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超声标准分解
• 数目:单发、多发。 • 形态: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
• 边界:清晰、模糊。 • 边缘:光整、不光整。 • 声晕:有、无。 • 内部回声:无回声、低回声、等回声、高
回声、强回声、混合回声;均匀、不均。
• 后方回声:衰减、无变化、增强。
• 钙化:钙化的大小及形态:点状、斑块状、条形、 不规则形。
• (2)垂直肋缘下斜切面:显示胆囊、第一 肝门(肝动脉、胆总管、门静脉)、下腔 静脉。
肝右叶最大斜径(肝右、中静脉汇入下腔静脉处)
第一肝门斜切面(右肋间、右肋缘下)
肝脏的分叶分段
MHV
RHV
左内侧叶 LHV
右前叶
左外侧叶
右后叶
扫查中的注意事项
• 1、探头应连续扇形扫查,不应点状跳跃式 探测。
• 3、其他影像学检查及前次超声检查情况。
二、检查方法
• 1、探头的选择: • 成人选择探头频率为 3.5MHz,肥胖体型
选择 2-3MHz,体型较瘦、位置较表浅的病 变或小儿选择探头频率为 5MHz。 • 2、受检者体位: • 仰卧位是最常用体位,结合检查的需要, 左侧卧位、半卧位、坐位或站立位。
• 2、右肋间斜切面:
• (1)肋间斜切 1(显示门脉右前与右后的 分支)。
• (2)肋间斜切 2(显示门脉右前支的右前 后、右前前分支)。
• 3、右肋缘下切面:
• (1)平行肋缘下斜切面:显示三支肝静脉 及肝静脉汇入下腔静脉(第二肝门)、膈 顶区。当肝右静脉显示最完整时,是测量 肝右叶最大斜径的切面。
• 2、肝脏超声检查易漏区,主要有:右肝膈 顶部、肝右后叶上段外侧区、尾状叶、肝 表面等。
• 3、当发现肝内局灶性病变时,应多个切面 进行检查。
• 4、检查过程中还需肝脏与邻近组织、脏器 的关系。
肝脏的超声检查与描述
• 肝脏大小:正常、增大、缩小(左叶上下 径和前后径,右叶最大斜径,尾状叶厚 度)。
右肋缘下腹直肌 外缘纵切探测所 显示的标准切面 为经胆囊长轴切 面声像图 。
肝、胆囊纵切面(右肋间、右肋缘下)
2
3 5
14
剑突下横切探测所 显示的标准切面为 门静脉左支的“工” 字结构声像图 。
1、横部;2、左内叶支;
3、左外叶上段支;4、左外叶下段支; 5矢状段
右肋间斜切探测 所显示的标准切 面为门静脉右支 的“飞鸟征”声 像图 。
• 坐位或站立位:肝脏、胆囊位置较高时,利用该 体位使其下移。
• 膝胸位或俯卧位:观察胆囊颈部结石及移动。
检查方法:
• 胆囊长轴扫查:于右上腹腹直肌外缘行右 肋缘或肋间纵切、斜切扫查,可获得胆囊 的最大长轴切面。
• 胆囊短轴扫查:在上述切面基础上将探头 旋转 90°,则可获得胆囊的短轴切面。
• (3) 肝内胆管扫查:肝内胆管基本与门静 脉伴行,而且位于门脉的前方,故采取肝 内门静脉扫查方法,即可观察肝内各级胆 管的情况。
右肋缘下斜切 探测所显示的 标准切面为通 过第一肝门的 切面声像图 。
胆囊超声检查
患者准备
• (1)患者须禁食8h以上,早晨空腹检查较 为适宜。
• (2)必要时饮水300~500ml有利于肝外 胆管显示。
• (3)胃肠道气体干扰明显者,改日复查。
检查体位
• 平卧位:最常用 ,观察肝内胆管、胆囊效果好, 但易受到气体干扰,影响观察胆囊底部及肝外胆 管。
• 右侧前斜位:与仰卧位结合并快速改变体位,有 利于观察胆囊内可疑结石的移动情况。
• (4) 肝外胆管扫查:肝外胆管划分为上下 两段,上段与门静脉伴行,下段与下腔静 脉伴行,分别位于门脉和下腔静脉的前方, 并深入胰头背外侧,扫查方法多采用右肋 间斜切→右上腹连续扫查的方法,并要不 断的调整检查方向,方可显示胆总管总貌。
应存图像
• 胆囊长轴图像: • 胆总管图像: • 左、右肝管图像: • 肝内二级胆管图像:
• 肝脏外形:肝脏正常、形态改变(如边缘隆起、 驼峰征、角征等)。
• 病灶周围:有无卫星灶;有无对瘤体旁结构压迫 (血管、胆管是否受压移位、
• 变形、变细、扩张或消失等);有无压迫或浸润 周围脏器。
• 血流:有无血流信号,血流分布情况(瘤周环状、 瘤内点状、短杆状、分支状、无血流),血流动 力学指标(速度、RI)。
边界、内部回声及血流情况、 • 病灶与周围组织和器官的关系等(具体见下表)、
肝门部是否有肿大淋巴结、 • 毗邻和相关器官、周围脏器情况。 • 有无腹水。
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超声检查与描述
• 位置:建议分段(采用国际比较通用的库 氏分段方法,即 S1-8 段)描述体与肝内固 定结构的关系(如:门静脉及其分支、肝 静脉、肝缘韧带等)。
腹部超声检查规范
➢肝脏超声检查 ➢胆囊超声检查 ➢胰腺超声检查 ➢脾脏超声检查 ➢肾脏超声检查 ➢输尿管和膀胱超声检查 ➢前列腺超声检查
肝脏超声检查
Hale Waihona Puke 一、检查前准备• 1、为保证图像质量,检查前需禁食 8 小时 以上(急诊例外)。
• 2、了解病史(肝炎史、服药史、手术史、 肝外肿瘤史、白细胞及分类、乙肝三系、 AFP。
仰卧位
左侧卧位
坐位或半坐位
三、肝脏标准切面、存图
• 共分三组:剑突下、右肋间、右肋缘下。
剑突下
右肋下
右肋间
剑突下切面
• 在剑突下从左至右连续进行矢状面扫查,显示肝左叶 及其与腹主动脉、下腔静脉、胰腺等组织的关系。显示切 面:
• (1)经腹主动脉左肝纵切面:显示腹主动脉长轴的左肝 纵切,此切面可测量肝左叶上下径和前后径。
• (2)经下腔静脉左肝纵切面:显示下腔静脉长轴的左肝 纵切。
• (3)剑突下左肝横切面:显示门静脉左支横部、矢状部、 左外叶下段支、左外叶上段支、左內支;尾状叶、肝圆韧 带及静脉韧带;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横断面。
肝左叶(肝、腹主动脉纵切面)
肝左叶(肝、下腔静脉纵切面)
肝左叶(左门静脉分支切斜面)
• 形态:正常、饱满、失常。
• 包膜:平整、波浪状、锯齿状,局部凹陷, 局部膨隆,驼峰征,包膜线中断。
• 边缘:锐利、圆钝。
• 实质回声及强度:细光点、粗光点;高回 声、等回声、低回声。
• 肝内管道:走行:清、不清、扭曲。 • 内径:有无狭窄或扩张,部位,管内有无异常回
声。 • 彩色多普勒:有无血流、血流方向、频谱。 • 肝内局灶性病变:有或无、数目、位置、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