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学》第3章储存管理
➢ 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建造大量的仓库。建造仓库就必然要占用大 面积的土地。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提出了“向空间要货位,向空 间要仓库”的口号,因而推动了仓库向高空发展。
仓库
(2)国外自动化仓库发展概况
➢ 1963年,美国伊里诺斯州第阿费尔特的Kitchens of Saro Lee公 司,首先在立体仓库中采用电子计算机控制,该仓库高12.2米, 被认为是第一座自动化仓库。
(1)自动化仓库的产生和发展 (2)国外自动化仓库发展概况 (3)我国自动化仓库发展概况 (4)自动化仓库的运行 (5)自动化仓库的优点和使用条件
仓库
(1)自动化仓库的产生和发展
➢ 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自动化仓库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仓库除 了要完成保管任务外,还需完成物资的分类拣选、集中加工、配 送等任务,以便加速物资流转速度。老式仓库由于建设和作业特 点的限制,不能满足上述各方面的要求。
储存概述
3.1.6 储存过程
• 储存的过程一般都发生在物流中心的仓库中。企业的发展需要拥有一 个现代化程度较高的物流中心,这些物流中心的仓储作业应依靠机械 化完成,从而达到以最低成本为顾客提供最满意服务的要求。物流中 心的商品储存过程一般包括接收商品、存放商品、拣取商品和配送商 品等环节。
接收 商品
仓库
在进行仓库内部区域 布局时应注意以下几 个方面的问题:
➢根据储存任务配置相应的库房和货场 ➢制定合理的仓容定额 ➢合理设置专用线和装卸搬运机械
仓库
3.2.4 自动化仓库
自动化仓库一般是指用货架——托盘系统储存单元化的货物, 采用电子计算机控制和人工控制的巷道式起重设备取送货物的一种 新型仓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介绍:
拣取商 存放商 品 品
配送 商品
储存概述
• (1)接收商品的过程中,物流中心一般要配备供铁路车辆和货运汽 车停靠卸货的站台和场地以及升降平台,并要配备托盘搬运车、叉车 以及各种吊车,以完成卸车的作业。
• (2)存放商品的过程中,需要详细了解所储存的商品对于外部环境 的要求,并严格按照这些要求给商品提供适当的储位,并建立自动监 控系统,负责监控储存环境的各项指标,如温度和湿度等,保证储存 商品的安全。
随着社会生产的进 步和社会分工的发 展,物资储备在社 会生产中的作用也 愈来愈引起人们的 重视。特别是出现 了商品交换以后, 物资储备逐渐成为 社会再生产中不可 缺少的重要环节。
工业革命后,由于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的形成,物资储备 在社会生产中的作 用引起人们的重视。 这是因为在资本主 义生产方式形成之 后,商品生产得到 了极大的发展。商 品生产又促进了商 品储备的发展。
3.4 储存策略
仓库
3.2.1仓库的概念
仓库(Warehouse)是保管、存储物品的建筑物和场所的总称。 仓库的概念可以理解为用来存放货物(包括商品、生产资料、工具 或其它财产),并对其数量和状态进行保管的场所或建筑物等设施,还 包括用于减少或防止货物损失而进行作业的土地或水面。仓库还应该包 括设置在仓库内,为仓储作业服务的设备和设施,如地坪、货架、衬垫、 固定式提升设备、通风照明设备等。
储存概述
3.1.2 储存的产生与发展
P5
人类社会自从有了 生产剩余以来,就 出现了“储备”这 个概念。原始社会 末期,当某个人或 某个部落生产出现 了暂时的自给有余 时,储备便产生了。 这时的储备完全是 自发的行为,规模 小,数量少,以储 存自然采集物和猎 物为主。
大规模的产品生产 和大规模的商品交 换,客观要求商品 的储备规模不断扩 大。于是,商品储 备又逐渐从附属于 某部门、某企业的 状况逐渐发展、分 离成为一个独立的 行业——仓储业。
随着现代科学与生 产力的进步和发展, 仓库已由旧概念, 即“储存,保管物 资的场所”发展为 “物资配送服务中 心”。储存概念由 此发生了根本性的 变化。
物流学
第三章:储存管理
1.简要了解储存管理的概念、作用和任务; 2.了解仓库发展的过程和布局,重点了解自动化仓库和自动化分拣系统; 3.理解仓储合理化的内涵,掌握和学会应用ABC分类方法; 4.重点能用定量的方法确定订货策略。
第三章 储存管理
导入案例:
戴尔计算机公司零储存策略 戴尔计算机公司从1984年创建至今,营业额每年以两 位数的增长速度发展,近年来更是稳坐全球个人电脑销售 额的头把交椅。截止2005年10月29日戴尔公司营业额达到 125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上升了18%;毛利率为18.5%,超 过了去年同期的18.2%;净利润同比增长25%,远远超过 同行业的平均水平。戴尔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骄人的业绩, 其零库存管理模式似乎能告诉我们答案。 讨论及思考 谈谈你对戴尔零库存管理模式的认识,你认为区别于其它 企业的优势所在?
