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解读深度解读魔力象限目录1.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春秋时代 (4)2.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定义 (6)3.平台的那些亲戚 (7)4.魔力象限的“潜规则” (9)5.方案样本 (12)6.总结 (19)继2018年推出第一份报告之后,美国咨询公司Gartner六月末再次发布了工业互联网平台的魔力象限。
整体上看,工业互联网平台市场仍然很不成熟。
跟去年一样,四个象限空出两个高堂,空荡荡像是遥不可及的天宫,而75%的入选者则拥挤在左下角的“利基玩家”之中。
就入选者而言,既有一些从未听说过的新锐品牌,一时间不知所以然;也有一些大牌玩家如西门子居然未能入列,让人诧异。
而成立仅三年的树根互联赫然在列,成为热闹的中国工业互联网的一个缩影。
图1:2019年工业互联网平台魔力象限(Source:Gartner魔力象限2019年6月)这篇报告最大的意义,其实并不在于谁家得以入选和排名,而是它所引发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价值的思考。
这对于已经将“工业互联网”列入新型基础设施的中国,尤其值得思考。
1.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春秋时代两年前笔者就提到了物联网平台处于一个春秋时代(工业互联网平台未见战国)。
现在的判断依然如此。
尘埃还远未落定。
此次魔力象限从7个维度,来衡量16个入选企业,最后围绕着状态监控、设备预测分析和互联资产进行评分。
整个分值是按照5分计算的,而所有入选者没有超过3分的。
可以说,所有的入选者都“不及格”。
而这样的分数正是新生事物的真实写照吧。
图2:设备预测与资产互联的两个维度评分许多探索在孜孜不倦地进行之中,春秋无义战,江湖多地盘。
一个喧闹的跑马圈地的时代。
离群雄确立的战国争霸,似乎依然很远。
此次16个入选者,有13个处于利基市场之中。
根据Garnter的定义,大多数情况下,利基选手企业倾向于将其端到端的物联网平台功能,销售给既有的忠诚大客户群(也就是传统锁定的客户),或作为捆绑的“垂直物联网”应用平台或作为托管服务。
而在需要将IT、OT和物联网集成在一起的“新客户”面前,由于以前不曾有过合作关系,利基选手很难形成巨大的成功。
许多利基选手的一个关键弱点是,尽管与工业企业接触,但主要从事的仍然集中在物联网的“商业”应用。
而三家表现更为出众一些。
PTC以其一贯的轻捷好用的技术,充分实现资源整合的日立的Lumada以大数据、BI加上OT的三合一之功力(以及从GE Digital挖走不少人才),连续两年成为魔力象限的“远见者”。
而Software则凭借IT与OT深度融合的复杂策略,成为最有远见范儿的领导者。
2.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定义Gartner开宗明义地指出,工业互联网(IIoT)平台是指一组集成的软件能力,对那些资产密集型的行业,提高对工厂、技术设施和设备的控制优化、运营可视化和决策辅助。
工业互联网IIoT平台与一般物联网平台的不同之处在于,IIoT技术重点和架构,都是围绕资产密集型的行业,而且往往在特定环境(通常是受监管的)中使用。
而且,工业互联网平台必须同时实现OT和IT应用的融合,它的集成性、可扩展性和影响需要同时兼顾IT和OT系统。
工业互联网是一个五层架构模型:从底层的设备、网关、边缘计算,到工业互联网平台,最后到企业应用集成。
图3:工业互联网的五层架构从这个结构来看,工业互联网平台也只是一个小的子集,它与企业应用、边缘计算、网关和设备处于不同的垂直层级。
这与中国的网络、平台、安全的平行三分法,还是有较大的不同。
当然,宽泛意义而言,工业互联网平台也会包括边缘平台,有时也会加以区分。
例如初次入选魔力象限的美国Litmus公司就有工业互联网平台Loop和边缘计算平台Loop Edge。
这是一种常见而简单的标识。
实际上,驻留在设备(如控制器、路由器、接入点、网关和边缘计算系统)之中或附近的部分软件,一般也会被视为“分布式IIoT平台”的一部分。
3.平台的那些亲戚对于企业而言,最主要的企业应用软件包括制造执行系统MES、企业资源规划ERP、资产绩效管理APM/基于状态的维护CBM、企业资产管理EAM/计算机化维护管理系统CMMS等。
这些企业应用程序,会通过物联网,采用云服务、内部部署或者混合安装的方式,来实现既有的功能。
但值得注意的是,IIoT平台支持的设备的预测分析,尽管可用于增强企业应用软件如APM、EAM或FSM(现场服务管理)等。
但是,这种平台增强的效果,不应将其与这些软件混为一谈。
当然它们之间的集成是越来越常见。
国内有很多场合,会混淆工业互联网平台和软件应用的关系。
许多供应商仅仅做了一些SaaS应用,就号称是工业互联网平台。
实际上,工业互联网平台本身是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并不是应用程序的本身。
如果说IT是万丈高楼的上部,OT是楼身中下部,那么工业互联网平台就是一个上上下下的楼梯。
最值得注意的是,工业企业使用的应用程序中,越来越依赖第三方数据服务。
这些服务可包括对业务和生产规划至关重要的数据,如天气(——现在大家终于可以明白IBM为什么会在2015年耗资20亿美元购买做天气服务的Weather公司);商品、货物和服务的现行价格;定制需求等。
工业互联网的解决方案一般只有几千个或者上万个终端。
这与商业或者消费物联网动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个终端点,很是不同。
