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检测题(第一、二、三单元)一、读·书(12分)1.我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名家名作灿若群星。
请赏读下面名家书法,并将其用楷体正确、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2分)2.读古诗文,将空缺处的原句书写在横线上。
(10分)(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关雎》)(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蒹葭》)(3)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子衿》)(4)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式微》)(5)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小石潭记》柳宗元)(6)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7)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气势恢宏,已寓不必伤别之意,为下文抒情奠定基调的诗句是: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8)《桃花源记》中捕鱼人“复行数十步”,呈现在渔人眼前的淳朴自然的乡村美景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二、读·思(38分)(一)班级开展“不吝赞美,懂得欣赏”语文活动。
【赞民居】山西榆次市的常家庄园堪称华夏民居中的故宫..。
其美学价值不在于大而在于势,不在于工而在于巧,不在于景而在于韵,不在于形而在于神。
装饰精美、古建保存完整的贵和堂堪称常家庄园乃至晋商民居砖雕壁挂中的珍品..。
常家庄园的砖雕技艺从制作方式上可分为两种,即砖坯雕制后烧制与直接雕刻。
二者虽然风格迥异,但皆富有浓厚..的.装饰性、观赏性、趣味性和很高的文化内涵和文物价值。
.........................贵和堂的砖.雕.工艺,浓缩了山西民俗文化,也体现了宅院主人传统的道德文化和审美情趣。
3.阅读上面段落,下面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B)(2分)A.文段中的第一处画线句子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了常家庄园的特点在于“势、巧、韵、神”,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和表达效果。
B.文段中加点词语“故宫”“珍品”“浓厚”“砖雕”词性相同。
C.“装饰精美、古建保存完整的贵和堂堪称常家庄园乃至晋商民居砖雕壁挂中的珍品。
”双引号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D.文段中的第二处画线句子中的两个分句是转折关系句,“二者虽然风格迥异”中的“二者”指的是“砖坯雕制后烧制与直接雕刻”的砖雕作品。
【解析】“浓厚”是形容词,其他是名词。
【赞孩子】以演奏而论,我觉得大体很好,一气呵成,精神饱满,细腻的地方非常细腻,音色变化的确很多。
我们听了都很高兴,很感动。
好孩子,我真该夸奖你几句才好。
回想一九五一年四月刚从昆明回沪的时期,你真是从低洼中到了半山腰了。
希望你从此注意整个的修养,将来一定能攀登峰顶。
4.这是傅雷听过儿子傅聪的录音后对儿子的讲评。
这里面包括了他对儿子的录音精细的分析以及客观的赞赏。
另一方面,也提出了自己的希望,给孩子指明了前进的路线,发展的方向。
(3分) 【赞老师】感谢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撷取一枚红叶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亲吻一朵雪花你却给了我银色的世界5.班上同学朗诵了诗人汪国真的作品《感谢》。
这首诗是汪国真在暨南大学百年校庆时写给母校的一首诗,诗中的每一个字都饱含着对母校和老师的感恩之情。
(2分)(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6—7题。
班里面的一场辩论会上,唇枪舌剑,高潮迭起,下面是辩论双方的发言:正方:转基因作物当然有风险,就像传统作物有风险一样,关键在于,转基因作物的风险是否要显著大于传统作物?如果不是,凭什么把转基因食品单独拉出来强制标识?由于一些人对转基因技术的妖魔化,部分民众对转基因食品存在没有根据的恐慌与负面评价。
如果强制标识,会强化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负面印象。
因此必须反对强制标识。
反方:________________。
在强制标识之后,认同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人,可以选择吃;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有疑虑的人,现在可以选择不吃,将来观念改变了也可以选择吃。
两不干扰,有何不可?【相关链接】所谓转基因就是把某种生物(比如植物甲)的基因中的一个或一组片段,转移到另一种完全不同的生物(比如植物乙)的基因组合之中,由此创造出一个新的生物(比如植物丙)来。
如“苹果与梨嫁接长出的苹果梨”是转基因水果,因为苹果梨是苹果与梨的基因进行组合后创造出来的新品种。
转基因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技术手段,它的不成熟和不确定性,使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6.结合材料内容,写出这场辩论的辩题:转基因食品是否应该强制标识。
(3分)7.请你作为反方辩友,将上边空白处的辩论词补充完整。
