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职工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提纲

职工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提纲

职工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提纲在思考讲什么,前提是大家受益,在座的中年朋友多,可能修过心理学,程度把握的不一定合适。

主要从大家的工作、生活、人际方面结合这些年我心理学教学与咨询的一些体验与大家交流。

讲座共分五部分内容:一. 怎样才算心理健康关于人是什么:道德:信仰、公德、法纪人有需要:性情:兴趣、性格、气质、情绪生理、心理智能:潜能、实能(知识技能)体能:耐力、灵活、速度、力量体态:无病、无残体型:身高、体重关于健康: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为:"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及虚弱现象。

"从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中可以看出,与我们传统的理解有明显区别的是:它包涵了三个基本要素:⑴躯体健康;⑵心理健康;⑶具有社会适应能力。

具有社会适应能力是国际上公认的心理健康首要标准,全面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大部分,两者密切相关,缺一不可,无法分割。

这是健康概念的精髓。

所谓心理健康则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具体表现为: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除此定义表述外,人们还从不同的方面来进行解释。

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心理健康是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的最大潜能,以及妥善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具体说,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与绝大多数人相比,其心理功能是正常的,无心理疾病;二是能积极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顺应环境,能有效的富有建设性发展完善个人生活。

基于以上观点,我们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中国大陆的学者王登峰等根据各方面的研究结果,归纳起来,提出了有关心理健康的几条指标: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能接受自己,具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情绪和优缺点能做出恰当、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份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

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缺乏自识之明,并且总是对自己不满意,由于所定的目标和理想不切实际,主观和客观的距离相差太远而总是自责、自卑;总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却又总是无法做得完美无缺,于是就总是和自己过不去,结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状态永远无法平衡,也无法摆脱自己感到将会面临的心理危机。

2、接受他人,善与人处。

心理健康的人乐于与人交往,不仅能接受自我、也能接受他人,悦纳他人,能认可别人存在的重要性作用。

他能为他人所理解。

为他人和集体所接受,能与他人相互沟通和交往,人际关系协调和谐,在生活小集体中能融为一体,乐群性强,既能在与挚友间相聚之时共欢乐,也能在独处沉思之时而无孤独之感。

在与人相处时,积极的态度(如同情、友善、信任、尊敬等)总是多于消极的态度(如猜疑、嫉妒、敌视等),因而在社会生活中是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较充足的安全感。

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总是自别于集体,与周围的环境和人们格格不入。

3、热爱生活,乐于工作和学习。

心理健康的人珍惜和热爱生活,积极投身于生活,在生活中尽情享受人生的乐趣。

他们在工作中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和聪明才智,并从工作的成果中获得满足和激励,把工作看作是乐趣而不是负担。

他能把工作中积累的各种有用的信息,知识和技能贮存起来,便于随时提取使用,以解决可能遇到的新问题,能够克服各种困难,使自己的行为更有效率,工作更有成效。

具体到我们所在的工作岗位而言,能够做到积极向上,积极承担工作任务,干好业务,变被动为主动,做事要从单位考虑,因为一个单位就像一个家,家人都努力才会有效益才会发展。

从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角度讲,积极工作的人会很快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也更能得到领导的重视培养并有机会得到提升。

(同时分配的中专生的例子,研究生为导师干活、抄写了解课题申请过程与技巧)。

4、心理健康的人能够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并能够主动地去适应现实,进一步地改造现实,而不是逃避现实。

对周围事物和环境能作出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并能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既有高于现实的理想,又不会沉湎于不切实际的幻想与奢望。

他对自己的能力有充分的信心,对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都能妥善处理,心理不健康的人往往以幻想代替现实,不敢面对现实,没有足够的勇气去接受现实的挑战,总是抱怨自己"生不逢时",或者责备社会环境对自己不公而怨天忧人,因而无法适应现实环境。

(派出所年轻民警提副科的例子)5、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心理健康的人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状态总是占据优势的,虽然也会有悲、忧、愁、怒等消极的情绪体验,但一般不会长久。

他能适当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喜不狂、忧不绝、胜不骄、败不馁、谦逊不卑,自尊自重,在社会交往中既不妄也不畏缩恐惧,对于无法得到的东西不过于贪求,争取在社会规范允许范围内满足自己的各种需求,对于自己能得到的一切感到满意,心情总是开朗的、乐观的。

现代人常见的不良情绪有焦虑、抑郁、恐惧。

6、人格和谐完整。

心理健康的人、其人格结构包括气质、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动机、兴趣、人生观等各方面能平衡发展,人格在人的整体的精神面貌中能够完整、协调、和谐地表现出来。

思考问题的方式是适中和合理的,待人接物能采取恰当灵活的态度,对外界刺激不会有偏颇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能够与社会的步调合拍,也能与集体融为一体。

