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计算机文化基础 第1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文化基础 第1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 第一代计算机 时间 1946年~1958年 基本元件 电子管 存储器 汞延迟浦线
第二代计算机
1959年~1964年
晶体管
磁芯存储器
第三代计算机
1965年~1971年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半导体
第四代计算机
1971年至今
大、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半导体、磁盘、光 盘
发展趋势:微型化、巨型化、 网络化、 智能化。
进制及其相互转换
与十进制类似,二进制的基数为 2 ,即二进制中只 有两个数字符号( 0 和 1 )。二进制的基本运算 规则是“逢二进一”,各位的权为 2 的幂。 1.进制转换成十进制 由二进制数的一般表达式可知,只要将其按加权系 数法展开,即可得到对应的十进制数。 例 : [10110111] 2 = [1 × 2 7 + 0 × 2 6 + 1 × 2 5 + 1 × 2 4 + 0 × 2 3 + 1 × 22 + 1 × 2 1 + 1 × 2 0 ] 10 = [128+32+16+4+2+1] 10 = [183] 10
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
计算机文化基础
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概念, 熟悉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学习计算 机的初步操作,对微型计算机及网络计算机有一个 初步的认识,强化计算机的文化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计算机的软硬件知识及工作原理。鼠标、键盘 的正确使用。计算机的正确使用及病毒的正确防范 方法。
1.1.4
科学计算
数据处理 过程控制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计算机通信
多媒体 办公自动化 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和辅助教学 人工智能
1.1.5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世界上第一台真正的计算机:ENIAC 根据电子计算机所采用的物理器件,一般将电子计算机的发展 分成四个阶段,也称为四代。
计算机的特点 计算机的分类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1.1.1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
计算机是数字电子计算机(Digital Computer)的简 称,俗称电脑,是一种能快速存储程序和自动连续地对各 种数字化信息快速进行算术、逻辑运算的工具。它主要由 一些机械的、电子的器件组成,再配以适当的程序和数据。
1.2.1 数据和信息
计算机中信息的计量单位
位(BIT):度量信息的单位。 字节(BYTE):作为一个单元来处理的一串二进制 数位。一个字节通常指8位二进制数。 字( WORD):作为一个单元的一组字符或一组二进 制位。
字长:一个字中的位数或字符数,为字节的整数倍。
1.2.2 数值数据的表示
进制及其相互转换
【例1】(1,101,001.101)2=( ? 0 0 1, 1 0 1 ,0 0 1 . 1 0 1 ① ② ③ ④ ∵ ① 001=0×22+0×21+0×20=1 ② 101=1×22+0×21+1×20=5 ③ 001=0×22+0×21+0×20=1 ④ 101=1×22+0×21+1×20=5 ∴ 得到 1,101,001.101)2=(151.5)8 )8
进制及其相互转换
二、八进制
在八进制中,基数为 8 ,它有 0 、 1 、 2 、 3 、 4 、 5 、 6 、 7 八个数字符号,八进制的基本运算规 则是“逢八进一”,各数位的权是 8 的幂。
三、十六进制数
在十六进制中,基数为 16 。它有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A 、 B 、 C 、 D 、 E 、 F 十六个数字符号。十六进制的基本运算规则 是“逢十六进一”,各数位的权为 16 的幂。
1.1.2
运算速度快
计算机的特点
具有逻辑判断和记忆能力 高度的自动化和灵活性
1.1.3
计算机的分类
按计算机所处理的信号:分为数字式和模拟式计算机。。
按计算机的硬件组合及用途:分为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 机。
按计算机的规模大小:分为微型计算机(PC机)、工作站、 小型机、大型机和巨型机。
进制及其相互转换
四、二进制与八进制之间的转换的方法
二进制数转换成八进制数的方法是:将二进制数从小数点开始, 对二进制整数部分向左每3位分成一组,对二进制小数部分向右每3位 分成一组,不足四位的分别向高位或低位补0凑成四位。每一组有3位 二进制数,分别转换成八进制数码中的一个数字,全部连接起来即可。
1.2 计算机的数据的表示
1.2.1 数据和信息
1.2.2 数值数据的表示 1.2.3 字符数据的表示
1.2.1 数据和信息
数据:能够由计算机处理的数字、字符和符号等。
信息:一方面,信息是数据与消息中包含的意思,它不 随信息媒体的改变而改变;另一方面,信息使数据与消 息中描述事件出现的不定性减少,若不提供信息,则不 定性会大一些。信息根据其属性分为事实性信息、预测 性信息和决策性信息三大类。
教学课时:
18课时
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1.1计算机的发展及应用
1.2计算机的数据的表示 1.3计算机硬件系统 1.4计算机软件系统 1.5计算机安全基础知识
1.1 计算机的发展及应用
1.1.1
1.1.2 1.1.3 1.1.4 1.1.5
计算机的概念
进制及其相互转换
⒉ 十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
采用“除2取余法”。即用2多次除被转换的 十进制数,直至商为0,每次相除所得余数,按照 第一次除2所得余数是二进制数的最低位,最后一 次相除所得余数是最高位,排列起来,便是对应的 二进制数。 例:将十进制数 13 转换成二进制数。
用“除 2 取余的方法”可将 13 转换成二进制形式: [13] 10 = [1101] 2
1. 数制基础:
数制:用一组固定的数字和一套统一的规则来表示数 目的方法。
R进制:有R个数字符号,基数为“R”,规则:“逢R进 一,借一当R”。
常用数制:二进制(B)、十进制(D)、八进制(O)、 十六进制(H)
1.2.2 数值数据的表示
2. 不同进制之间的转换 :
非十进制→十进制 :按权展开法
十进制整数→非十进制:除基数倒取余法 十进制小数→非十进制: 乘基数顺取整(可用“0舍1入” 确定小数位数 ) 2n进制之间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