(不少于100字)(10分)我方认为转基因食品应该强制标识。
在某种意义上,转基因作物是新创造出来的物种,如苹果梨是转基因水果,是苹果与梨的基因进行组合后创造出来的新品种。
转基因技术具有不成熟和不确定性,人们不随便接受一种新物种为食物,恰恰是一种慎重的态度。
公众对转基因作物安全性有疑虑,不是很正常的吗?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第8—11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8.请给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标注读音。
(2分)(1)欲济无舟楫.(jí)(2)便舍.船,从口入(shě)9.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3分)A.缘.溪行无缘.无故B.欲穷.其林穷.追猛打C.才通.人四通.八达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解析】A.沿着,顺着/缘故;B.尽/彻底(追究);C.通过/有路达到;D.隔绝,断绝。
10.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
(3分)(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翻译: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他又向前划行,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2)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翻译:桃花源中人告诉(渔人)说:“(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11.不同作者,不同背景,表达的情感也有所不同。
根据诗文内容,将下面这副对联补充完整。
(4分)孟浩然以欲济无舟婉表从政心愿陶渊明作桃花源记向往美好生活六里,渡一溪,颇大。
又南,有峰东环而下。
又二里,盘峰冈之南,乃西向觅小径入峡。
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一峰当其后,有雪痕一派①,独高垂,如匹练界②青山,有溪从峡中东注,即清碧③之下流④也。
……从其后西二里,蹑峻凌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自《游大理日记》)【注释】①派:量词。
②界:隔断。
③清碧:溪水名。
④下流:河流的下游。
12.为文中空缺处依次选择恰当内容,正确的一项是(C)(3分)①与对崖骈突如门②溪破其中出③其崖高穹溪上④上耸下削A.①②④③B.③④①②C.③①④②D.①③④②13.文中句子“溪破其中出”表现了水流湍急。
(3分)【参考译文】行了六里,渡过一条溪水,水很大。
又向南走,有山峰向东方环绕而下。
又走二里,绕过峰下山冈的南边,于是向西寻找小径走入峡谷。
从峡中朝西望,重重山峰互相掩映,最高的一座山峰位于峡谷后方,有积雪的痕迹,独自高高下垂,如一匹白绢隔断了青山,有溪水从峡谷中往东流注,这就是清碧溪的下游。
从溪北踏着山冈向西上登,行了二里,有坟丘在左面山冈之上,是阮尚宾的坟墓。
从墓地后向西行二里,踏着峻岭登上山崖。
这座山崖高高隆起在溪流上,与对面的山崖并立,前突如同一扇门,上边高耸下面陡峭,溪流冲破其中流出去。
三、读·写(70分)14.下面是山西旅游形象标识之一,仔细阅读该图片,请你说说它的构成要素。
(80个字左右)(6分)这是一幅充满浓郁气息的山西旅游宣传标志图。
它由两部分构成,中间由山西特色古建筑、城墙、石窟雕像构成山西的简称“晋”,外围由大院包围形成山西特有的四合院落。
下面是“山西旅游”的汉字和英文字样。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第15题。
我就是那个画画最好的姑娘①我从小最怕和别人比。
谁穿的衣服好看,谁的零花钱多,谁家亲戚又从一个很远的地方寄来了礼物……②小时候,我家的生活不宽裕,又没有一个住得这样“远”的亲戚,所以我总是那个在一旁羡慕其他人的、性格有些孤僻的小女孩。
③有时候我挺讨厌这样的自己——既对这种无聊的攀比感到不屑,又暗自难过于自己着实没有一项可以拿得出手的东西去和其他人比。
④后来我终于发现自己有一项别人都比不上的技能——画画。
我也没上过什么特长班,就是在美术课上跟着老师一笔一笔地学出来的。
美术老师看我在画画上颇有些天赋,就让我帮他做一些事情。
比如,学校的公告栏需要经常换板报,下午放学以后,老师就带着我把原来的板报擦掉,用各种颜色的粉笔画一版更加多彩、漂亮的板报出来。
⑤每次画完学校的板报,同学们第二天一早看到跃然于黑板上的画面,就会像他们曾经讨论衣服、零花钱和礼物一样,围到我身边,追问我是如何画得这么好看的。
⑥也许是因为好胜,每次的美术课,我一分一秒也不敢放松,每一笔线条仿佛都在我的脑袋里构思了半个世纪。
放学后,我会买彩色画笔和绘画本;绘画本画完了,就偷偷趴在窗台上把窗台涂得五颜六色。
⑦后来,美术老师帮我报名参加了全市中小学生美术大赛。
我还记得我的参赛作品是一幅画鹰的国画。
为了画好这只鹰,我足足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来练习。
⑧美术老师对我说,画一只鹰,最重要的是画好鹰的眼睛。
于是我跑遍了小镇的书店,问店员:“有没有关于鹰的图画书?”⑨那段时间我觉得自己认识了世界上所有的鹰——它们的品种、它们的羽毛和它们的眼睛。
参加比赛的时候,我一点也不紧张,因为我可是做了足足两个月的准备啊!⑩等待结果的日子是煎熬的。
教室与画室隔着一个操场,到了快出比赛结果的那几天,每次课间休息的10分钟,我都第一个冲出教室,飞快地跑过操场去对面的画室问老师:“我得奖了吗?”⑪我没有得奖。
当时对我最大的打击在于——我刚刚获得的能与其他人“攀比”的资本,瞬间被剥夺了。
相较于“我为什么没有得奖”,更令我无法释怀的,也许是“为什么我明明那么努力,却还是比不过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