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州科技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动态更新》公示

《苏州科技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动态更新》公示

精心整理
《苏州科技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动态更新》公示
为推动苏州高新区转型发展,实现“真山真水新天堂”的发展目标,践行科技城“科字当头、生态优先、民生为本”的建设理念,特开展《苏州科技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动态更新》的编制。

规划在法定要求基础上,提出产业提质增效、自主创新发展、民生设施优化、支撑系统完善、城市设计提升以及智慧生态建设等重要事项,全面引导新形势背景下苏州科技城规划建设。

本次规划于2016年4月份启动,现对该规划成果进行网上公示,公示时间为2016年9月21日——一、 26.96二、 区。

三、 2198.59四、 城市特质的具体表现,是科技城重要的生态公园。

围绕诺贝尔湖和五龙山设置文化商业和休闲游憩等功能,打造城市公共活动中心,为科技创新和人才集聚创造优质空间环境。

位于五龙山及锦峰山之间的智慧核,充分利用现有自然资源及产业空间优势,打造以创智、创新为主体的智慧引擎,提升科技城未来创新动力。

“两轴”:包括沿太湖大道的城市发展轴和纵向的中心景观轴。

太湖大道城市发展轴:高新区未来“T ”型城市空间发展轴的主轴之一、未来高新区城市发展的活力之轴,是高新区西向太湖的窗口,也是科技城对外联系及展示的重要界面。

中心景观轴:科技城内部纵向的景观轴,南北向联系五龙山绿核、中心科技商务区、诺贝尔湖
蓝核等,是科技城创新、生态、活力、宜居等主题的集中展现。

“四区”:高新技术产业区、研创服务区、中心科技商务区和科技创新区。

“多片”:多个居住片区。

五、各类建设用地
1、建设用地
①城市建设用地
在规划范围内,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2198.59公顷。

其中,规划居住用地面积为321.04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为14.63%;规划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面积184.58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
公顷,
规划绿
2
332.19
六、
1
1号线或2
2
(1
(2)主干路
“三横四纵”主干路结构,“三横”为秦岭路、青城山路和玉屏路;“四纵”为嘉陵江路、龙山路、天佑路和锦峰路。

红线宽度为40—60米。

(3)次干路
次干路主要承担各功能片区内部的交通,兼有交通性和生活性功能,发挥交通集散作用。

红线宽度为24—54米。

(4)支路
支路是次干路与街坊内部道路的连接线,红线宽度为8—24米。

3、公共交通
科技城内共设三条有轨电车线路和两条轨道交通线路。

有轨电车线路为1号线、2号线和5号线,其中1号线已建,由西部生态城龙康路站至苏州乐园站,在科技城内设有三个站点;2号线在建,联系苏州新区城铁站与西部生态城龙安路站。

轨道交通线路为9号线和10号线。

常规公交线路在现状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调整,注重轨道交通站点、常规公交站点、公共自行车租赁点等设施的衔接,提升接驳质量。

4、慢行网络
5
末站
末站,其
七、
规划形成“一带两心、四轴六区、多点多廊”的景观结构,并重点对核心区建筑高度及天际线景观进行优化提升,强化核心区景观引领作用。

“一带”:浒光运河风光带;
“两心”:五龙山和诺贝尔湖组成“山”“水”中心景观;
“四轴”:十字景观主轴,“横轴”为太湖大道城市景观轴线;“竖轴”为五龙山-诺贝尔湖自然景观轴线。

南北景观次轴,彭山湖-平王湖生态休闲景观轴线和智慧谷休闲景观轴线;
“六区”:中心景观区、生活景观区、高新产业景观区、科技创新景观区、滨水景观区、生态休闲景观区;
“多点”:形成1处中心型地标和东西南北4处门户型地标,围绕湖面和山体营造多个景观节点;
“多廊”:在各个景观节点之间规划多条生态景观廊道。

八、水系绿地系统
1、水系优化
以保护为主、修复和优化为辅,保留整治宕口湖泊与河道水体,并与周边水系相衔接,构建流动连通的水网体系。

控制水位和水质,提升景观与环境品质,依托滨水地区打造公共活动空间。

以浒光运河为轴,金墅港、九曲港、中桥港、东塘河为脉,严湖、平王湖、恩古山湖、彭山湖、
2、
其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