然而这些工业互联网的终端,虽然数量不多,但数据量确实巨大的,而且高频高速,例如传感器多是毫秒级数据。
所以工业互联网是典型的“设施少,数据多”。
4.魔力象限的“潜规则”这次工业互联网平台的魔力象限,这次居然没有西门子Mindsphere、SAP、施耐德等大牌玩家,未免让人大跌眼镜。
实际上许多大家熟悉的品牌,都不在其列。
工业互联网的先驱GE Predix,去年也未能入选魔力象限。
因此,对于未入选者,不必苦恼;对于使用用户而言,也不必太当真。
因为这只是一家规则而已,并不具有普适性和强制性。
换言之,这只是Gartner自行定义了一个多边形的边界,提供了一个筛选的维度。
然而,探讨这个边界的规则,对理解当下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也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架构,必须能够在单一打包方案中支持六项部署,包括IoT边缘设备管理、集成工具、IoT数据管理、分析、安全和应用程序使能管理。
Gartner并不反对在平台上集成合作伙伴,但强调平台的主导性优势,必须由供应商自己来搞定。
入选的平台要求至少要有20个付费客户和10万个连接端点。
从这个意义上讲,工业互联网平台需要能够连接广泛的终端数量。
仅对有限数量的设备进行连接和优化,很难被称为“工业互联网平台”——这对于国内疯抢“工业互联网平台”帽子的厂家,也是一个善意的启发。
当然有限数量是多少,并无确定概念。
2018年Gartner魔力象限的入选标准是5万个端点,一年之后,门槛提高一倍到今年的10万。
对于制造商所提供的平台,它所管理的端点设施,必须有至少10%数量,是来自第三方客户,而不能都来自制造商自己的产线。
Gartner认为,工业互联网平台必须能够以独立提供的方式进行销售,不得有附加条件去购买伴生设备或者软件,不能要求必须与既有的企业软硬件相捆绑。
如果必须同时购买企业应用软件如MRO、PLM、APM、MES、SCADA和历史数据库等,那么就不符合Gartner的魔力象限入选标准。
于是,由于无法单独销售、提供横向平台的服务,施耐德的EcoStuxure、ABB的Ability的工业互联网平台都被撇除在外。
应该说,Gartner的入选规则,表现出了对工业界相对封闭做法的一种“厌恶情绪”。
因为这些标准确实将几家非常重要的制造商排除在评估之外。
而这一重要选择,也表明了出身IT 圈的Garnter,明显延续了一种“互联网思维”。
它希望物联网能够成为打破“围墙里的花园”那种封闭而单一的采购关系和技术关系。
这算是IT对OT的一次“公开的戏弄”吧。
图4:魔力象限2018来源:Gartner(2018年2月)这次,Gartner进一步强化了一个观点,那就是工业互联网必须能够实现本地部署,以便既可以在离网的情况下使用,同时也可以在云端使用。
去年GE Predix虽然呼声很高,但没有入选魔力象限,原因就是无法本地部署而不符合入选条件。
而2019年,Gartner工业互联网平台的魔力象限的评估过程中,确定了40多家供应商,但许多大牌如亚马逊云AWS、阿里云、ABB、华为、西门子等,最后都不在魔力象限之列。
Gartner 不得不为这些企业未能入选工业互联网平台而做出一个简单的说明。
不能在内部现场部署,“憋死”了很多英雄好汉,华为OceanConnect、微软AZURE、阿里云等都因此而中招。
在工业互联网的布局风生水起的博世,也不在魔力象限之列。
Gartner甚至都没有像去年那样做个解释。
而SAP为什么会被魔力象限舍弃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从2018年开始,采用了另外一家物联网平台Telit的设备管理技术。
这使得它的解决方案,看上去不够完整,因此尽管在去年的魔力象限的位置还不错,而今年则被强制“摘牌”。
这都是拜Gartner的定义规则所赐。
问题是,如果这些优秀的工业巨头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不能被纳入其中,这也会使得魔力象限的“魔力”大打折扣。
5.方案样本▲左右逢源的领头羊在三个关键项的打分上,德国的Software AG都是排名第一,表明这家软件公司在工业互联网平台领域有着非常不凡的实力。
然而,许多人并不了解它,它的名头似乎被德国的SAP和西门子软件遮掩了。
作为全球最大的业务流程管理(BPM)软件公司,德国Software AG今年迎来50周年生日,去年营收为10亿美元。
其传统的业务品牌包括业务流程建模和分析ARIS,企业架构和IT 资产管理Alfabet,内存式数据库Terracotta等在行业广为人知。
而最近,Software AG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采用了激进的并购方式——跟另外一家领头羊PTC的手法类似,大踏步进入工业互联网领域。
Software AG的工业互联网平台Cumulocity,是在2017年3月收购进来,提供与集成、分析和安全相关的设备管理、数据管理和竞争能力。
Cumulity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与Software AG的数字业务平台产品组合中的其他产品结合使用,以利用改进的分析、数据管理和集成功能。
而在同一年9月,为了加强与德国制造界的合作,Software AG与机床巨头DMG MORI、涂装商Dürr、测量商ZEISS和半导体设备商ASMPT成立了一家合资企业,以创建一个开放的、非专有的联盟体系。
该合资企业提供了一种Adamos(自适应制造开放式解决方案),使得各家机械制造商可以从容地支持工业互联网的落地,与此同时这些厂家开发的APP,都可以在Adamos平台上轻松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