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案例分析题

案例分析题

1.我某公司于10月2日向美商发盘,以每打90美元CIF纽约的价格提供女士衬衫400打,限10月8日复到有效。

10月5日收到美商回电称价格太高,若每打80美元可接受。

10月7日又收到美商来电:“接受你10月2日发盘,信用证已开出。

”但我方由于市价上涨未作答复,也没有发货。

问交易是否成立?我方是否应该发货?为什么?
(1)交易不成立。

(2)我方不需要发货。

因为一项发盘,即使是不可撤销的,于拒绝通知送达发盘人时终止。

”就是说当受盘人不接受发盘提出的条件,并将拒绝的通知送到发盘人手中时,原发盘就失去效力,发盘人不再受其约束。

除此之外,在以下情况下也可造成发盘的失效:
①受盘人作出还盘;
②发盘人依法撤销发盘;
③发盘中规定的有效期届满;
④人力不可抗拒的意外事故造成发盘的失效。

如政府禁令或限制措施;
⑤在发盘被接受前,当事人丧失行为能力、或死亡或法人破产等。

受盘人在接受发盘后,不能完全同意发盘的内容,为了进一步磋商交易,对发盘提出修改意见用口头或书面形式表示出来,就构成还盘。

还盘有两个法律后果:其一是还盘是对发盘的拒绝,还盘一经做出,原发盘即失去效力,发盘人不再受其约束;其二是还盘等于受盘人向原发盘人提出的一项新的发盘。

2.我国某进出口公司以CIF鹿特丹条件出口一批蔬菜,由于该商品季节性较强,买卖双方在合同中规定:“买方须于9月底以前将信用证开抵卖方,卖方保证不迟于12月5日将货物运抵鹿特丹,否则,买方有权撤销合同。

如卖方已结汇,卖方必须将货款退还买方”。

请问:(1)请根据CIF术语的性质,判断该合同是否是真正的CIF合同?为什么?(2)请根据国际贸易惯例与合同的关系,判断该合同是否有效?为什么
答:(1)不是,因为按照惯例,真正的CIF合同是装运类合同,不保证到货;(2)合同有效,因为国际贸易惯例不是法律,没有强制的结束力,当事人可以对其进行修改,修改后的条款一旦写入合同,就以合同条款为准。

3.我某进出口公司与英商按FOB Trimmed(平舱费在内)London条件进口一批货物,合同规定,商品数量为600箱,以信用证方式付款,8月份装运。

我方按合同规定的开证时间将信用证开抵英商。

货物顺利装运完毕后,英商在信用证规定的交单期内办好了议付手续并收回货款。

不久我方收到英商寄来的货物在London港的包括平舱费在内的装船费用的收据,要求我方按收据金额将款项电汇给英商。

另外,货物到达目的港后发现该批货物受到了严重的浸湿,已经部分发霉。

经查实该浸湿发生在装上船后等待入舱平舱过程中,我方认为此合同是按照FOB Trimmed(平舱费在内)London成交的,英商应该负责到平舱完成,因此要求英商赔偿浸湿损失。

英商是否该赔偿?为什么?我方是否该支付英商提出的款项?为什么?答:我方要求英方赔偿浸湿损失,英方应当赔偿。

应为FOB术语风险的划分界限是货船越过装运港的船舷,此浸湿发生在装船后等待入仓平仓的过程中,为越过装运港的船舷,所以此损失应有卖方承担,即英方承担。

2、我方不应该支付装船费和平仓费。

根据FOB 的变形FOB (Trimmed)可知卖方负责将货物装入船舱,并承担包括平仓费在内的装船费。

4.我国A进出口公司向国外B商人询购核桃仁一批,之后,我方收到对方8月15日的发盘,发盘有效期至8月22日。

我方于8月20日向对方复电:“若价格能降至5,600美元/吨,我方可以接受。

”对方未作答复。

8月21日我方得知国际市场行情有变,于当日又向对方去电:“完全接受你方8月15日发盘。

”问:我方的接受能否使合同成立?为什么?答:不能。

因为:我方8月20日复电已构成对对方8月15日来盘的还盘。

该还盘一经做出,原发盘即告失效,因此,我方8月21号的接受已不具有效力。

5.我国某进出口公司于7月22日以电传对外发盘销售缝纫机一批,并规定"限7月28日复到"。

国外客户于7月29日复电至我方,称"你方来函接受,请备货"。

我国该公司立即电告对方该接受有效,并催促其及时开证。

恰逢国际市场行情发生变化,缝纫机的价格大幅下降,外商于7月30日来电称其7月29日接受已逾期,属无效接受,拒绝开证。

问:(1)外商理由是否成立?合同是否成立?为什么?(8分)(2)我方该如何做?(2分)答:(1)外商理由不成立,合同应该成立。

因为对于逾期接受只要发盘人立即表示接受有效,则接受仍然有效。

本案例中外商7月29日来函确实属于逾期接受,但是我方已经电告对方接受有效,则合同成立。

外商则不可以单方面撤销已经成立的合同。

(2)我方应该与外商进行磋商,达成协议,要求对方及时开证。

协商不成可以邀请第三者居间调停,如果对方缺乏诚意,可以按法律程序进行诉讼或仲裁。

相关主题