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危重患者液体管理83546

危重患者液体管理83546

7
病理状态下体液变化特点
第三腔隙积液
是指除血管内液、组织液之外的潜在的体腔; 炎症反应导致体液屏障破坏,组织液漏出形成
浆膜腔积液; 第三腔隙液体不参加体液代谢和交换,等同于
体液丢失; 大量浆膜腔积液影响循环、呼吸功能;
8
危重病人的特点
器官功能障碍 代偿能力下降 液体失衡 内环境紊乱
24
方案制定
限制性液体复苏
限制性液体复苏亦称低血压性液体复苏或延迟 复苏,是指机体处于有活动性出血的创伤失血 休克时,通过控制液体输注的速度,使机体血 压维持一较低水平的范围内(收缩压< 90mmHg),直至彻底止血
25
方案制定
限制性液体复苏的原则
“限制性”和“延迟”都是相对的 组织灌注应维持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即不
16
容量状态与容量反应性
容量状态是指患者的前负荷状态,可以通过反 映前负荷压力和容量的指标进行评估
容量反应性,是前负荷与心功能状态的综合反 映,扩容治疗后CO或SV较前明显增加( ≧10%—15%),提示容量反应性良好
17
重症患者的特点
高龄 基础疾病多 器官储备功能差 病情危重,多脏器功能障碍
5
病理状态下体液变化特点
性质异常
代谢性酸中毒 电解质紊乱 血液稀释或浓缩
6
病理状态下体液变化特点
毛细血管渗漏
炎症反应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血管完整性 破坏;
血管内大分子物质漏出到组织; 血管内胶体渗透压下降; 血管内液体随同漏出; 血浆容量减少 组织水肿形成
需要量化、精细的液体管理!
9
液体管理的目的
补充体液丢失量,维持有效的血容量 改善组织灌注和细胞氧供,维持器官功能 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维持体液的正常渗透压 供应脑组织需要的能量
10
病例
患者,女,70岁,因“反复咳痰喘20年,加重1周”入院 既往高血压、冠心病、心功能III级、糖尿病、糖尿病肾病 HR 120次/分、BP 90/50mmHg 血常规:WBC 14*10^9/L 血气分析:PO2 48mmHg PCO2 110mmHg、Lac 4.0mmol/L 诊断:AECOPD、感染性休克
冠心病、心功能III级 糖尿病、糖尿病肾病 高血压病
11
病例
治疗3天后
血压需要去甲肾上腺素10ug/min维持 Lac 2-3mmol/L左右
全身水肿 肾功能恶化,利尿剂的反应差
12
重要内容
危重病人液体管理的重要性 危重病人自身调节的局限性
13
重症患者容易发生液体过负荷
➢ 早期往往需要液体复苏 ➢ AKI发生率高 ➢ 心功能不全 ➢ 呼吸功能衰竭 ➢ ……
3
病理状态下体液变化特点
容量异常
失血——送氧能力下降 失液——摄入不足、丢失过量 失血浆——烧伤 水中毒——医源性、肾功能障碍 导致血液流动性变差,内环境紊乱,组织灌注不足,
脏器功能障碍
4
病理状态下体液变化特点
分布异常:
细胞内水肿或脱水 组织水肿或脱水 低血容量或容量负荷过重 第3间隙
急性心脏事件
18
病例
治疗3天后
血压需要多巴胺5ug/kg.min维持 Lac 维持在2-3mmol/L左右
CRRT液体管理
肾功能恶化,利尿剂的反应差 全身水肿
19
如何进行液体管理
系统评估 方案制定 全程监测 随时调整
20
系统评估
评估内容
容量——是否存在容量不足或负荷过重; 循环——泵功能状态,血管张力、微循环状态; 呼吸——氧和状态、肺功能; 血液——血液氧输送能力; 组织灌注——有无灌注不足; 器官功能——有无重要脏器功能障碍 原发病、基础病、及病情评估
21
评估和监测指标
传统指标 HR,BP,体温,呼吸,尿量,末梢循环状 态,意识和中心静脉压(CVP);但即缺乏 敏感性,也缺乏特异性
现代指标 脉氧,氧输送,组织氧和(NIRS),血乳酸, 呼末CO2
需要综合分析,不能根据单一指标的变化,得 出结论
22Βιβλιοθήκη 失血性休克评估指标
失血量(ml)
Crit Care Med 2008; 36:S172–S17814
Septic shock + ALI实施晚期限制性液 体策略降低病死率
P<0.001
• 早期充分液 体复苏
• 晚期限制性 液体复苏
病死率下降
Chest 2009; 136: 102–
109.
15
重要内容
危重病人液体管理的重要性 危重病人自身调节的局限性
危重病人的液体管理
1
什么是液体管理?
对静脉输入液体的总量(量)、种 类(质)、速度的管理
2
正常成人每日体液的平衡表
摄入水
排出水
△饮水
△ 显性:尿1.5L/d
△食物
粪0.1L/d
△“内生水”(300ml/d) △ 非显性:皮肤 0.5L/d
气道 0.3L/d
基本 2.0~2.5L/d
2.4L/d
体温升高1.0℃→皮肤蒸发0.3L/d
27
方案制定
目标导向治疗(GDT Therapy)
目的:优化输液量确保组织灌注 方法:
监测相关的容量指标 确立个体化的目标值 通过液体治疗快速达到目标 持续的治疗以维持目标 同时进行病因治疗
脉搏(次/分)
90~100
<500
100~120
500~1000
>120
>1000
收缩压(mmHg)
>80
<500
60~80
500~1000
<60
>1000
红细胞比积
>0.3
<1000
<0.3
>1000
中心静脉压(mmH2O)
<50
>1000
23
方案制定
原则:
依据评估的结果 确定治疗目标 有针对性的确定液体量、种类、速度、次序 监测 个体化方案
发生重要脏器不可逆的损伤 低灌注的时间不超过“治疗时间窗”
26
方案制定
何种情况下采用延迟或限制性液体复苏策 略?
出血未控制的失血性休克 非颅脑的创伤 合并颅脑损伤的严重失血性休克病人,宜早期
输液以维持血压,必要时合用血管活性药物, 将收缩压维持在正常水平,以保证脑灌注压, 而不宜延迟复苏 老年和原有高血压的患者需谨慎 关键是迅速止血和消除病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