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语言总结
• 三、 运动镜头与固定镜头之间的组接
• 1.静接静—把一个主体静止的固定镜头与运动镜头的起幅组接(反之同样)。 • 2.动接动—主体运动的固定镜头与去掉落幅和起幅运动镜头组接(即:把固
定镜头内的运动剪接点与运动镜头在动中组接)。 • 3.静接动(或动接静)— 把一个主体静止的固定镜头与运动镜头在动中组接
• 3、距离决定景别(机器到演员的实际拍摄距离) 距离是关系、是美、是透视、是景别、是交流情感、是心理
暗示 • 4、焦距(镜头到成像面的距离叫焦距) • 5、视觉风格
气氛、节奏、抒情、写意、叙事、纪实
运动
运动是指由摄影机运动引起的外部运动,运动镜头则是相对于 固定镜头而言的 。
运动镜头按其运动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推、拉、摇、移 、跟、 升、降等七中基本类型。
表现蒙太奇
• (1)对照蒙太奇 • (2)梦幻式蒙太奇 • (3)象征式蒙太奇 • (4)联想式蒙太奇
• 影视片中两类剪辑手法:
• 有附加技巧的剪辑——”特技“(显、隐、化、 划)
• 无附加技巧的剪辑——”跳切“(零度剪辑风格)
原则1:画面组接的准确性
• 剪接点的准确选择
(一)画面的剪接点
1、动作的剪辑点
(二)声音的剪接点
• 1、对白剪接点
• A 、人物对话平行剪辑即平剪(也称:同位法)
• B、人物对话交错剪辑即串剪(也称:串位法)
• 2、音乐剪接点
原则二:画面组接的合理性
• 一、逻辑因素(生活逻辑、视觉逻辑) • 二、相似因素 • 1.画面造型上的相似 • 2.不同主体位置的相似 • 三、缓冲因素(过渡因素) • 1.主体动作缓冲 • 2.运动镜头缓冲 • 四、对列因素 • 用画面的积累、对比、比喻、象征等对列效果来组接。
运动的意义
• 运动镜头在对环境展示、突出动作重点、表现人物 感情、形成特有节奏和韵律方面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 运动摄影成为电影中多视点、多角度、多方向、多 构图、多元化表现被摄主体的主要拍摄方法,时间、空 间的演变和转换,都可以通过一系列不断运动着的画面 来体现。
• 1、表现人物 • a\运动镜头可以作为人物的主观镜头 • b\通过镜头的外部运动来刻画人物性格如:胆小、莽撞等 • 2、情绪强化与强调 • a\急推与急拉等运动形式 • b\快速的跟移等 • 3、导演风格的显现 • a\手持摄像机造成的运动映像成为导演的一种风格表现《有话好好说》 • b\画面水平方向的晃动形成的导演风格《天生杀人狂》 • 4、形成节奏 • a\镜头本身的运动形成节奏(幅度、方向、速度等) • b\运动镜头的综合运用 • c\镜头的外部运动和镜头内人物运动共同产生的变化节奏
二、挖剪
• (1)固定性镜头的挖剪 • 挖掉镜头中的一部分后,仍然是本主体接本主体。镜头固定,主体也是固
定的,两点相接处不应有破绽 • (2)运动性镜头的挖剪 • 讲一个运动着的镜头中间不需要的部分挖剪掉 • (3)等距离挖剪 • 指隔一格剪一格,或者格多格剪一格等视实际情况处理。 • (4)固定镜头内主体动作的挖剪 • 准确地选择剪接点在最相似的部位剪接
9个基本机位
8
9
2
3
1
镜头设计及拍摄中要注意的问题
• 在双人对话场景拍摄中,可以充分利用以人物交流视线划分 的两个空间的16个镜头。
• 充分利用景别变化而产生更多的画面 • 将各个机位拍摄的无数个镜头,如何有序的、有目的的、有
风格的排列出来,剪接出来。 • 可以成对的运用除1号机位的其他镜头,形成叙事上和视觉上
的呼应。 • 除2、3号镜头外,其他镜头应保持60度以上的方位关系,才
能产生视觉、空间、方向上的变化。 • 镜头的分布应该平均,在每一个空间、景别、方向都能拍到,
不要造成仅仅拍摄某一点的效果。
第三章 画面元素
• 构图、光线、色彩
构图
• 静态构图与动态构图
•
静态构图
• 静态画面构图的应用,更多的不是强调构图中的被摄主体,而是强调构图中 的画面结构、画面形式,画面构图的单一性,表现为画面中多造型元素充分 地、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 三、拼剪
• 将一个镜头重复拼接,它是只有在镜头不够长度、补拍又不可能的情况下 运用的一种剪辑手段。
第五章、关于声音
一、前期录音的剪辑 二、同期录音的剪辑 三、后期录音的剪辑
第六章 典型题材分析-纪录片
一、前期准备 二、中期拍摄 三、后期准备
5、营造视觉冲击 6、强调运动效果 a\在动作片中的运用 7、叙事、表意 a\缓推缓拉的形式能帮助故事表现进入另一个时空或是第一人称进入讲述的时空。 8、视觉转换 a\主观视觉和客观视觉的变换 9、画面变化 a\通过运动镜头使人物所处的环境或景别发生变化
机位与角度
• 电影场景中最多、最基本的人物形式就是双人对 话,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在两个人物间设一条假想 线,这条线就是人物之间的关系现——轴线。