利润源
节省加班 赶工费
无需紧急采 购
有利时机销 售或购进
节约损耗
储存概述
3.1.4 储存的逆作用
固定费用支出
机会损失
逆作用
陈旧损坏与跌价损失
保险费支出
进货、验收、保管、发货、 搬运等可变工作费
储存概述
3.1.5储存的任务和要求
• 仓储的物资储藏的基本功能决定了仓储的基本任务是储存保管、储存
控制、储存物品数量管理和储存物品质量维护,同时利用仓库设施开
仓库
3.2.3 仓库内部区域布局
仓库内部区域一般 可划分为生产作业 区和辅助作业区。
➢ 生产作业区是仓库的主体,是用以储存、检 验、装卸物资的场所,包括库房、货场、货棚、 站台、磅房、检验室以及铁路、公路等。
➢ 辅助作业区包括两部分:一是为物资的储存保 管业务进行生产服务的设施,如车房、配电室、 油库、材料库、维修车间、包装站等;二是仓 库的生活服务区和业务管理设施,如宿舍、食 堂、文化娱乐场所和办公室等。
仓库
(4)自动化仓库的运行
电子计算机控制巷道堆垛机的运行:电子计算机直接控制巷 道堆垛起重机是通过卡片或键盘输入出入库信息,经巷道堆垛机 上控制系统接收并控制其运行、升降及货叉机构的运行,以完成 对托盘货物的存取。
入
电
出
子
库
计
信
算
息
机
表
控
制
机
巷道堆 垛起重 机 机上控 制系统
行走机构 升降机构 货叉机构
储存概述
3.1.3 储存的作用
现代生产由于生产的复杂性,决定了在经济领域中 不均衡、不同步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就需要进 行调整,即生产的产品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储存保管才能 和消费相协调。
此外,出于应付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的要求,出于 合理使用资源而防止产品一时过剩造成浪费的要求,出 于延迟一段时间出售产品而获取较优价格的要求,都需 要对生产的产品进行一定时间的储存。
本章内容
3.1 储存概述 3.2 仓库 3.3 储存合理化
3.4 储存策略
储存概述
3.1.1 储存的概念
储存:货物在离开生产 过程但还未进入消费过 程的间隔时间内的停滞, 就是储存,称为储备。
同运输的概念相对应, 储存是以改变“物”的时 间状态为目的的活动,以 克服产需之间的时间差异 获得更好的效用。
仓库
(3)我国自动化仓库发展概况
我国自动化仓库的发展比北美、西欧和日本一些工业国家晚 。70年代以后,我国对自动化仓库进行了尝试,80年代以后,尤 其进入90年代,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自动化仓库在我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
进入90年代以后,由于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又一次带动了 中国自动化仓库的建设。中国的一些企业分别与德国、日本、韩 国等国家自动化仓库生产厂家,或引进技术,或合资经营,形成 了一支建设自动化仓库的专业厂家。
发和开展多种服务,提高仓储附加值、促进物资流通、提高社会资源
的有效利用。
物资储存
流通调控
储存的八大任务与要求
数量管理
质量管理
交易中介
流通加工与包装
配送
配载
储存概述
(1)物资储存。物资储存是仓储最基本的任务。 (2)流通调控。商品流通的需要决定了商品是存储还是流通。 (3)数量管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存货人交付保管的仓储物的数 量和提取仓储物的数量必须一致;另一方面,保管人应该按照存货人的 要求分批收货和分批出货,对储存的货物进行数量控制,以满足现代物 流管理的需要。 (4)质量管理。 仓储的质量管理的任务就是保证仓储物品的质量不发 生异常变化。
➢ 日本60年代中期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劳动力的不足和土地 价格的高涨,促进了自动化仓库的建设。
➢ 前德意志联邦是世界上拥有自动化仓库最早的国家之一。现在, 德国也是自动化仓库第三大国。英国自动化仓库发展并不早,但 水平较高,最高的自动化仓库达33米,成为仅次于意大利菲亚特 汽车厂高37米的自动化仓库。
仓库
国外自动化仓库的发展趋势
自动化仓库向大型向简易两极发展: 从 1972年以来,在一些工业国家发展了简易的、 小规模的自动化仓库。这种简易的自动化仓 库有规模小、造价低、操作简单、工作可靠 等优点。在建设小型简易自动化仓库的同时, 世界上也重视超大型的自动化仓库的研制工 作。
自动化仓库由整体式向分离式发展:整体式 自动化仓库是据库架合一的仓库结构形式。 分离式自动化仓库是指库架分离的仓库结构 形式。(日本在1965—1972年期间建造的全 部为整体式自动化仓库)。1973年以后,分 离式自动化仓库骤然增加。
储存概述
(5)交易中介。交易中介是仓储经营的重要经营内容。 (6)流通加工与包装。任务和要求:根据客户的需要进行流通加工与包 装;通过集中加工与包装,有效提高加工与包装质量,提高产品利用率; 流通加工与包装应该考虑与合理运输方式有效结合。 (7)配送。要求仓储经营者根据企业生产的进度和商业销售的需要由仓 库及时地将仓储物资送到生产车间和零售商店或收货人手上。 (8)配载。将分散的货物运输到仓库或配送中心,按照运输的方向进行 分类分区存储,当运输工具到达时,出库装运到指定的运输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