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污水预处理工艺设计计算.doc

完整版污水预处理工艺设计计算.doc

污水预处理工艺设计计算
1.沉淀池
1.1 功能描述
沉淀是利用重力沉降将比水重的悬浮颗粒从水中去除的操作。

沉淀池按在废水处理流程中的位置,主要分为初沉池、二沉池和终沉池。

沉淀按类型和结构的不同,可分为辐流式沉淀池、斜板斜管沉淀池、
竖流沉淀池和平流沉淀池等。

以下分别进行说明:
1.2 设计要点
(1)表面水力负荷:
池型初沉池二沉池中沉池终沉池表面水力负
0.7~0.80.5-0.60.9 1.2~1.5
荷(m3/(m2?h))
(2)沉淀时间和有效深度
表面水力负荷(q o)沉淀时间( t)及有效深度(h)关系为h q0t ,在工业废水处理中,沉淀时间一般为4~6 小时(斜板沉淀池为2~3 小时),有效深度一般为3.5~5.5m,超高一般取 0.3~0.5m。

1.3 各不同类型沉淀池的设计说明
1.3.1 辐流式沉淀池
(1)辐流式沉淀池呈圆形,直径6~60m,中心进水,周边出水,其运行稳定,耐冲击负荷,沉淀效果较为理想。

(2)方案设计时不需考虑沉淀污泥区的设
计,每座沉淀池表面积和池径
Q
m ax
A1
nq0
D 4A
1
式中: A 1——每池表面积,㎡
Q max——最大设计流量, m3/h
D ——每池直径, m
n ——池数
q0——表面水力负荷, m3/(m2·h) (2)沉淀池有效水深
一般有效水深h2可取 3.5-5.5m。

另,池径与水深比一般范围在6~12。

(3)有效容积
V A h2
式中: V ——有效池容, m
(4)沉淀池总高度
H h1h2
式中H ——总高度 ,m
h1——超高,一般取0.3~0.5m
h2——有效水深, m
(5)设计注意事项
A. 圆径与有效水深的比值一般采用6~12,池子的直径一般不小
于16m,最大可达 100m。

B.当池径小于30m 时,一般采用半桥式周边传动的刮泥机;当
池径大于 30m 时,一般采用全桥式周边传动的刮泥机。

1.3.2 平流沉淀池
(1)沉淀池表面积:由表面水力负荷得出。

Q
max
A
q0
式中: A ——表面积,㎡
Q max——最大设计流量, m3/h
q0——表面水力负荷, m3/(m2·h) (2)沉淀池长度
L 3.6v t
式中: L ——沉淀池长度 ,m
v ——最大设计流量Q max时的水
平流速,一般初沉池取7mm/s,二
沉池取 5mm/s
(3)有效水深:一般有效水深 h2可取 3.5-5.5m。

(4)有效容积
V A h2
式中: V ——有效池容, m
(5)沉淀池总高度
H h1h2
式中H ——总高度, m
h1——超高,一般取0.3~0.5m
h2——有效水深, m (6)平流沉淀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每格长度与宽度之比不宜小于4,长度与有效水深之比不宜
小于 8,池长不宜大于60m。

B.宜采用机械排泥,排泥机械的行进速度为0.3~1.2m/min。

C.缓冲层高度,非机械排泥时为0.5m,机械排泥时,应根据刮
泥板高度确定,且缓冲层上缘宜高出刮泥板0.3m。

(方案设计
可不考虑)
D.池底纵坡不宜小于0.01。

(方案设计可不考虑)
1.3.3 竖流沉淀池
(1)中心管截面积f1与直径 d 0(方案设计可不考虑)
Q
max
f1
v0
4 f1
d0
π
式中:f1——中心管截面积,m2
v0——中心管内流速,m/s
d 0——中心管直径,m
(2)中心管喇叭口到反射板之间间隙高度h3(方案设计可不考虑)
h3 Q
max vπ d
1 1
式中h3——间隙高度, m
v1——间隙流出速度
d1——喇叭口直径,1.35d0,m (3)沉淀池面积f2和池径D
f 2 3600Q max
q0
A f1 f 2
D 4A π
式中: f2 ——沉淀区面积, m2
A——沉淀池面积(含中心管),m2
D——沉淀池直径, m
(4)有效水深及总高度
有效水深及总高度计算方法,参见“1.2.1辐流式沉淀池”(5)竖流沉淀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A.竖流式沉淀池主要用于初沉池
B.水池直径 (或正方形的一边 )与有效水深之比不宜大于3。

C.中心管内流速不宜大于30mm/s。

D.中心管下口应设有喇叭口和反射板,板底面距泥面不宜小
0.3m。

1.3.4 斜板(管)沉淀池
斜板(管)沉淀池具有沉淀效率高、停留时间短、占地少等优点,常应用于城市污水的初沉池和小流量工业废水的隔油等预处理过程,
其处理效果稳定。

斜板(管)沉淀池不宜作为二沉池。

原因是:活性
污泥的粘度较大,容易粘附在斜板(管)上,影响沉淀效果甚至可能
堵塞斜板(管)。

按水流方向与颗粒的沉淀方向之间的相对关系,可分为:
侧向流斜板(管)沉淀池,水流方向与颗粒沉淀方向相垂直
同向流斜板(管)沉淀池,水流方向与颗粒沉淀方向相同
逆向流斜板(管)沉淀池,水流方向与颗粒沉淀方向相反。

下面,以逆向流为例做设计
(1)沉底池水表面积
Q
max
A
nq00.91
式中: A ——水表面积,㎡
n ——池数,个
q0——表面负荷,可按一般沉淀池
的表面水力负荷的 1.2~ 1.5
倍计算
Q max——最大设计流量,m3/h
0.91 ——斜板(管)沉淀池面积利用系数。

(2)沉淀池平面尺寸
根据表面积和池型计算圆形池体的直径或矩形池体的长宽,具体计算可参考幅流式沉淀池或平流沉淀池
(3)池内停留时间t
h2h3
t
q0
式中: t ——池内停留时间, h
h2——斜板(管)上部清水区高度,
m,一般取 0.7~1.0m
h3——斜板(管)自身垂直高度,一
般取 0.866~1.0m
注:池内停留时间t 在实际方案编制时,可按2~3h 算
(4)有效高度及总高度
有效水深及总高度计算方法,参见“1.2.1辐流式沉淀池”
(5)注意事项
A. 斜管孔径 (或斜板净距 )宜为 80~100mm。

B.斜管 (板 )斜长宜为 1.0~1.2m。

C.斜管 (板 )水平倾角宜为60°
D.斜管 (板)区上部水深宜为0.7~1. 0m。

E.斜管 (板)区底部缓冲层高度宜为 1. 0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