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动画的定义:动画一词源自拉丁文字源Anima,是灵魂的意思,而Animare则指赋予生命,因此Animate被用来表示使...活动的意思,广义而言,把一些原先不活动的东西,经过影片的制作与放映,变成会活动的影像,即为动画。
2.利用视觉暂留的原理,在一幅画面还没有消失前播放下一幅画面,就会造成一种流畅的视觉变化幻觉。
3.电影采用了每秒24幅画面(frame,即帧)的速度拍摄、播放,电视则采用了每秒25幅(PAL制(国内))或30幅(NSTC制(欧美))画面的速度拍摄、播放。
4.如果高于这个速度,我们成称为“升格拍摄”,即慢镜头;如果少于这个速度拍摄,则称为“降格拍摄”,即快镜头。
5.法国电影史将1877年8月30日定为动画的生日,那是法国光学家兼画家艾米尔·雷诺发明的“光学实用镜”获得专利的日子。
6.1906年,法国人艾米尔·柯尔运用摄影上的定格技术,用负片拍摄动画影片《幻影集》。
它与美国的布雷克顿的《滑稽脸的幽默相》皆被宣称是第一部手绘动画。
7.1915年美国人艾尔·赫德发明了在赛璐珞片上分层绘制图案的方法。
8.1914年动画家温瑟·麦凯的《恐龙葛蒂》包含了完整的故事情节、角色个性,十分富有娱乐性,并且是第一部注重动作的“拟真”与“夸张”的动画片,可以说开创了美式动画的时代。
9.温瑟·麦凯其后创作了史上第一部由动画制作的动画纪录片《鲁斯坦尼亚号之沉没》。
10.1915年麦克斯·佛莱雪发明了“转描机”,他在1916年到1929年创作的《墨水瓶人》和《小丑可可》,就是利用转描机创造出了活灵活现的角色动作。
13.迪士尼被称为“商业动画之父”。
14.约翰·胡布理与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开了一家动画公司,取名为“美国联合制片公司”。
15.1942年加拿大国家电影局的动画部门成立,由诺曼·麦克拉伦主持。
16.手琢治虫认为关注角色内心世界,比关注动作更为重要,他的著名的作品包括《铁臂阿童木》、《森林大帝》、《怪医黑杰克》。
18.吉卜力工作室以制作影院动画为主,宫崎骏的著作包括《风之谷》、《天空之城》、《龙猫》、《萤火虫之墓》、《魔女宅急便》、《侧耳倾听》、《红猪》、《幽灵公主》、《千与千寻》。
19.1982年押井守首部执导的动画片《福星小子》。
他的作品始终具有浓厚的个人色彩,强调“影像至上”的视觉美感,大量运用电影语言和象征符号来阐述故事,并通过冗长的辩证来探寻真实与虚幻之间的联系、表象与真实的冲突。
押井守的《攻壳机动队》甚至成为美国拍摄《骇客帝国》的灵感来源。
20.1988年大友克洋所推出的《阿基拉》是其代表作,这部动画长片以细腻、写实的画风与晦涩、玄妙的内容将日本动画艺术推向另一个高度。
大友克洋擅长创造虚幻的时空背景,以宏大的场面与细腻的笔触,转换虚幻与真实中间的交替,他的作品被赞扬的是其“真实感”,还有故事中所富含的哲理和对人类的终极关怀。
他的作品有《阿基拉》、《老人Z》、《回忆》、《蒸汽男孩》。
22.中国最早研究动画的艺术家万氏兄弟:万籁鸣、万古詹、万超尘。
23.1941年万氏兄弟完成80分钟的动画片《铁扇公主》首次在黑白胶片中将火焰染成红色。
26.20世纪60年代是中国动画的辉煌时期,万氏兄弟的动画长片《大闹天宫》、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开创了中国动画的新局面。
29.1991年,迪士尼推出《美女与野兽》,他们也只用了电脑三维技术来制作了其中一段在宫殿中跳舞的场景而已。
1995年推出的《玩具总动员》是第一部全电脑三维技术制作的动画影院长片。
