不改变传播的方向。
6、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在离透镜10cm 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亮点,那么当物体在凸透镜前25cm 处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可以得到( )
A .倒立缩小的实像
B .倒立放大的实像
C .正立缩小的实像 C .正立放大的实像
7、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30cm 的地方,在离物体45cm 的光屏上可以得到烛焰的清晰的像,则( )
A .凸透镜的焦距是90cm ,像是放大的。
B .凸透镜的焦距是18cm ,像是放大的。
C .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像是放大的。
C .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像是缩小的。
8、某物体通过凸透镜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像与凸透镜距离为20cm ,则此凸透镜的焦距为( )
A .f<10cm
B .10cm<f<20cm
C .f>20cm C .无法判断
9、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如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倒立的像,量得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为24cm ,则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A .20cm
B .15cm
C .12cm C .10cm
10、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 ,当物体放在距焦点5cm 处,一定能得到( )
A .正立放大的虚像
B .倒立放大的实像
C
.倒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放大实像或正立放大虚像
提示:
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和凸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3、根据凸透镜的性质——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6、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7、由题可知,物距为30cm,像距为15cm
8、f<20cm<2f 所以10cm<f<20cm
9、24cm>2f 即 f<12cm
第1题 正确答案为 AD
第2题 正确答案为 D
第3题 正确答案为 C
第4题 正确答案为 A
第5题 正确答案为 D
第6题 正确答案为 A
第7题 正确答案为 D
第8题 正确答案为 B
第9题 正确答案为 D
第10题 正确答案为 D
B卷
二、填空题
11、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移动凸透镜的位置,直到地上的亮斑最小最亮,这亮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是________,亮斑所在的位置就是该凸透镜的
_________。
12、当凸透镜焦距为20cm时,要在光屏上成一
缩小的像,蜡烛可在距凸透镜___________移动,
要使像变大些但仍是缩小的,蜡烛应(填“远
离”或“靠拢”)凸透镜,同时光屏离凸透镜
应___________(填“近”或“远”)些。
13、如图所示,把蜡烛放在a、b、c、d各点,调节光屏的位置,则:(其中F为焦点,P为二倍焦距处)
(1)在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时,蜡烛放在___________点上。
(2)在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时,蜡烛放在___________点上。
(3)当屏上出现与物体等大的实像时,蜡烛放在___________点上。
(4)当屏上观察不到像时,蜡烛放在___________点上。
(5)当蜡烛放在___________点上,凸透镜不可能成像。
(6)若把蜡烛入在C点上,能成倒立、___________的实像,把屏和蜡烛的位置颠倒一下,则成
___________的、倒立的实像。
答案:
11、焦距;焦点
12、40cm之外;靠拢;远
13、⑴ c;⑵ a;⑶ b;⑷ d;⑸ F;⑹放大;缩小
三、综合题
14、给你一些透镜,你怎样鉴别它们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请写出三种方法。
2
3
答案:
(1)观察法: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
(2)聚焦法:把透镜正对太阳,上下移动透镜的位置,能在地面上找到会聚点的是凸透镜,反之为凹透镜。
(3)成像法:将透镜靠近书本等物体,能看到放大正立的虚像,起放大作用的是凸透镜,反之为凹透镜。
15、如图所示,光射到某光具上,要使出射光线沿水平方向射出,请在图中画出三种不同的光学元件。
解答:
如下图所示
中考解析
一、中考要求
透镜及透镜的成像规律是历年中考的必考内容,考查的知识点有透镜的种类及光学性质、凸透镜成像的条件和规律。
常见的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作图题。
二、中考新题例说
1、(上海)在下图中,凸透镜焦距为10厘米。
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当蜡烛在15厘米刻度处时,为了在光屏的中心找到像,应调整光屏的____________,并将光屏向____________方向移动(选填“远离透镜”或“靠近透镜”
)。
答案:高度 靠近透镜
2、(陕西省)某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先后使烛焰位于a 、b 、c 、d
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
实验后,他归纳出以下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
A .使烛焰位于a 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
B .使烛焰位于c 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
C .使烛焰位于a 点时,成缩小的实像
D .使烛焰位于d 点时,成放大的实像答案:D
3、(黄冈市)如图,是一种称之为“七仙女”的神奇玻璃酒杯,空杯时什么也看不见,
斟上酒,杯底立即显现出栩栩如生的仙女图.下列对仙女图形成原因的探讨,正确的是( )
A .可能是酒具有化学显影作用
B .可能是酒的液面反射,在酒中出现放大的像
C .可能是图片在杯底凸透镜焦点处成放大的像
D .可能是斟酒后杯底凸透镜焦距变大,使图片显影答案:D
课外拓展
1、我国历史上的冰透镜
早在我国西汉(前206~公元25年)《淮南万毕术》中就有关于冰透镜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
艾承其影,则火生.”其后,晋朝张华的《博物志》中也有类似记载。
冰遇阳光会熔化,冰透镜对着太阳却能聚光使艾绒着火,令人怀疑。
清代科学家郑复光(1780一?)根据
《淮南万毕术》的记载,亲自动手做过一些实验,证实冰透镜的确可以取火。
他在“镜Array镜冷痴”中写道,将一只底部微凹的锡壶,内装沸水,用壶在冰面上旋转;可制成光滑
的冰透镜,利用它聚集日光,可使纸点燃。
2、水透镜聚光取火
如图所示,用粗铁丝弯成圆圈;圆圈上蒙一层透明的塑料薄膜.在薄膜上面倒入适
量的水,薄膜受到水的压力作用下坠,形成了水透镜.将水透镜支在一定的高度,让阳
光穿过透镜,在地面上聚焦,便可以将放在地面的纸片点燃。
实验中的这种水透镜也经常会给人类带来意想不到的灾难。
如在人迹罕至的热带丛林,常常发生神秘的
大火,使大片森林付之一炬,许多鸟兽葬身火海。
起初人们并不知道森林起火的原因,经过长期的调查与研
究,终于后来发现了起火的原因.原来,每天清晨,林木的树叶上常挂着露珠,由于地处赤道附近,太阳虽
然刚刚升起却已骄阳似火,烈日炎炎,阳光照在露珠上,而每颗露珠又恰似凸透镜使阳光会聚于焦点.假若
恰好有枯草或干树叶位于这个焦点上。
它们很快就会被点燃起来.特别是小鸟爱用干草或枯枝在树枝上搭巢,
森林大火常从鸟巢烧起。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