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八章职业危害及其预防

第八章职业危害及其预防

菌、森林脑炎、病毒等传染性因素
第一节 职业危害概述
(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劳动制度和劳动组织 的不合理,如劳动时间过长。
(3)生产环境中的危害因素:指不良的气象条件 (包括不良的温度、湿度、气压、气流速度等), 作业环境布设的不良状况等。
二、 职业病和法定职业病
1.概念 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生产劳动及其他职业活动中,因接
甘肃省危险化学品从业人员培训中心
参加培训须知
❖ 请勿在教室内吸烟 ❖ 上课时间请勿: --接、打电话 --交谈其他事宜 --随意进出教室 ❖ 上课时间欢迎: --提问题和积极回答问题 --随时指出授课内容的不当之处
❖ 给您一分钟,手机调振动 ❖ 对您是自重,对我是感动
第八章 职业危害及其预防
本章学习要点 ·了解职业危害的因素 ·了解职业危害的防护 ·了解职业危害个体防护用具的使用
二、 职业病和法定职业病
具体分类名单如下: ①尘肺(13种); ②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 ③职业中毒(56种); ④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种); ⑤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3种); ⑥职业性皮肤病(8种); ⑦职业性眼病(3种); ⑧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3种); ⑨职业性肿瘤(8种); ⑩其他职业病(5种)。
终穿着化学防护服。 (6)化学防护服被危险化学品污染后,应在指定区域脱下服装。 (7)若化学防护服在某种作业场所中迅速失效,应重新评价所选化学防护
服的适用性。 (8)化学防护服的使用人员应进行定期体检,评价其是否适合使用。
第三节 个体防护用具的使用
2.化学防护服使用的注意事项 (1)应该制定化学防护服的保护计划确保化学防护服的准确发放。 (2) 污垢以及残留的化学品会影响可重复使用的化学防护服的防护性能,
4.防毒措施 (1)密闭、生产自动化,这是解决毒物危害的根本
途径。 (2)采用无毒、低毒物质代替剧毒物质,这是从根
本上解决毒物危害的首选方法。 (3)通风。 (4)排出气体的净化。 (5)个体防护
二、生产性粉尘及其防护
1.生产性粉尘的概念 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固 体颗粒称为生产性粉尘,简称粉尘。 固体物质的机械粉碎和研磨; 粉状物料的混合、筛 分、包装及运输过程,以及物质的加热、燃烧、爆炸 等过程。
使用的化学防护服的局限性。 (2)作业人员使用任何一种化学防护服都应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并严格
按要求使用。 (3)作业人员在穿着化学防护服前,应进行外观缺陷检查,如有损坏,不
允许使用。 (4)在使用化学防护服前,使用者与其他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并确保化
学防护的支持系统准备就位。 (5)进入有害环境前,应先穿好化学防护服;在有害环境作业人员,应始
二、 职业病和法定职业病
2.职业病的特点 (1)病因明确 (2)所接触的病因大多数是可以检测的,而且需要
达到一定程度,才能使劳动者致病。 (3)在接触同样因素的人群中常有一定的发病率,
很少出现个别病人。 (4)职业病是可以预防的
第二节 作业现场职业危害及其安全防护
一、生产性毒物及其防护
1.生产性毒物的定义 (1) 气体 (2)蒸气 (3)雾 (4)烟 (5)气体胶尘
触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的疾病。在法律意义上,职业 病有一定的范围,即指政府主管部门列入“职业病名 单”的职业病,也就是法定职业病,它是由政府主管 部门所规定的特定职业病。法定职业病诊断、确诊、 报告等必须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有 关规定执行。只有被依法确定为法定职业病的人员, 才能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职业病目录》中规定的职 业病有十大类115种。
在极高剂量的放射线作用下,能造成3种类型的放 射伤害: (1)对中枢神经和大脑系统的伤害 (2)对肠胃的伤害 (3)对造血系统的伤害 辐射的预防:从辐射源、危害途径和受辐射人员三
方面入手。
第三节 个体防护用具的使用
一、化学防护服的使用 1.一般原则 (1)任何化学防护服的防护功能都有其局限性,作业人员应事先了解其所
合理地清洗化学防护服能延长其使用的寿命和次数。
(3)污染的化学防护服应按一定的顺序脱下,必要时可寻求帮助者,从而 最大程度地减小二次污染的可能性。
(4)脱下时,应考虑帮助者的个人防护措施。 (5) 受污染的化学防护服应置于指定的地方,最好放在密闭容器内。 (6)不应在食品和饮料的消费区域、吸烟区和化妆区等地方穿卸化学防护
从职业病危害说起:
工伤事故和职业病不容忽视, 国际劳工局呼吁关注!
全球工伤事故和职业病 每年掠走200万人生命。
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全球 国民生产总值的4%。
第一节 职业危害概述
一、 职业危害因素 1.概念 在生产劳动场所存在的,可能对劳动者的健康及劳动能力产
生不良影响或有害作用的因素,统称为职业危害因素。 2.分类 (1)生产过程的职业性危害因素 ,包括 ①化学因素:包括生产性粉尘、工业毒物。 ② 物理因素:如高温、低温、辐射、噪声、振动。 ③ 生物因素:如真菌、霉菌、蘑菇孢子、炭疽杆菌、布氏杆
第二节 作业现场职业危害及其安全防护
2、生产性毒物对人体的危害 (1)生产性毒物作用的表现形式 急性中毒、慢性中毒 、亚急性中毒 (2)带毒状态。 (3)致突变、致癌、致畸 3.常见的职业中毒
(1)汞中毒 (2)苯中毒 (3)刺激性气体中毒 (4)窒息性气体中毒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二节 作业现场职业危害及其安全防护
二、生产性粉尘及其防护
2.粉尘引起的职业病 全身性中毒、局部刺激性、变态反应性、光感应性、 感染性、致癌性、尘肺 3.尘毒危害防治
(1)生产设备做到密闭化、自动化或者远距离控制,尽量使操 作人员不接触或少接触有毒物质。 (2)通风排毒和净化回收 (3)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具 (4)定期检查身体,及早查出病变,及早治疗 (5)讲究个人卫生
三、辐射危害及其预防
1.非电离辐射 不能使物质产生电离作用的辐射,即称为非电
离辐射。主要指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激光、射 频辐射(包括高频射线和微波)。 2.电离辐射
辐射过程中能使物质产生电子和正离子的辐射, 称为电离辐射。主要从天然放射性物质和人工放射性 物质放出的一种能量。
三、辐射危害及其预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