31.日本动画的发展包含几项特点:商业化的运作模式、电脑动画片与影院动画片的差异、与漫画密不可分的关联产业、游戏产业的发达带动技术的发展。
极度商业的电视动画片与艺术家个人风格强烈的影院动画片同时立足于日本动画界,展现了日本动画多元化的发展状况32.挖剪动画又称剪纸动画,“表现质感”是挖剪动画的重要特征,此种动画可以使用手绘创造质感,或是直接剪裁特殊的纸张、布料等,让光线由上向下照射,充分呈现材料的质感。
中国的《鹬蚌相争》就是水墨质感的挖剪动画。
34.另一种挖剪动画的制作手法是让光线右下往上照射,物体的轮廓是表现的重点,呈现出如同剪影般的效果。
如洛特·雷尼杰的《拇指神童》。
35.沙画与玻璃画这两种形式,都是通过逐格渐进地改变动作而产生“动”的效果。
36.凯洛琳·丽芙的杰作《街道》,亚历山大·佩特洛浦的《老人与海》都是玻璃动画。
37.粘土动画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转变本身的形状来产生动画效果,例如改变外形、体积;另一种是替换不同的部位来产生动画效果,例如替换嘴巴、眼睛。
38.实物动画与偶动画的差别在于:偶动画中的角色是创作者自行设计和制作的人型或动物玩偶,而实物动画则不改变物件原本的面貌,目的是将没有生命的物体模拟成有生命的生物。
39.真人动画的技巧被视为“杂耍电影”的一种,演员表演某种动作姿势,拍摄完之后再表演另一种姿势,当这些静止的姿势被组合在一起播放时,会产生怪异、虚幻的效果。
40.电脑三维动画的制作流程:建模、贴图、动作、特效、渲染、合成。
42.中国学派:中国的动画片从传统绘画、壁画、年画、雕刻、明间工艺和地方戏曲等各个艺术领域汲取丰富的养料,逐渐形成一种艺术风格,被称为动画中的“中国学派”。
《骄傲的将军》、《神笔》是中国学派的开山之作。
43.中国动画的艺术特征:1.情节写意,中国的动画片在情节设计上更重视“过程”而非结果。
创作影片时美术思维更胜于电影思维。
2.动作写意:中国的动画动作设计更重视“功能性”而不是合理性。
中国动画中,人物的动作设计多是在真实动作的基础上加以写意的描绘,设计者很重视动作和谐的节奏和韵律,表现飘逸,优美的姿态,用意象化的描绘,将日常生活中的动作转化为写意的表演。
3.形象写意:动画片的形象,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经过幻想式的虚构、高度的概括所创造出来的。
动画片的形象是外部特征和内在性格的结合。
形象的内在性格也由于外形的夸张和概括而显得格外鲜明。
4.主题写意:中国的动画片一向被赋予“寓教于乐”的使命,他们往往通过幻想的故事或象征的形式,来表现深刻的主题。
中国动画片的主题又经常是含蓄的、隐晦的,以简单的故事反映深刻的哲理,而不像西方动画片推崇善恶对立。
44.迪士尼的动画片的特点包括:以剧情片为主,情节曲折,人物性格鲜明,动作表演生动夸张,音乐优美动听,适合绝大多数观众的审美口味。
45.迪士尼的动画片逐渐形成特有的美术特征:故事通常是公式化的发展,情节的展开是因为善与恶的二元对立,而困难的解决方法是靠魔力或是奇迹。
故事多半是以大团圆作为结局,努力迎合广大观众的心理需求。
英雄人物也是迪士尼动画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其次以音乐作为叙事的工具是迪士尼动画片的重要特征。
46.约翰·胡布里逐渐厌倦迪士尼追求完美、神话的动画风格,他希望创造出能反映现实生活的动画角色,因而开始尝试以简单的线条来塑造角色,并且在声音方面作了许多实验性的探索。
