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字资源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数字资源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数字资源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数字资源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三)
•评论:0
•浏览:2575
•RSS:0
文章类型:原创发表于:2013/7/3 21:23:33
【内容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教育中的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

它不仅可以传播大量的教学信息,而且还给学生以清晰明快的感受,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突出教学重难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好的完成教学过程。

【关键词】数字资源兴趣小学数学课堂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迅速推进,以数字资源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教育领域,地位也愈来愈突出。

作为培养人才的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现代信息技术能力,才能更好的胜任教学工作。

一、使用数字资源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

在进行新课的学习时,如果枯燥的讲解或是煽情地演说,都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也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文字、图形、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使表现的内容更充实,更形象生动,更具吸引力。

则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像磁铁一样紧紧地吸引学生,并使学生的脑、眼、耳、手、口等多种器官同时接受刺激,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例如:在讲《认识图形》一课时,我利用数字资源创设了如下情境: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出示了各种图片,让他们从中找出不同类型的图形。

这种鲜艳的色彩,生动逼真的动画,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这样,课的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了,老师在教的过程中也能顺利进行,同时也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使用数字资源的直观性,化难为易,突破难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知识学习与解决生活问题是脱节的,不能很好的指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就不能体现数学教学的价值,就不利于学生知识内化,促使学生能力的形成。

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可以全方位、多角度的模拟生活场景,多视角展示社会生活场面,提取其中的数学元素,提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指导和激励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不断提高应用意识和应用水平,增强数学价值观,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例如,在教学完了《百分数应用题》以后,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开展实际应用练习活动,模拟商店销售场景,商店销售人员在商场门口打出了“亏本价”、“破产价”和“跳楼价”的招牌,吸引顾客,同时也吸引了我们的学生。

然后,通过画面切换,让学生了解所谓“降价”是把价格提高到原价的2.5倍后分三次分别降价30%后形成的。

学生必然对这样的数学问题充满好奇,跃跃欲试,教师适时进行引导,要求学生利用学习的百分数应用题的知识,分析、计算,比较跳楼价和原价,指导理性购买。

通过类似的活动,既可以向学生展示社会生活中常见的和难得一见的场面,激发学习知识、应用知识的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四、合理利用数字资源,避免华而不实。

每种教学手段都存在其局限性和有效地使用范围,每种教学技术手段都有其自身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

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传统的教学工具,在学校教学活动中同样具有独特的生命力。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有针对性地选择多媒体。

适当地引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避免华而不实。

有的教师过分追求课堂全程效果,整节课从头至尾都在使用课件。

更有甚者,只追求课件的“外在美”,忽视了重点、难点的解决,他们把课件做漂亮,而不知用课件解决了数学教学中的什么问题,辅助教学辅助何处;有的过分地追求“多媒体”,忽视对班级学生认知水平的研究。

要改变这些现象,关键是要注重实效,把“是否体现了计算机这一先进的教学工具的优越性,是否有助于减轻教师和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效率。

”放在首位。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恰当选择和运用数字资源最佳作用点进行辅助教学,既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提高教学效果,还达到人人都能满足不同的学习需求,最大限度的开发潜能,倡导学生自主式学习,探索式学习的教学目的。

而一线教师在平常的数学教学中多运用电教手段,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出更多的创新人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