7、智力正常。

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智力是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考力、操作能力的综合。

一个人智力低下的话,也不能算心理健康。

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在人的生命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都有相对应的不同的心理行为表现,从而形成不同年龄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心理健康的人应具有与同年龄段大多数人相符合的心理行为特征。

如果一个人的心理行为经常严重偏离自己的年龄特征,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上述健康标准是理想的心理健康表现和状态,但生活实际上难以达到这种理想的境界。

是什么导致了我们的不健康不快乐?三.压力与压力源在工作中由于职称评定晋级等方面的竞争以及业绩考核等方面的压力等问题会增加我们的心理压力.你有压力吗?▲生理指标头痛的频率与强度增加,若非生理因素引起,则很可能是压力反应。

肌肉紧绷,通常发生在头部、颈部、肩膀与背部。

皮肤显得太过干燥、出现斑点或过敏反应。

消化系统出问题,例如胃溃疡等。

心跳急促、胸闷、胸痛等。

▲情绪指标容易生气、对小孩子没有耐心。

觉得忧郁,觉得过节也没什么意思。

当外在要求超过自己的能力时,容易产生失控感,对自己失去信心。

有太多要求加诸于己,因而感到心力枯竭。

有疏离感,在别人欢声笑语的时候,觉得别人的热闹和自己没什么关系。

你有压力吗?▲心理指标因为有太多事情萦绕心头而无法专注。

即使是日常琐事,也会犹豫不决。

记忆力变差。

常作出错误决定,顾头不顾尾。

对自己与自己的处境常负面思考。

▲行为指标睡不好,失眠或需要睡很久。

为了舒解压力,而比平常喝更多的酒、抽更多的烟。

性需求下降,可能又因此变化而引发忧虑,影响亲密关系。

从人际关系中退缩。

很难放松、坐不住。

压力可以致人于死地紧张引起的失调长久以来已经替代了流行性传染性疾病,而成为后工业国家的主要医疗问题。

最近几年来,在美国、西欧和日本,有四种失调症已经变得非常突然,被称为文明的苦恼,它们便是:心血管的失调、癌症、关节炎和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支气管炎和肺气肿)。

一些与紧张有关的失调症有:心脏的剧烈跳动,长期疲劳,溃疡,失眠或坏的睡眠习惯,心脏病,胃口不好或胃口过大,中风,糖尿病,癌症,传染病,高血压,过敏症,头疼,经常晕倒,消化系统失调(结肠炎、结肠头晕痉挛、胃炎、习惯性腹泻或便秘,颤抖、神经性抽搐、尿频,经常想吐或经常呕吐),磨牙,月经前紧张或月经失调,蛀牙,出汗,背痛,肌肉痛或紧张。

人们的衰老也是由于每天生活中的压力破坏人身体的原因。

从生理上讲,压力和紧张会影响人的感觉,会令人感到冷漠,恐惧感,退步,不满足,倒退,易怒,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抑郁,易出事故,情绪紧张,警觉,经常强烈地想要哭泣、跑掉或躲起来,做恶梦,容易被很小的声音所惊吓。

此外,压力和紧张也会影响到免疫系统。

四.心理调适与压力处理原则1、情绪纾解2、认清并接受情绪经验的发生3、情绪调节4、正向乐观的态度5、生理反应的调和6、行为上的调适压力缓解方法1、善于安排时间2、学会说“NO”3、在生活中发现乐趣4、别睡懒觉5、同家人和同事共同分享工作的快乐6、多休息7、随时随地锻炼身体8、不要因为面子而过多地表现自己的能力9、清楚任何事不可能都是尽善尽美10、顾虑不要太多11、勤听音乐放松自己12、凡事不要斤斤计较压力缓解方法13、控制心理“压力阀”14、情绪管理15、改变对问题的态度16、改变对自我的态度17、改变对他人的态度18、目标和时间管理19、改变思维方式20、改变生活方式21、减压请做心理操22、注重心理调节23.提高管理效率24.创造良好心理环境25、学会面对压力与挫折克服压抑心理1)行为规范的影响。

2)工作学习与生活上的压力。

3)紧张的人际关系。

4)个体的某些身心条件较差。

5)某些气质与性格更可能产生压抑感。

怎样克服压抑心理?1).要正确面对社会。

2).要正确看待自己。

3).多读些名言哲理。

4).列出生活日程表。

5).主动帮助别人。

6).参加社交活动。

7).坚持锻炼身体。

8).回归自然怀抱。

面对压力与挫折的七项基本原则1. 愉快地生活。

2. 有意义的生活。

3. 自信与乐观。

4. 遇事莫慌,学会放松。

5. 改变认识,柳暗花明。

6. 寻求支持,分担痛苦。

7. 面对现实,改进应对策略。

五.快乐的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