47.1945年创立以来,UPA打破了许多动画传统的规范,改变了观众对于动画既定的看看发,其作品以简单的线条、明快的色彩来表现动画朴实的美感,明快干净的画风很快地抓住了人心,获得了很多世界动画影展的大力赞扬。
著名的作品包括《马古先生》、《波音波音》。
约翰·胡布理后来接任UPA的管理工作。
48.麦克拉伦的作品《V是胜利》、《点》、反战题材的《邻居》。
49.英国导演乔治·丹宁使用一种金属薄片制成玩偶,创作出一部和民谣歌曲有关的动画片《卡岱·洛塞尔》而后因制作《黄色潜水艇》而声名大噪。
50.美国导演凯洛琳·丽芙以沙和在玻璃上绘制的技巧,创造出《猫头鹰与鹅的婚礼》、《变形记》、《街道》、《两姐妹》。
51.德国导演菲德瑞克·贝克曾在加拿大电影局创作多年,他的作品《摇椅》、《植树的人》等具有细腻、柔和的手绘笔触,以抒情的音乐与线条变化娓娓道来,他的故事充满温情、哲理,令人印象深刻。
53.纵观加拿大国家电影局的动画片,其艺术特征之一是“实验色彩浓厚”,例如《每一个孩子》讲述了一个弃婴在不同家庭所经历遭遇,提醒世人珍爱生命。
55.南斯拉夫的“萨格勒布学派”56.木偶戏剧本本来是在捷克广为流行的一种民间艺术,捷克木偶动画的代表人物是杰利·川卡,他的作品包括《皇帝的夜莺鹰》、《捷克的古老传说》。
57.卡尔·泽曼以玻璃制作的《水玉的幻想》,真实场景与剪纸动画结合的《被盗的飞船》;提尔·洛娃以布制作的《手帕娃娃》,以毛线制作的《雪人》;杨·斯凡可梅耶深受超现实主义的影响,以黏土头像制作的《对话的尺度》,以玩偶制作的《荒唐的童话》。
58.1957年的《雪女王》则塑造了一个与美式动画截然不同的女王形象,以具有苏联特殊民族气质的手法演绎了安徒生的童话,他在世界动画影展中屡获大奖。
59.涉及严肃的现实主题,在形式上更吸取欧洲多样的艺术风格,包括象征主义、印象主义、表现主义,各式派别的抽象作品纷纷诞生,同时又在色彩、主题上保有苏联鲜明的民族特色。
例如《画框》、《鸟》等影片,既提出对于人生独特的省思与哲理,又在画面处理和镜头语言上具有特殊的创意。
61.亚历山大·阿列赛耶夫是“针幕动画”的发明人,作品包括《荒山之夜》、《农夫》、《大地之泉》、《鼻子》、《展览会之画》。
63.手冢治虫首创借用电影镜头语言来绘制的漫画,其早期艺术动画片包含《街角的故事》,第一部电视动画片《铁臂阿童木》,第一部色彩电视动画片《森林大帝》。
64.手冢治虫开始了“有限动画”的探索,创作了另外两部重要的作品《火鸟》和《怪医黑杰克》,证明动画、漫画也可以表达深刻、艰涩的哲理主题,为往后的日本动画题材多元化的发展做了先锋示范。
手冢治虫作品强调的“人性”,成为日本动画的奠基精神,不使用煽情的手法美化人性,但故事的结局往往表现了他对人性的信心与期待。
65.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电视动画蓬勃发展,他们推出一系列经典的电视动画片,逐渐奠基了日本“美少女”与“机器人”的独特主题风格。
包括《机器猫》、《银河铁道999》、《机动战士高达》、《超时空要塞》。
66.20世纪80年代宫崎骏的崛起,代表了日本动画的质量与内涵上升到了另一个高度,其作品富有深切的人文关怀、环保意识,是日本商业动画中的一股清流,包括《风之谷》、《天空之城》、《龙猫》、《魔女宅急便》、《点点滴滴的回忆》、《红猪》、《幽灵公主》、《千与千寻》。
67.20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动画呈现多元化的风貌,在制作方面也趋向精致、唯美,尤其是影院动画,更达到了高度思想内涵与高度制作水准的结合,在质量与销路各发面都有胜过美国动画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