置在一起造成的。 • 4、构图处理要严谨、有章法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视觉表现力,但要防止抛掉
画面情节、内容的因素,产生一种为形式而形式的倾向。
动态构图
• 当场景中人物或摄影机处于运动状态时,画面构图组合 会产生联系或间断的变化,它的形式一般为多构图形式, 即在一个镜头内会有多种构图组合形式。
需要注意的问题
俯、仰、平
景别
• 景别 指镜头按照画面中人物所占比例划分成不同
的类别。主要有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
景别的作用:
1、限制画面内容 2、限制生理达到控制心理 3、产生喻意
决定景别处理的基本条件
• 1、叙事决定景别 景别首先为交待故事服务
• 2、场景空间大小决定景别 空间大可以拍小,空间小不能拍大 载封闭的场景里不适合拍全景
(7)扩大与集中式蒙太奇
• 从特写逐渐扩大到远景镜头使观众从细部看到整 体,或者从远景逐渐进到细部,造成了一定的气 氛,这就是扩大或集中式蒙太奇。
(8)夹评夹叙式蒙太奇
• 影片一开始,主人公不讲现实生活的话,而是在 镜头画面上加旁白解释或者加评语叙述;在某些 场合主人公,又以现实生活的面貌出现,以显示 生活的语言表达剧情。旁白时而有,时而无。他 跟着主人公出现而出现。旁白的内容,既有叙述 又有评语,反复地与主人公的出现交织在一起直 到影片结束。
叙事蒙太奇的基本形式
• (1)平行式蒙太奇
• 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两条以上线索或者两三件事, 在不同时空、同时异地或者同时同地并列进展, 互相有呼应、有联系,彼此起着推动、促进刺激 的作用。
(2)交替的镜头,交叉地组 接起来,是两种动作构成紧张的气氛和强烈的节 奏感造成惊险的戏剧效果。
复现式蒙太奇
• 作品中反复出现内容、性质完全一致的镜头画面, 其用意是加强影片的主题思想或表现不同历史时 期的转折,从而唤起观众对影片主题的明确认识 和对主人公的深刻印象。
(4)叫板式蒙太奇
• 上一个镜头说到什么人或物,下一个镜头跟着就 出现这个人或物如同京剧中的叫板叫到谁,谁就 出场。
(5)错觉式蒙太奇
静态构图需要注意的问题:
• 1、在画面构图处理上,人物、景物、场景之间在视觉上要有一种相互关系。 • 突出——吸引视觉注意力 • 分散——稳定视觉注意力 • 2、景物静态构图的两种倾向性 • 客观性——纯粹是白描、交待、展示的方法 • 象征性——赋予一定的情感,将画面美化处理 • 3、人物静态构图,应在构图上赋予装饰性 • 利用构图反映出人物的心态、情态、神态。这“三态”是人物与环境关系并
1/2剪辑法
• ① 1/2剪辑法:把一个动作剪成2个、3个甚至多个镜 头,但要保证整个动作是完整的。
• ② 1/3剪辑法:把一个动作剪三段,去掉中间一段, 将首段动作与末段动作组接在一起。
• ③ 2/3剪辑法:把一个动作剪成三段,中间部分在前 后两个镜头中是重复的。
1/3剪辑法
2/3剪辑法
• 2、情绪剪接点 • 3、节奏剪接点
• 通过镜头画面引导观众猜想到情节的“必然”发 展,接着突然来了一个180度的大翻转,跟着 出现的并不是人们所预料的结果(镜头画面)
(6)积累式蒙太奇
• 利用从内容到性质上相同的一些画面(但这些画 面里所表现的主体是不一致的),按照动作和造 型特征,各取不同的长度组接起来,构成一种紧 张或扩展的场面,以营造出预想的气氛和节奏。
(反之同样)。
画面组接的方向性
• 1、位置匹配 • 2、画面的方向:
视线的方向 事物运动的方向: a\背景方向b\角色方向 垂直的屏幕运动方向 • 3、风的方向 • 4、光的方向 • 5、声音的方向 • 6、地理(地形)的方向
画面组接的弥补方法
• 一、分剪
•
分剪就是在一个镜头分成两个镜头或者两个以上的镜头使用
• 1、动态构图要注意强调:景别、方向、角度三 种变化。
• 2、对被摄体的表现是一个渐进过程,视觉形象 是从少到多,从局部到整体,积累以后最终产生。
• 3、抓住主要构图主体、构图因素、并且在变化 中关注方向、速度、节奏的变化。
第四章:剪辑元素
• 剪辑中的时间与空间组合 • 蒙太奇的表现形式 • 剪辑原则
视听语言总结
第一章:早期视听语言的探索
1、卢米埃尔和《火车进站》 2、格利菲斯和《一个国家的诞生》 3、爱森斯坦与《战舰波将金号》
蒙太奇理论的创建者
• 库里肖夫 • 普多夫金 • 爱生斯坦
第二章 视听语言镜头元素
镜头元素
形由 成画 的面 语外 言部 形形 式式
所
景别 运动 机位 角度
全景系列 近景系列 推、拉、摇、移、跟、升降 16 个基本机位和越轴
蒙太奇剪辑
• 叙述的蒙太奇——即连续的蒙太奇 • 表现的蒙太奇——即对列的蒙太奇
• 常规蒙太奇即指叙述蒙太奇
叙事蒙太奇
• 依据所述故事的情节及故事中人物的运动进行的 剪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